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贸区与总部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自贸区与总部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摘 要:本章比较分析了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摘 要:本章比较分析了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主要结论有: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总部经济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自贸区中并没有对企业总部的规模和投资金额的限制;通过金融政策与税收政策的拉动;贸易政策的便捷性是自贸区带动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总部经济;国际比较;政策效应

一、香港自由贸易区与总部经济的发展

(一)自由贸易区简介

  香港是天然的自由港,自开埠以来就实行了贸易自由、金融自由、投资自由和运输自由的政策。可以说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自由、最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区,香港海岸线共约870公里,位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水深港阔,海港面积达5 000公顷,可同时停泊150艘万吨轮,与美国旧金山和巴西里约热内卢并列世界三大良港。香港特区政府在区内提供各项便利设施,加强海、陆、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如简化海关税制、减免关税等,为不断增长的贸易提供服务,使香港拥有全世界最繁忙的货柜码头和机场,成为亚洲主要国际和地区航空及航运枢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迅速,2000年后,香港的离岸功能得到了拓展深化,2011年香港离岸贸易的货物价值是转口贸易的1.4倍。香港自由贸易港区不仅功能多,而且结构完善、能量很大。香港各种国际中心的功能,相互交融为一种合力,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之能有效地从世界市场吸引自己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经济资源,形成一种宛若核聚变般强大的生产力。这种巨大的能量,造就了香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对亚太地区经济产生推动作用。这一特点,也是目前世界各地传统自由贸易港所无法比拟的。香港作为多种中心的汇聚地,形成一股巨大的赚钱效应,造成香港各行业的盈利率都很高。

(二)主要功能

  (1)进出口贸易自由。香港对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是没有管制的,凡符合惯例的贸易行为均畅通无阻,没有国界限制。在本土区域内,对本地厂商的出口商品不提供任何优惠和特权,对外地进口商品不给予任何歧视,真正承载了自由贸易的功能。

  (2)自由的金融市场。香港实行自由汇兑制度,其货币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香港在1973年和1974年先后取消了对外汇和黄金的管制,允许外汇自由汇兑,完全开放了外汇及黄金市场。至于汇率制度,1970年实行港元同英镑和美元挂钩浮动,1972年实行自由浮动,1983年则实行与美元联系浮动。无论实行何种汇率制度,本地资金和外国资金均可自由进出、自由流动,这大大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3)转运功能。空港服务提供了多元化客户导向的产品与服务,包括货物处理、文件处理和停机坪调度等。海港服务主要采用外包的形式,国际物流公司竞相选择香港作为转运地,使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

  (4)投资功能。香港对内地机构、组织或个人在本地投资不设任何限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无制定投资产业政策及相关目录,但投资受香港特区政府监管的行业除外(金融、电讯、公共运输、公用设施及部分大众媒体等在香港均属于受监管的行业);香港也无规定外商投资专项必须要有本地业者参与。

(三)影响总部经济的政策

  香港能够成为世界上最自由、最开放、最活跃的自由贸易港,根本原因在于香港建立了完善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主要靠市场自由调节,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政府奉行所谓的“不干预主义”。香港一贯坚持自由企业制度和一系列自由经济政策,营造自由贸易、自由通航、自由投资、自由经营、自由外汇、自由进出、自由竞争的环境。这是市场机制得以顺畅运行的基础。

  由于香港自由港的特殊地位,其并没有针对发展总部经济设置特殊的政策,所有的政策适用于各类企业,由于其政策的简单便捷性,成为吸引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18项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中(见表13-1),简单税制及低税率、资讯的自由流通性、廉洁的政府、政治的稳定及安全性、法制及司法独立性这五项排在了前五位。

表13-1香港影响总部入驻的因素重要性排序

排名

1

2

3

4

5

6

7

因素

简单税制

及低税率

资讯的自

由流通性

廉洁的

政府

政治的稳定

及安全性

法制及司

法独立性

员工的生

产能力

英语水平

排名

8

9

10

11

12

13

14

因素

通讯、运输

设施等

公平竞争

环境

地理位置

自由港

地位

知识产权

保护

中国内地

商机

员工供应

成本

  以税费为例,香港税务的好处在于只设三种税,并设有免税额制度。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为16.5%,个人所得税最高为15%,物业税最高为15%;另外,销售税、消费税、增值税、预扣税、资本增值税、股息税、遗产税等全免征。同时,在香港报税手续十分简单,个人可自行办理,互联网办理也较为方便。

