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据中心制冷关键技术

数据中心制冷关键技术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数据中心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暖通空调总工程师 罗志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江苏邮电院数据中心每年的设计量大约维持在几十万平方米。比如每两个数据中心“2N+1”备份可以共用,投资可以减少,同时其中一个数据中心出现问题,串联这个数据中心的机组马上可以启动,安全性也不会降低。

中国数据中心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暖通空调总工程师 罗志刚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

我们很荣幸能够在贵阳做了很多大型、超大型的数据中心,包括一些达到千亩地的园区。今天我想给大家带来数据中心制冷的话题,正好结合我们在贵阳做的案例。其中电信、移动两个园区就是我们设计的,今天正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江苏邮电院数据中心每年的设计量大约维持在几十万平方米。因为这个行业发展特别迅速,我们也尝到了一些甜头。今天主要分享四个话题:第一个是数据中心空调水系统;第二个是数据中心与区域能源结合和应用;第三个是关于自然能源利用分析,主要讲一下贵州贵阳地区为什么适合建数据中心;第四个是这几年的经典案例。

第一,关于园区的数据中心空调水系统。我们目前做的园区都比较大,小到单体几万平方米,大到园区占地千亩,甚至几千亩地的云计算园区都有涉及,里面就涉及空调水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又有趣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数据中心有五大特点:第一,投资大,按建筑面积算,每平方米造价2万至10万不等;第二,能耗高,现在数据中心关键就靠空调降低能耗;第三,工艺复杂,一个项目涉及十几个甚至多达几十个专业;第四,安全等级高,运维不能中断;第五,运维要求高,设计方案直接决定运维是不是能够安全进行。

对于一个园区来说,空调水系统比较复杂。因为中国地区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每个项目特点不一样,投资方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复杂因素。首先,能源的空调负荷决定了我们采用能源的方式。小型空调都采用风冷,螺杆型的,大型空调可能会转到水冷,甚至一些高密度的液体,所以空调规模决定空调方案。第二就是能源条件和结构。这个地区是不是有充足的电、水、天然气,以及有没有废热可以利用,这是园区如何选择空调能源很重要的因素。第三就是能源价格,天然气价格、电价、水价是不是有优惠。

关于能源环保政策,有些地区可能会有文物保护,这种地区对于环保要求比较高,我们的能源也要考虑这个因素。再就是投资运行成本、能耗,这些都决定了园区的方式。现在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园区的使用逐渐在增加,但不是很成熟,还要拭目以待。我们还有一些项目利用的是废热,也就是说一些电厂的废热可以充分拿来作为冷源。

园区可能会有水的安全隐患,如果水中断,整个园区就不存在供冷冷源,这时候会采取一些复合方案,风冷水冷结合。初期用水冷,然后以风冷机组作为备用措施,这样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效率也比较高。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型园区案例,这个园区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一般是3至4个机楼,加上两个动力中心和相应的制冷站,对于制冷系统来说,我们考虑的是,如果每个制冷中心单独建立制冷站,每个都要做“2N+1”,投资会比较大,有没有可能把其中每两栋或三栋连通起来作为一个连通管道,这个管道作用非常明显。比如每两个数据中心“2N+1”备份可以共用,投资可以减少,同时其中一个数据中心出现问题,串联这个数据中心的机组马上可以启动,安全性也不会降低。所以目前很多园区都是采用这种方案,有可能是两个制冷站相连,有可能是三个,也有可能是四个,对此我们叫一拖二,一拖三,一拖四。

现在关于“数据中心的废热排掉很可惜”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做的很多案例中是关于废热回收,但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大量的案例是没有废热回收的,在国内只有不超过一万平方米的热回收面积,因为很难找到这么大的用户回收这么多热。数据中心园区建设可能是远离住宅区、办公区,长距离的输送本身能耗就比较高,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热用户是比较难的,这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最主要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热回收方式有很多,我们推荐水源热泵,它可以把水温从40度提高到60度。为此我们做了一个案例,案例中热回收大概为3000平方米,从数据上分析,无论是投资还是运营费用,都远远优于传统方案。传统方案冬夏是多联机,同冬季进行热回收方案对比,全年下来,投资和运营费用都非常高。

