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明确将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的城市有二百多个,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3。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短期的整治和一次性的投入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模式和能源结构。

2010年,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启动了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率先将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等地定为低碳试点省市,要求上述试点加快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成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尽管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我国各省市差异较大,同时又要兼顾经济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在实践中很难实现,甚至有沦为一个口号的可能。在我国,明确将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的城市有二百多个,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3。这些城市中,把低碳等同于简单的节能,甚至为迎合发展的大趋势而大搞“节能形象工程”的并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了追求低碳指标而将重污染工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其污染指标的下降是以欠发达地区的环境不断恶化为代价的。这样我们必须承担产生新的污染城市的恶果。目前我国在建设低碳城市,推行节能减排方面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第一,国家和地方的数据统计结果不尽相同,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对工作成效盲目乐观,而对节能减排工作持懈怠放松态度,而国家真正掌握地方的实际情况的难点较大,很难进行正确及时的宏观政策调控。同时,地方和国家数据的不衔接直接导致节能压力难以有效传递到地方政府和企业,节能工作重视程度会普遍下降,降低地方的节能压力和动力。

同时,随着东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高污染、难治理的重工业企业被某些西部地方政府在经济指标增长的诱惑之下,盲目地加以引进,有的地方甚至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我国东部地区节能减排成绩的取得,是以牺牲西部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而这种消耗和破坏的速度远远高于东部发达地区治理和整治的速度。

第二,能源结构不合理。由于西部地区能源结构的特殊性,其能源开发使用存在一些弊端。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储备相对丰富的地区,但目前却只有个别种类的能源被大面积开发利用,能源结构极不合理。这种能源结构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还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以太阳能为例,我国西部许多地区的日照时间超过两千小时,特别是乌鲁木齐、西宁等城市甚至超过两千五百小时,太阳能在应用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但这些地区并没有广泛应用太阳能。这种一边浪费、一边闲置、一边污染的能源结构造成我国多数西部地区低碳城市的发展较为缓慢。

第三,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持续性差,后劲不足。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短期的整治和一次性的投入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模式和能源结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但工业结构趋重,工业能耗、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均同比上升,这对单位GDP能耗的降低非常不利。如果在稳增长过程中放松节能减排要求,势必造成能源消费大幅增长。另外,面对经济下行的局势,各地方财政增支减收明显,甚至有些地区会出现财政困难的局面,这直接影响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同时,不少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出现生产经营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积极性减少,节能技术研究资金支持缩水,治污设施运行效率出现滑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