  与此同时,香港还制定了若干计划政策,支持总部企业的发展,大致包括三大类:培育计划、信贷保证计划和市场推广基金(见表13-2),政府会协助外来企业申请有关计划,同时对业务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这些计划大大支持了外国企业的落户。

表13-2香港主要的总部经济政策

政策主要类别

内 容

“一国两制”

·对外持有股权并无限制

·司法独立,奉行法治

·资本、人才、货物、资讯自由流通

·独立货币系统

·可以自身名义参加国际会议和组织

自由贸易政策

·企业经营自由、贸易自由及市场自由

·贸易不设限制:零关税、无配额

·对外来投资没有限制

·没有外汇管制

·企业或行业的所有权无限制

简单税制及

低税率

·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16.5%

·个人所得税最高15%

·物业税最高为15%

·无销售税、消费税、增值税、预扣税、资本增值税、股息税、遗产税等

扶助政策

·培育计划:提供租金优惠的办公空间、业务咨询、投资配对,并对研发活动给予小规模的财务配套资助

·信贷保证计划:企业信贷保证计划,协助企业取得贷款,每家企业的信贷额最高可达1 200万港币

·市场推广基金:(1)中小企业推广基金,资助企业参与境外商品展销会和考察团,并且资助企业广告;(2)创意智优计划,支持从事创业产业的中小企业;(3)创新科技基金,资助各类企业提升科技水平;(4)企业研究资助项目,向科技企业提供研发资助,助推两年内取得市场效果

基础建设

·机场建设全球一流,是全球三个享有SKYTRAX五星级的机场之一

·公共交通准时可靠、快捷舒适、费用便宜,90%的人群搭乘公共交通

·电讯基建一流,通信畅通无碍,费用便宜

·国际物流通畅

配套设施

·住宅选择极多,适合全球化的居住

·国际学校众多,教育多元化

·医疗保健制度世界一流,适用于各种人群

·各类社群团体林立,可供全球人士交流

  同时重视经济立法,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在香港的成文法中,经济法约占45%,它们构成了市场上完善的自由竞争的规则。这就为实现真正的自由、公平竞争以及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贸易方面,香港推行企业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的市场经济,针对贸易不设限制,零关税、零配额,对全球各地商家一视同仁;同时,对外来投资不设限制,不设外汇管制,企业所有权无国籍限制,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一些涉及贸易的跨国企业总部愿意设点在香港。

(四)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香港是最自由的经济体,经商环境极佳,所以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的亚洲首选,目前有3 883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包括地区办事处)入驻。从香港的例子来看,总部经济和自由港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首先,正因为自由港的背景,带来了诸多的跨国企业总部入驻,自由港带来的交通运输便利、信息化水平、法制环境、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如贸发局等)。总部经济使香港国际贸易、运输中心的地位加强,让香港真正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促进了国际信息中心的建设。

  从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与香港作为自由港的身份密不可分。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伴随着自由港的不同定位与发展态势。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由于香港天然自由港的优势,香港从渔农经济逐渐转变为转口贸易为主,虽然转口贸易的产业带动效应较为微弱,很难带动香港经济的发展,此时香港的总部经济均为贸易为主的行业,但为总部经济的发展选择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由于香港逐渐成为亚洲地区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其产品出口比重由50年代的10%增加到80%,香港从转口贸易的模式转变为制造出口的模式,本土的总部企业得到了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香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进行转移,开始专门从事高端服务,大量企业开始外迁,但是具备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的职能或者企业总部继续留在香港,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企业总部集聚,总部集聚强化了服务经济,逐渐让香港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虽然这一阶段总部经济蓬勃发展,但更多的是一种自发行为,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程度还是有限的。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此时香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金融业和地产业,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香港经济的发展再次转型。尤其是到了90年代的后半期,香港吸引的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等数目逐年增加,总部经济强力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香港作为自由港的优势更加体现,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业、教育业、金融及银行业、仓储运输业等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第五阶段:21世纪。香港成为了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香港成为跨国企业首选的总部地之一。

  从数量的发展情况来看,近30年其发展过程中有两大拐点,分别发生在2003年和2008年左右(见图13-1)。从1980年起,香港跨国地区总部逐年上升,在2000年左右增长达到顶峰,2001~2003年趋于平缓,而从2004年又加速上升,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总部数量开始下降,而从2010年起又开始稳步增长。

Image

图13-1 香港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发展趋势(不包含地区办事处)

  而从总部的类型来看,数量排在前三的行业分别是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业、专业商用及教育服务业和金融银行业。有比较多的母公司从事制造业的跨国地区总部这是由于不少从事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的地区总部实际上是负责其境外母公司制造的产品提供销售及相关服务,这些与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五)启示

