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过程中要杜绝合伙人过分争夺话语权的现象

创业过程中要杜绝合伙人过分争夺话语权的现象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家争论的焦点应该是事情本身的对错,而非谁说了算的权..._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在草根创业者当中,相当比例的人身上,都存在着老大情结,他们不甘在合伙过程中被边缘化,拼命争夺话语权。由于公司连续六个多月业务寥寥,到2008年4月,合伙关系以陕西的那位朋友退出,G接手运营而宣告结束。合伙人之间所有的争论,都应当以具体事件的本身为限,都要有利于项目之整体利益。

  在草根创业者当中,相当比例的人身上,都存在着老大情结,他们不甘在合伙过程中被边缘化,拼命争夺话语权。到了最激烈的时候,早已将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抛到了九霄云外,你主张的大多数事情,我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反对,双方积怨越来越深,对立化的情绪代替了商业理性。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不同意见,本来属于非常正常的事情,一旦演化为相互争夺话语权,很有可能就将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即使进展很好,用不了太长时间也得以解体而告终。

G女士,80后,大学四年学习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三年多时间都在北京一家比较有实力的装潢公司打工,期间也逐渐在圈子内积累了一些资源。2007年,她在北京注册了公司,与一位来自陕西的朋友到西安拓展家装业务。刚开始,市场拓展并不是很顺利,但由于两个合伙人性格都比较强势,很快就由一些具体事情上的分歧,扩展到了话语权争夺的层面。虽然双方股权各占一半,由于公司是以那位陕西朋友的名义注册的,对方就处处以老板自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自己说了算,G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事情还就事论事,据理力争,但时间一长,也就明白了其中的蹊跷,慢慢双方就形成了恶性对抗。由于公司连续六个多月业务寥寥,到2008年4月,合伙关系以陕西的那位朋友退出,G接手运营而宣告结束。

她毕竟一个女孩,身在他乡,独立支撑一家公司,多有不便。后又经亲戚介绍,引入了新合伙人。这位合伙人是1982年生人,老家内蒙古,初中毕业就开始在社会上闯荡,曾在广州某家年销1亿多的民营企业担任销售代表,连续3年都是销售冠军,具有很强的业务拓展能力。双方还是各占一半股份,在2008这一年内,慢慢在西安当地打开了市场,业务额也接连翻番,本来是一番蒸蒸气象。但这位哥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要比G女士大得多,又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在很多事情上越来越要他自己说了算。后来双方矛盾越来越深,经朋友多次调解,还是没有多少效果。到2009年6月,项目开始走下坡路,而这两个合伙人之间的内战丝毫没有消停的意思,最终于2010年春节过后停止营业,公司注销。

草根创业者,往往在思路、经验、资金、资源、能力等方面的积累都非常有限。与别人合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但这个过程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妥善处理好沟通和协调的关系。合伙人之间无论股份比例多少,实际上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即使你的股权比例较大,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要尊重其他人的意见,不能搞独断专行,毕竟对方的身份是合伙人而不是员工。相互之间应该有比较清晰的分工。如果遇到日常性事件,自己可以先行处理,然后再及时向对方通报。假如遇到必须处理的临时性事件,比如需要购买某类办公设备或者公关费用支出,也需要向对方事先打个招呼。倘若属于重大事件,比如客户谈判策略、人员招聘、经营方针、费用安排等,就需要合伙人之间进行协商,期间求同存异,暂时搁置争端,相互妥协,自然也避免不了。

合伙人之间所有的争论,都应当以具体事件的本身为限,都要有利于项目之整体利益。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标准很难确定,争夺话语权的各方都会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完全是出于公司整体利益而进行争论,并没有什么私心。其实这个不用争论,你自己的动机究竟如何,良知最为清楚,骗得了别人根本骗不了自己,即使你自己不承认,只要类似事情发生得多了,合伙人和外人都会有所察觉。

实际上,大家既然一起合伙,自己先要把心态放平,给对方最起码的信任。创业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许许多多的事务需要处理,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项目运作当中去,都未必能把事情办好。假如双方在创业之初就开始了话语权大战,即使当时项目发展还算不错,也会让公司陷入极度危险之中,轻则停滞不前,重则生意倒闭。出现这类情况,其性质和危害就如同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京事变”,有百弊而无一利。

当然,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双方都能保持理性和克制,尽量避免争夺话语权情况的出现,即使对方出现一时冲动,也能够进行包容,而不是针锋相对。或者一方强势,另一方退让,最起码暂时大家还是能够相安无事,不至于给项目带来巨大冲击。后一种情况虽然也能解决问题,但如果这个和气的局面老是以一方的不断退让来维持,心中积累下来的怨恨终究还会在某个时间节点爆发,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项目稳步发展、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倘若过不了这一关,多么远大的理想都缺乏根基。作为大公司而言,自然会有一系列分工和制度安排来解决此类问题,合伙人之间也早已度过了磨合期。作为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中小企业,在很多方面往往比较随意和混乱,很难有明确的制度安排,问题解决更多依赖于股东们彼此之间的良知和宽容。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很虚的一个概念,其实只要用心还是大有妙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