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_经济学原理 修订版1.重商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观点国际贸易理论要问答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重商主义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中的多出口少进口,使当时作为支付手段的金银流入国内,从而使国家富强。国家富强在根本上是相互冲突的,没有能使参与国家同时受益的国际贸易。这些观点被后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新学说取代。这正是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也是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有利于共同繁荣的秘密。

1.重商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要问答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15—18世纪,随着西方世界的逐步兴起,国际贸易出现及规模不断扩大,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小册子逐渐增多,其主要内容及思想被后来人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重商主义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中的多出口少进口,使当时作为支付手段的金银流入国内,从而使国家富强。这样他们认为政府或国王应该鼓励国际贸易,并且制定正确的国际贸易政策,也即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来实现金银的流入和国家富强。根据重商主义观点,当某一时点金银数量一定时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也即有金银流入;其他国就会在国际贸易中受损,也即有金银流出。国家富强在根本上是相互冲突的,没有能使参与国家同时受益的国际贸易。这些观点被后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新学说取代。

2.绝对优势理论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发表了标志着经济学诞生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书中斯密反对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因此,“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斯密提出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概念,并运用它解释自愿参与国际贸易的每个国家,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的经济现象,即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的问题。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模型表明,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分别在不同的商品上具有较高生产效率时,各国都能通过在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生产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获益。通过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资源在国家间实现有效配置,世界总产量增加,人们可消费的商品数量增加,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都将获益。绝对优势理论的结论是:为了获得贸易利得,各国均应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放弃生产并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模型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商主义关于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利益对立的矛盾,但是当一国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另一国更有效率时,那是否会存在国际贸易?如果存在国际贸易,是否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都将获益?比较优势理论从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角度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发表,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确立,他在书中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成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其后的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对比较优势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来了解比较优势理论。我们沿用上面绝对优势理论中“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的假设。例如,本国和外国都生产汽车和粮食。如果本国把全部资源(劳动)用于生产自己消费的汽车和粮食,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万小时,生产1吨粮食需要500小时。本国的资源共1亿小时,生产汽车和粮食各用5 000万小时,生产汽车5 000辆,粮食10万吨。外国也把全部资源(劳动)用于生产自己消费的汽车和粮食。外国生产一辆汽车需要9 000小时,生产1吨粮食需要300小时。外国的资源共计1.8亿小时,生产汽车和粮食各用9 000万小时,生产汽车1万辆,粮食30万吨。如表19-1所示。

如果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他们各自汽车和粮食的产量也就是消费量,消费受资源及生产可能性的限制。

表19-1 比较优势说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表(分工前)

从上例可看出,外国生产汽车和粮食所用的时间都少于本国,即生产率高于本国。换言之,外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各国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本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为20吨粮食,外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为30吨粮食,本国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低于外国,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优势。本国生产1吨粮食的机会成本为0.05辆汽车,外国生产1吨粮食的机会成本为0.033辆汽车,外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低于本国,在生产粮食上有比较优势。

由于两国各有比较优势,所以,本国专门生产汽车,外国专门生产粮食,然后双方交换,都可以获益,即在资源和生产可能性约束不变的情况下所消费的两种物品都可以增加,或在一种物品的消费不减少时,另一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在上例中,如果没有贸易,本国1辆汽车可以换20吨粮食,如果与外国贸易,1辆汽车可以换30吨粮食。本国把全部资源1亿小时劳动用于生产汽车可生产1万辆,留下5 000辆自己消费(汽车的消费量没有减少),用其余5 000辆与外国进行贸易,可换得15万吨粮食(粮食的消费量增加了)。也可留下6 000辆汽车自己消费,其余4 000辆汽车与外国进行贸易,换得12万吨粮食,两种物品的消费都增加了。同样,如果没有贸易,外国1吨粮食可以换0.033辆汽车。如果与本国贸易,1吨粮食可以换0.05辆汽车。外国把全部资源1.8亿小时劳动用于生产粮食60万吨,留下30万吨自己消费,用其余的30万吨粮食换得1.5万辆汽车。也可以自己消费40万吨粮食,其余20万吨粮食换得1万辆汽车,两种物品的消费都增加了。如表19-2所示。