  从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与总部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有下面的四点启示:

  第一,自由贸易区会大大加快贸易、批发、零售、金融等总部的发展。从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来看,主要是提倡贸易的自由、投资的自由和金融的自由,香港的发展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整体来说,自由贸易区让香港从一个制造业的总部发展模式逐渐成长为服务经济的发展模式。

  第二,自由贸易区的低税率是促进总部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针对香港跨国地区总部的调查中发现,排在前三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简单税制及低税率、资讯的自由流通性和廉洁的政府,而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自由港的地位等因素却排在了后面,这说明自由贸易区对总部发展影响的核心因素是税率和信息的自由流通,这是作为自由贸易区首要的要素。

  第三,提供总部经济发展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兴建码头、机场、道路、通讯设施等;软件包括普及教育、培训劳工、提供咨询服务等。

  第四,采取适当干预政策。香港政府对土地实行完全控制,地下铁路等实行官办,并直接经营港口、机场、道路、九广铁路和邮政。对私人经营的公用事业公司,政府通过合同方式,在价格、服务质量上进行监督与干预;对农业渔、住宅建筑及一些半官方机构和服务机构实行无息、低息贷款或一般性扶助。

二、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与总部经济的发展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简介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为吸引全世界销往亚太地区的货物集中于新加坡转运以及强化货物集散地功能,其制定了“自由贸易区法令”,并于1969年9月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内划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自1996年9月起,新加坡政府又于机场及港口附近设置自由贸易区。目前,新加坡境内的自由贸易区有7个,除坐落于樟宜机场的自由贸易区主要负责空运货物外,其余6个自由贸易区均负责海运货物。这7个自由贸易区都以围墙与外界区隔,进出自由贸易区的出入口由海关查检站管理。

(二)主要功能

  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为散货进出口提供72小时免费储存服务,为等待复运出口或转口的货物提供28天免费储存服务。货物可以在同一自由贸易区内自由转运,但是,如果要从一个自由贸易区运到另外一个自由贸易区,则需要在海关的监管控制下进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或物流园区内都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自由贸易区内,有Pasir Panjang、Sembawang Wharves和Keppel Distripark三个配送中心。Keppel Distripark提供拆拼箱、仓储、运输以及货物取样、测量、贴牌、包装等服务,是港区内最便捷的集装箱配送中心;Sembawang Wharves为散货分拨中心;Pasir Panjang为专业汽车转运中心。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在承载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服务贸易自由的重要载体。其通过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和营运中心、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使得服务贸易功能不断向贸易营运、控制、离岸贸易等功能升级。新加坡离岸贸易功能的发展推动了自由贸易区的运营和控制功能,带动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三)影响总部经济的政策

  在自由贸易区内企业设立实行国民待遇,允许外商同新加坡国民一样设立五种类型的法人或非法人经济实体(见表13-3)。第一,完全开放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电信市场,并对资本市场进行放松管理;第二,采取最为宽松的股权比例规定,除新闻业、广播业等公共事业有所限制外,其他行业对外资均无出资比例限制;第三,除与国防有关的个别行业外,对外资在新加坡的运作不做任何限制。

  针对货物贸易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对生产型企业征收较低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对总部型企业、高端服务业、服务贸易等领域给予较大的扶持政策,为跨国公司运营中心等机构制定专门的支持政策。

  自由贸易区实行金融自由化制度:实施无任何形式的外汇管制,外汇可以自由兑换,资金可自由进出。鼓励金融创新,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允许企业开立离岸账户,便利离岸业务的资金结算。

表13-3新加坡主要的总部经济政策

政策主要类别

内 容

行业政策

·对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电信市场以及资本市场进行放松管理

·对多数行业没有外资比例限制

·除国防外对其他行业无限制

税收政策

·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率20%

·房产税率10%

·税收减免包括红利、管理费、利息等,减免期限5~10年不等

金融政策

·实行自由银行政策,可自由兑换各种货币

·取消外汇管制,交易货币种类不限,交易方式以现货交易为主,汇率采取直接标价法

·证券、债券及期货市场体系完备

·变动付现准备金

(四)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有近4 000家跨国企业总部入驻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总部经济中心。从发展历程来看,新加坡的总部经济发展有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的新发展阶段(见图13-2)。从整体上来讲,新加坡实施的总部发展计划是有效的,其要求来自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各行各业的企业机构不论大小均可以申请总部,根据投资规模给予适当的奖励。

