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营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民营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于台州这样一个中小企业具有标志性含义的区域经济体来说,如何构筑与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安排,更具有现实的战略性意义。台州民营金融的发展表明,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是支持个私企业发展的有效金融组织形式,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低交易成本优势使其适合对小型企业开展零售业务。

近年来,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引起了决策当局的关注,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而对于台州这样一个中小企业具有标志性含义的区域经济体来说,如何构筑与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安排,更具有现实的战略性意义。台州民营金融的发展表明,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是支持个私企业发展的有效金融组织形式,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台州的银座社、泰隆社等民营金融机构自建立之始,就一直以当地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银座社自建社至2001年的13年中,累计发放贷款200多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占90%以上,仅少量用于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2002年末,台商行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额达40亿元,占该行全部贷款的98.3%。截至2003年6月,泰隆社的贷款亦几乎全额投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余额为17亿元。2003年6月末,在台商行(路桥部分)开户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约3.5万余户,泰隆社近2万户(均含一般账户),分别占路桥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总数(4.5万户)的约78%和44%。有信贷关系的在台商行为2.2万户,在泰隆社为1.7万户。

台州的银座社、泰隆社等民营金融机构之所以能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且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信贷资产的高质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除了与民营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产权优势有关外,是由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特质较好地相吻合所决定的。

(一)交易成本、比较利益与中小企业融资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开展应是建立在成本—收益分析之上的。与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相比,个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则具有面广、小额、期限短等特点,从金融机构收益的角度看,上述贷款需求特点导致了对其信贷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收益一般较低。作为大型金融机构的国有银行,有着复杂的组织结构体系、庞大的业务网络、较完备的营业设施,从而其具有较高的运作成本。由此,对于国有大银行来说,经营批发信贷业务的边际交易成本低,相对于小额信贷有着显著的利益优势。受比较利益驱动,国有大银行必然倾向于对大行业、大企业开展“批发信贷”和进行集约经营,缺乏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与之相对应,银座社、泰隆社等民营金融机构作为小型机构具有机制灵活、管理层次少、委托代理链条短、自主性强、监督成本低等经营特征,引致了其较低的运行成本。例如,台商行组织结构就较为扁平化,实行的是总行对支行的一级管理体系,避免了大型机构因中间层次多而引起的管理信息传递失真、决策效率弱化、市场反应能力受制、运作费用高昂等问题。并且,小型金融机构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其营业网络分布在大体同构的经济环境中,客户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弱,由此每一项创新业务品种可在全机构范围内推广,这也降低了业务创新成本。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低交易成本优势使其适合对小型企业开展零售业务。

(二)信息获取、风险管理与中小企业融资

银行也是一种需要严格控制风险的金融企业,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必须注意与风险控制的协调和统一。而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是银行贷款决策的基础,如果未能掌握充分、准确的信息,银行对贷款对象无法实施有效的评价与监控,也就意味着银行贷款的风险是极其巨大的。

进一步来说,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一般采用“5C”等原则,即信用分析主要包括品德(Character)、才能(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企业的持续性(Continuity)五个方面。这也就是说,银行应获取关于借款企业的上述方面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风险评价,作出放款决策。然而就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其自有资本较少,这可直观地感知,但关于其品德、才能、企业经营的持续性等方面的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规范性差(如中小企业一般缺乏完整、合格的财务报表等),这类信息很大程度上具有人格化而非形式化以及高隐蔽性的特征,对于非土生土长的国有大银行来说,缺乏有效获取此类信息的渠道。由此,国有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中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就是要求其提供抵押担保。抵押担保确是可有效保证贷款安全的一项制度安排,通过抵押担保的落实可以替代或弥补对其余“4C”的把握或存在的不足。但问题是中小企业往往缺少足够的符合条件的抵押资产,这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二者间贷款关系的发生。不难理解,在难以落实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又不能作出准确的信用评估,国有银行即使贷款给中小企业,这种贷款也易于成为不良贷款

鉴于对中小企业融资中所存在的风险和额外成本的考虑,政府当局几次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试图以此激励国有银行增加对其的融资额度。但在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严重的状况下,利率的提高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上升。为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国有大银行的理性选择依然是依据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级实施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的调查,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量投向上,并不看好一般中小企业,而是集中投向基础设施项目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而从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其立足当地,具有强地缘性,能较充分地利用地方上的信息存量,与当地中小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小企业的品德、才能等有较为透彻的感性认识,因此无需支付太多额外的信息收集成本即可了解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往往能做到对中小企业“知根知底”。此种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但国有大银行难以具备的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优势,较好地解决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克服了因信息不对称使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贷方承担较大的信贷风险而对融资所造成的障碍。例如,台商行和泰隆社在业务经营中广泛推行客户经理制,两家机构分别有200多位和100多位客户经理,占行、社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客户经理在当地是“人熟、地熟”,对当地的人情世故、地方经济的信息动态“了如指掌”。并且,客户经理日常走访客户,将调查与沟通、交流融为一体,在客户贷款申请之前即已积累起较完备的信息基础。正因有效地掌握了信息,对中小企业借款人就可作出正确的筛选,对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高低等问题可迅速作出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