再看一下蓄冷,如果是断电可以用蓄冷罐代替,但蓄冷罐常年放着也是浪费;如果用蓄冷罐做系统串联,常年阻力内耗也不是一个小数。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分析,有些项目不能配小冷机,要配大冷机,初期小负荷没有上满时,负荷冷机是带不动的。如果拿蓄冷来带动,可以解决小负荷和初期不稳定负荷。我的意见是,如果有条件还是尽量能够加大蓄冷量,因为很多案例显示,一些小故障是可以通过蓄冷解决的。另外在低负荷时候冷机本身是不经济的。

第二,关于区域能源。我们现在很多项目的面积都比较大,区域能源面临几百上千万的建筑面积,这里面包括数据中心,而区域能源供应单位非常喜欢数据中心,因为数据中心负荷比较稳定,而且数据中心会成为整个区域能源投资效益的增长点。如果一个区域有区域数据中心,那么能源供应单位很愿意把数据中心纳入它的系统里。举一个案例,江水源供冷,取水口到数据中心约一点几公里,这个区域的建筑面积大概为600万平方米,分3个能源站,每个能源站200万平方米,其中A地块建筑面积为140万平方米,数据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能源站建在数据中心旁边。考虑到输送的距离越短能耗会越低,所以能源站和数据中心之间做了一个连通管道,因为考虑到安全和备用关系,所以设了4根管道。这些是江水源热泵冷水机组和单独给数据中心供应的冷却槽。如果将来江水源管网出现问题,马上起用数据中心专用制冷机,同时能源站里面还做了蓄冷,为140万平方米的A地块风鼓电架。这个项目做完后经济性特别好,而且安全有保障。

另外一个案例是关于余热利用。这是电厂余热,它的运营方式分几个区间段,其中大于12度的用机械制冷。原理很简单,用电厂蒸汽经过管网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做的是百分之百蒸汽消化成带,百分之百空调负荷,同时又做了同样数量的电制离心机。这种系统是负荷能源,两种能源同时作为互补,这样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比传统单一能源更高。同时蒸汽本身是一种废热,如果它的价格达到一定程度,经济上会比传统用电省很多。

我们有个项目,在算完投资、管网长度等总的费用之后,发现有一个临界点,也就是当蒸汽价格超过65元的时候,电制冷比较经济;如果蒸汽价格低于65元时,我们推荐用蒸汽方案。该项目目前还在设计初期。

这是另外一个案例,在项目能源站设置污水源,同时在数据中心末端做电制冷方案,污水经过污水源管道进入数据中心区域。污水源因为常年水温在十几度,而冷却塔温度为32至37度,所以污水源效率要远高于传统方案,而且从经济性、安全性来说,4个管道双供双回,如果出现问题可以马上启动另一个,也就是说污水源泵出现问题时,制冷站电制冷机开始启动。

讲了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复合能源有可能是下一步的方向。因为对于电制冷方案,电的价格高,而且从单一电源过来,安全性存在问题,如果周边有价格合适的能源可以利用,这个方案还是比较优秀的。

