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译者的启迪

对译者的启迪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及财经报道的翻译,人们一般会认为只要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信息即可。而“汉语化”则体现了对读者审美期待的尊重。而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即译文报道中新闻味的体现需要用汉语化的形式来实现,或者说汉语化的翻译有利于报道新闻味的充分体现和接受。

论及财经报道的翻译,人们一般会认为只要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信息即可。译者只要具备一定的财经类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语言能力,正确客观地将原文信息传递到译文报道中去即可。财经报道不同于有“故事模式”的社会新闻,也不像有生动表演、激烈竞赛和明星逸事的文体新闻,或是含有重大政治举措、复杂案例分析的政法新闻,财经报道属于专业性的新闻报道,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准绳,重分析,强理论。因此,人们往往会觉得译者不妨以直译为主,不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加以调整和修饰,即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有限。

然而,正是由于大量的财经报道信息都是抽象的经济政策、行业动态、财经分析等,缺乏直接的形象表达,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对原文的照本直译,则会使得译文报道对于身处不同于原文语境下的中文读者来说更为艰涩难懂、僵硬呆板、缺乏魅力。因此财经报道的译文要为译文读者能够理解、易于接受,就要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受众需求和审美期待,也就是结合接受美学理论,立足于受众本位,才能使财经报道译文取得良好的传播与接受效果。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财经报道的翻译,可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颇多。包括财经报道的译者应该具备的素养;译者作为原文的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解读及作为译者兼传播者在新闻信息二次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译语受众对译文报道的接受效果与源语受众对原文报道的接受效果是否一致;受众对译文报道信息的反馈及反馈对译者、传者所产生的影响;不同职业、社会阶层、文化层次的受众需求的分众化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蓬勃兴起的环境下受众需求和传者角色的变化等等。其中的每一项都是值得对财经翻译感兴趣的研究者深入探讨与研究的对象。本研究所选择的切入点,财经报道翻译中的新闻味和汉语化,是鉴于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好地体现了接受美学视角下财经报道翻译中对受众本位的重视,对于财经报道译文能够起到较好的传播与接受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

财经报道翻译中对新闻味的强调与重视体现了对受众需求的满足。财经报道的“受众”与接受美学中的“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类似之处,因此译文信息的传播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译文受众的需求,在翻译过程中保留甚至增加财经报道特有的新闻味感染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而“汉语化”则体现了对读者审美期待的尊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读者社会背景的差异,报道的中译文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为读者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就需要译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财经报道翻译为对中文读者来说易于理解、富有吸引力的译文。因此,“新闻味”与“汉语化”成为本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切入点。而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即译文报道中新闻味的体现需要用汉语化的形式来实现,或者说汉语化的翻译有利于报道新闻味的充分体现和接受。两者相互融合,可以使得财经报道虽然是“硬新闻”,也能尽量“软着陆”,增强财经报道译文的可读性和魅力。希望通过本文所尝试的实证研究与分析,能够探索出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融合中的重点、难点及相应的解决之道,从而对财经报道翻译质量的提高能够起到一点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