Image

图13-2 新加坡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发展趋势

  由于新加坡自贸区的发展,打造了以金融和商务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为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成为继伦敦、纽约和东京之后的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同时金融、交通、商业等取得了同步的发展,此时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货运中心和贸易中心,仅在90年代末就吸引了300多家外国金融机构总部和250家左右的跨国公司总部落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开始推动高增值的商业总部发展,如区域性的商业企划、人才培训、财务与融资活动、知识产权管理等,可以说是走上了另外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五)启示

  第一,通过自由贸易区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环境。新加坡通过自贸区的发展完善了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的体系。金融方面,新加坡的证券和贷款市场以及亚洲的美元市场都可以为企业总部提供所需资金;知识产权方面,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世界知识产权等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营造了总部经济追求的高水准、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管理环境。

  第二,总部经济聚集和区域经济协作的共同发展。新加坡利用周边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土地等生产要素,放大了自身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形成了总部—制造基地的分工格局,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共赢。

  第三,有效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总部入驻,新加坡政府根据不同的企业总部类别采取了各种针对性的优惠措施。例如,针对贸易型总部的《特准国际贸易计划》,针对商业总部、营业总部、跨国营业总部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政策。如果说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是对天然禀赋的回馈,那么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则是“天分与汗水”的结合。

三、迪拜自由贸易区与总部经济的发展

(一)迪拜自由贸易区简介

  迪拜目前有8个较活跃的自由贸易区,尚在建的有10个,其中杰贝勒阿里自由贸易区和迪拜机场自由贸易区是迪拜两个较为著名的经济贸易区。杰贝勒阿里自由贸易区是阿联酋全国最大的经济自由贸易区,凭借着自身的发展优势,吸引到了全球范围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迪拜地区商业的蓬勃发展。尽管迪拜的自由贸易区设立在本国领土内,却被认作是海外生产中心。在自由贸易区内经营的公司均被视为境外实体,或独立于阿联酋法律监管外的公司。因此,在迪拜自由区内设立企业更适合于想借助迪拜在该地区发展制造业以及物流基地用于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的企业。

  除了杰贝勒阿里自由贸易区和迪拜机场自由贸易区外,迪拜还拥有众多成功的投资中心,如迪拜网络城、迪拜媒体城、知识村、黄金钻石公园、机动车自由区、迪拜商品中心、迪拜硅谷、迪拜海滨城以及迪拜投资公园等。

(二)主要功能

  迪拜的自由贸易区属于“贸工结合,以贸为主”的类型,也即自由贸易区内不仅承载了自由贸易的功能,也有很多境外实体企业入驻。具体职能包括:

  (1)中转和储备功能。即作为中转贸易的据点以及调整货物供需的保管和配送基地的功能。在保税的状态下保管外国货物(未缴关税),可将自由贸易区作为向国内或海外配送的据点加以灵活运用。企业根据国内外各配送目的地进行改装、简单加工等,办理规定的手续后可向各目的地进行配送。

  (2)加工和制造功能。从外国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等进行加工制造,然后将成品出口到国外或输送到国内的功能。例如,以半成品的形式从外国进口到自由贸易区,在保税状态下进行最后完工、加工、组装等,然后将成品出口到国外或与国内客户交易。

  (3)常设展示和交易功能。即外国制品的常设样品展示和交易的功能。在自由贸易区内,可以在保税的状态下展示外国产品的样品,还可以进行商谈和零售。

  在迪拜GDP的构成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以30%的比例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则为运输、通信业和房地产业,它们分别以890亿迪拉姆、415.4亿迪拉姆和403亿迪拉姆的产值占据迪拜GDP的前三位,这些都拜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所赐,自贸区对迪拜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三)影响总部经济的政策

  迪拜境内的自由贸易区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商业优势及多项优惠政策:

  (1)允许100%的外资控股并完全管理,不受阿联酋《公司法》中规定的外资49%、内资51%条款的限制。

  (2)提供高效的运输和分销渠道,现代化的高效通讯设施,较好的基础设施,能源供应充足,优美的工作环境。

  (3)外国公司享受15年免除所得税,期满后可再延长15年的免税期,资本和利润可自由汇出,不受任何限制。

  (4)自贸区内无个人所得税,进口完全免税,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不受限制。

(四)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杰贝勒阿里自由区目前已有来自120个国家的6 000余家企业,其中包括15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如百得、宝洁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和施乐公司等。另外一处自贸区——机场自由贸易区拥有超过1 600家国际公司,行业范围涉及电子、航空、医药、物流等,该自贸区的年产值平均增长率为30%,原因在于许多欧美大型企业在自贸区经营,大幅扩展了办公场所,已在自贸区内运作的各行各业的公司中,欧洲公司占34%,美国公司占8%。