第三,自然能源的利用。贵州为什么适合建数据中心?以我们分别在贵阳、克拉玛依和北京做的三个项目为例,先看克拉玛依的气候条件,零下10摄氏度的时间比较长,夏季高于35度的情况也有,冷水温度为7度至12度的时候,克拉玛依冷却塔可以使用3885小时,冷水温度提到27度时,冷却塔的使用时长就变成6300小时。如果是用空气制冷,按照传统的室内温度23度算,冷却塔的使用时长是5600小时。再看一下北京,北京零下10摄氏度的时间比克拉玛依短,同时35度以上的时间也比较少,冷水温度为7至12度时,冷却塔的使用时长为3382小时,如果冷水温度提到14到19度,冷却塔的使用时长就变成4800小时。室内气温为23度时,风测冷却时长是5400小时,室内气温到了27度时,冷却时长就变成6000小时。最后再看贵阳,与北京、克拉玛依相比,贵阳的特点比较明显,气温零下和30度以上几乎没有。再看冷却塔自由时长,水的温度为7至12度时,冷却塔的使用时长为699小时,这个时长应该是非常不理想的。但如果水温为14至19度时,冷却塔的使用时长就变成3167小时。再看一下风测冷却方式,室温定到23度时,风测冷却时长是4900小时,室温为27度时,风测冷却时长是6700小时。将这些数据放在一起对比,三个城市的冷却时长从上到下是克拉玛依、北京、贵阳。可以看出,贵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如果水温定到7至12度时,克拉玛依的冷却时长是3800小时,北京的冷却时长是3300小时,贵阳的冷却时长是699小时,也就是说贵阳冷却塔的方式是不理想的。但是如果水温提到14至19度时,三个城市的数据分别是5600小时、4800小时、3100小时。也就是说,7至12度时,贵阳的冷却塔的自然冷源时长是北京、克拉玛依的1/5到1/6,而水温提到14至19度时,就几乎成了1.5倍。所以对于贵阳来说,水温提升的作用特别明显。再看风测冷却方式,如果室温定到23度时,克拉玛依的冷却时长是5600小时,北京的冷却时长是5400小时,贵阳的冷却时长是4900小时。新的国标室温可能会定到27度。先看25度的时候,三个城市的数据分别是5900小时、5800小时、5800小时,几乎一样。如果再提升到27度的时候,克拉玛依是6300小时,北京是6000小时,贵阳是6700小时。温度上升的时候,贵阳超出了北京和克拉玛依,这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因为克拉玛依和北京温度比贵阳更寒冷一些,更稳定一些。但是如果水温和气温都提升的话,贵阳的优势就出来了。这就是贵阳作为整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大的运营商、大的企业在这里建数据中心的重要原因。

对于新风的利用,国内情况是不理想的,中国整个环境污染很严重,所以新风用得不多。我们有幸在贵阳尝试了大型数据中心超大新风量的冷却方案。新风功能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新风直入,一个是新风间接换热。

国际上对于环境污染分四个级别,分别是G1、G2、G3、G4,经过检测,贵州一年有14天空气质量超标,达到G3,属于比较严重的级别。但351天的空气质量为G1和G2级别,是可以应用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方案,在贵州建立了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这是项目一期,新风从室外空气经过百叶,经过物理、化学过滤,进入空调区域,再经过机架、排风井排到对面。如果空气质量不达标,或者气温较高时,全内循环,全部采用机械制冷。这是两张模拟图,从模拟图中可以看到,所有温度是可以达标的。这是2014年3月26日在贵州做的空气污染监测,对于0.5微米以下的粒子数,贵州最高为59000个,最低为35000个,而国标规定的是18000个,可见贵州的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此外,物理过滤成本比较低,但化学过滤的成本比较高,这是直接换热的例子。对于间接换热,我们是在北京找了一个小机房做的实验,最后的结论超出想象,传统空调每年的电费为5.6万,如果用自然冷却间接换热,电费是3.3万,全年节能率53%。所以说,如果新风直入这种方案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间接换热也是一个选择方案。

第四是案例分享。分享的这个案例是北京亦庄云计算中心项目,该项目号称全球单体最大,面积接近10万平方米,一个机楼接近2万个机架,长度为230多米,同时用了很多节能技术,自然冷却方案在这个项目中每年节约电3亿度,现在已经投入使用。而北京电信永风数据中心是当年亚太最大的项目。新疆克拉玛依数据中心面积11万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项目。除了贵州移动、贵州电信两个园区的项目外,无锡移动、南京市政府、重庆三峡银行等这些项目都是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数据中心,对于这种数据中心,我刚才谈到的冷源利用是比较典型的使用模式。然而很多项目都选择10万平方米,因为这是比较合适的面积。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