表19-2 贸易后情况表

上述例子说明,各国在生产某种物品上都有比较优势,各自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东西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这正是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也是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有利于共同繁荣的秘密。

【专栏一】欧盟的形成与比较优势

当今欧盟的形成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不无关系。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成为欧洲12个国家的流通货币,从而取代了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荷兰盾等12种货币。为什么欧元能一统欧洲?要知道在20世纪的前40年,欧洲是世界战争的策源地。欧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货币,根本的动因有两个。

(1)经济的比较优势使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形成了互补的结构:法国生产欧洲需要的粮食和时装、荷兰生产欧洲需要的鲜花和奶制品、德国生产欧洲需要的机械设备和汽车、瑞士生产欧洲需要的手表和巧克力。各国在经济共同体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它们都发挥着自己的比较优势,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互补的经济结构要求统一的货币。

(2)文化的比较优势使各国的文化产生共容性和妥协性,这是欧元存在的文化基础。欧洲各国的文化是多样性的,但有共同的本质:善于合作和妥协,在合作和妥协中成长。没有文化的合作和妥协,很难想象会有一种统一的欧元出现。

4.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进一步指出了产生国际贸易的另一重要原因——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要素禀赋说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他们认为,各国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和不同产品生产中所用要素的比例差异导致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品生产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劳动、土地、资本等。这些要素按一定比例投入生产;不同的产品要素投入的比例各不相同。正是由于这种要素投入比例的不同,才导致了产品之间相对优势的存在。

例如,假设两个国家甲国与乙国,都生产粮食和汽车,由于生产技术等原因,生产粮食需要的劳动多而资本少,生产汽车需要的资本多而劳动少。甲国资本丰富而劳动缺乏,资本价格低而劳动价格高;乙国资本缺乏而劳动丰富,资本价格高而劳动价格低,因此,甲国生产汽车成本低,价格也低;乙国生产粮食成本低,价格也低。这样,由于要素禀赋与价格的不同,两个国家的分工就是甲国生产汽车而乙国生产粮食。两国进行贸易,甲国得到低价粮食,乙国得到低价汽车,都从贸易中获益。

这个例子得出的一般结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并出口自己资源丰富的要素的产品,并进口自己资源缺乏的要素的产品。由此得出的推论是: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各国生产自己要素禀赋多的产品也就是生产自己有比较优胜的产品。比较优势说与要素禀赋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素禀赋说明了一国比较优势的原因。

5.新贸易理论

前面分析的是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之间的商品的贸易,如汽车交换粮食。不同行业产品之间的贸易称为行业之间的贸易,它是有各国在不同行业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所决定的。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征是同一行业内部同类产品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如美国既出口汽车又进口汽车。这种贸易称为行业内部的贸易。其特点在于:在同一行业内不同国家所提供的产品虽有差异但可以相互替代。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说都无法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于是就产生了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用需求的多样性与规模经济解释国际贸易的好处。

各国消费者的偏好是多样性的,对同一产品,如汽车,不同的人偏好不同,有的美国人就喜欢日本汽车,反之也一样。这样,虽然美国出口汽车,也同时有必要进口一部分日本的汽车以满足一部分美国人的需要。此外,在一些垄断竞争的行业,规模经济限制了行业只能生产有限种类的产品,而无法生产所有种类的产品。因为要生产所有种类的产品,每一种类产品的生产就只能是小规模的。为追求规模经济,各国都只选择有限种类的产品生产。这样,各国不生产的那些种类的产品可靠进口获得。这是需求的多样性与规模经济导致行业内部贸易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化;随着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也会越来越重要。可以根据新贸易理论预期,行业内部贸易还会不断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