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国际化是强国必经之途

货币国际化是强国必经之途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国际化,是指该货币被发行国家以外的国家所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手段。同时发行国际货币的国家能够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但铸币税收入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二是,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该货币发行国的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而货币国际化既会给该国带来收益也会有成本。

货币国际化,是指该货币被发行国家以外的国家所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手段。有人更形象地比喻货币国际化就像打白条,只不过要想让其他国家都对白条趋之若鹜并不容易。历史证明,这需要依赖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建立起来的“国家信用”才能做到。

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曾说过: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中,总有一些关键因素在预示着体系的发展变化方向,而这在演进过程中往往是不清晰的、被人忽视的。例如,美元替代英镑的势头在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但事实上的替代却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货币的黄金基础不足以支持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个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显现,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牙买加会议才确定黄金非货币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日元国际化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推进、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出现,货币国际化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国际交换媒介,不同货币区之间的贸易只能以不同国家的货币执行,如果交易商有许多需要不同货币的交易,他就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各种现金,携带成本很大。而私人交易者会以最适当的主要的货币来从事交易,以节约携带成本,并使由于汇率浮动而产生的信息不确定性最小化。

国际货币是在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三个职能上的延伸。国别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一是价值尺度职能,即个人交易中作为记账单位,用于账面资产的标价,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用于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标价;在官方机构中执行货币锚或基准货币,供政府在制定货币平价或外汇交换时所使用。货币对内、对外价值的稳定是影响该职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对内价值一般指国内的物价水平,对外价值则一般指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二是交易媒介职能,即在个人商品与劳务交换中作为交易货币;被官方机构作为干预货币,用于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和为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融资。此时影响该职能的主要因素就是交易的规模,包括实物贸易规模和金融交易规模。三是价值储藏职能,在个人交易中作为资产货币,即个人在持有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在官方机构中作为储备货币,是政府在持有官方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该种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和收益性是影响价值储藏职能的主要因素。

关于货币国际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学家很早就做过分析。以美元为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着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提供清偿力,但这二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此即所谓的“特里芬两难”。经济学家们认为,美元作为世界关键货币不仅面临“特里芬两难”,而且美元的国际作用减少了美国执行独立货币政策以及运用货币贬值政策的能力。在通过讨价还价机制把价格引入货币搜寻模型、分析货币购买力问题之后,他们发现,国际货币在国内比国外具有更大的购买力,且这种购买力超过非国际货币。

关于货币国际化的福利效应,经济学家们认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可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随着一种货币国际运用的扩张,贷款、投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都将通过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部门的收益会增加。同时发行国际货币的国家能够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但铸币税收入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行国际货币的国家所获得的国际铸币税的规模依赖于该货币的国际垄断地位,如果该国际货币处于完全垄断地位,则该货币发行国的净铸币税收益肯定相当大;但如果该货币面临其他国际可接受的货币工具的竞争,则该货币发行国的净铸币税收益会相应减少。如,经济学家曾对1965~1969年间英镑的净铸币税收益进行了经验测试,发现英国从英镑的国际使用中获得的净铸币税收益为零。

而货币国际运用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在固定汇率制下,外国人偏好的转移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动,破坏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并影响国内经济活动;在浮动汇率制下,这种转移导致汇率的大幅度变动,可能会限制货币当局的国内政策能力。如把日本看作本国,把东亚看作外国,当日元的国际运用扩张时,如果有高比例的日本企业选择PCP定价和高比例的东亚企业选择LCP定价,日本的货币扩张对东亚经济将产生正的影响(以经济福利衡量),而东亚的货币扩张对日本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如果以日元作为计价货币的运用范围扩大,日本货币政策的外部影响将会更大,所以当日本实行它的货币政策时可能会被要求把东亚考虑在内。

从众多研究文献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货币国际化的原动力。一是,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市场选择的条件包括政治上的强大和稳定、经济规模、国际贸易投资的市场份额、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货币价值的稳定和产品的差异度等。二是,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该货币发行国的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而货币国际化既会给该国带来收益也会有成本。货币的国际地位越高,货币国际化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承担较小的成本;货币的国际地位低,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可能会高于收益。三是,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会面临其他国际货币的竞争,而要保持其竞争力、巩固甚至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受许多条件的制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影响一国货币化的传统因素(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货币发行国的贸易规模、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和对货币价值的信心)之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货币的国际化本质上是一国产业竞争力在货币领域的反映和延伸,要推进其货币国际化进程,关键在于提高本国的产业竞争力,仅仅通过培育、完善金融资本市场,短期内可以有一定的成效,但是长期来看,货币国际化的前景是暗淡的。这是由于,一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将扩大该国货币势力的“地域范围”,从而有利于促进其货币国际化程度;一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该国货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份额和地位,同时有利于该国货币在离岸交易中的使用。通过金融自由化、发展金融市场等金融方面的努力有利于一国在短期内推进其货币国际化;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产业竞争力作为基础,从长期来看其货币国际化进程必然受阻,缺乏可持续性。

根据西方学者的现有货币国际化理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市场选择的条件包括政治上的强大和稳定、经济规模、国际贸易投资的市场份额、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货币价值的稳定和产品的差异度等;

第二,只有少数几种货币能同时执行多重的私人和官方职能,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该国的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

第三,一国货币国际化既会给该国带来收益也会有成本,货币的国际地位越高,货币国际化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承担较小的成本,国际地位低,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可能会高于收益;

第四,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会面临其他国际货币的竞争,而要保持其竞争力、巩固甚至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受许多条件的制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西方货币国际化理论为我们研究和正确认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如何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