  从自由贸易区中的企业发展来看,如杰贝勒阿里自贸区,成立之初其企业数量只有19家,而发展到目前的6 000多家用了近20年时间。其中,42%的企业来自于中东当地,23%来自于欧洲,15%来自于印度次大陆,7%来自美洲。从事贸易、仓储和分销的占72%,工业生产的占25%,服务行业的只有3%。从迪拜的总部企业来看,集中于贸易与工业企业,服务类企业占比不大,这也是其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区别之处。

(五)启示

  从迪拜自由贸易区与总部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有下面两点启示:

  第一,不是天然港口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建设出世界闻名的自由贸易区。迪拜处于中东地区,不具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天然地理位置优势,但是其依据自身的条件,建造出适合发展的一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这些一流的设施为迪拜的自由贸易区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期支持。迪拜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依托条件、稳定的政策环境是自由贸易区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第二,迪拜以自由贸易区为牵引,吸引全球的企业入驻投资的策略值得学习。除了制定有效的招商政策外,高效的社会管理、具有前瞻性与富有创意的规划设计、成功的城市营销都促进了迪拜总部经济的发展。

四、其他自由贸易区

  除了以上几个著名的自由贸易区之外,汉堡港、科隆、鹿特丹等地的自由贸易区也各具特色(见表13-4)。

表13-4主要城市自贸区与总部经济发展的总结

国家或地区

自贸区做法

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启 示

中国香港

海外资本可以在受政府监管外的各行业进行投资,拥有100%股权

有3 800多家跨国企业总部和办事处,集中于贸易、金融、服务业等

简单税制及低税率、政府的廉洁和资讯的自由流通是主要因素

新加坡

完全开放商业、外贸、租赁、电信等市场,并且政府给予资金补助

有4 000多家跨国企业总部,主要集中于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和扶持政策

迪拜

建立了若干自贸区,允许外资100%控股,并免去多种税费

总部企业集中于贸易和工业企业,多数企业来源于欧洲

“无中生有”的典范,招商政策与策略极为丰富

鹿特丹

外企可自由投资除少数禁止领域外的任何部门,与当地公司享有同等权利

总部企业集中于外贸、化工和食品工业等,港口配套了总部经济发展的服务业

不断提升的货物处理能力、服务质量是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汉堡

允许外企进入多数领域,可为新设备采购的25%和工程的12.5%提供投资津贴

从转口贸易拓展到综合贸易,制造类企业集中于船舶建造等,属于传统的贸易港口类型

物流速度和工作效率是其发展的关键

科隆

定位于转口贸易,货物进口或转口自由,无配额限制,不缴进口税,贸易区管理方只征收管理费和摊位费

除转口贸易企业外,主要以轻纺、服装、工艺等为主,属于传统市场企业集聚区

区位优势和便利的政策是其发展的关键

五、发展启示

  第一,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总部经济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来看,自由贸易的体制促进了本国或地区的总部经济发展,随着贸易发展进一步自由化,必定会带动国外投资进入,国外企业加大投资和经营力度,进入的企业数量和规模都会随之增加。

  第二,在自贸区中并没有对企业总部的规模和投资金额的限制,例如,香港将国外企业的办事处也作为总部企业的一部分进行管理。结合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情况,各个区县对总部企业的认定有着不同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赋予政策的红利,这就造成了不同区域之间对资源的争抢以及企业发展模式的单一。

  第三,金融政策与税收政策的拉动。上述的自由港共同特点是在整个区域内采取了开放的金融政策和简单税制或者比较低的税制,这样的政策有效地带动了跨国企业的进入,而在我国相应对总部经济的政策中都是以特殊政策予以规定,减税或者免税,并没有统一标准,虽然有时候税收等政策还是比较优惠的,但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对跨国企业有所吸引,当其他地区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时,企业极易迁走。因此,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对国际企业经营来讲是尤为重要的。

  第四,贸易政策的便捷性是自贸区带动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贸易、市场的自由性是这些区域的特点,在这些政策的驱动之下,可以吸引更多的服务型、贸易型企业入驻,例如,香港贸易服务型总部企业占到总部企业总数的35%以上,由第三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自贸区的主要特点,因此,上海自贸区要在如何制定贸易政策上多下工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