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管理活动的分类与企业绩效实证结果

企业管理活动的分类与企业绩效实证结果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质量管理活动的分类依据在高层支持等六个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程度,文中使用基于欧氏平方距离的Ward’s距离测量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为了验证三个类别的稳定性,研究使用Ward’s法分别生成了四类和五类的结果,并与三个类别的结果进行了比较。F检验的结果表明,质量管理的六个活动在三个类别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一、质量管理活动的分类

依据在高层支持等六个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程度,文中使用基于欧氏平方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的Ward’s距离测量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类别数量。为保证聚类分析类别数量的准确性,参考Miller和Roth、Kathuria、Zhao等的做法,研究使用了如下规则:

首先是类别数量的范围。Lehmann建议类别的数量应该在n/30到n/60之间,其中,n是样本规模。这说明在本研究中,类别的数量在153/30到153/60即3到5之间。其次,使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树状图的结果显示数据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为了验证三个类别的稳定性,研究使用Ward’s法分别生成了四类和五类的结果,并与三个类别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四类和五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三个类别的进一步细分,三类的结果更为清楚和有理论意义。最后,使用方差分析(ANOVA)的方法对不同类别间的活动差异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Scheffe两两比较的方法对同一类别内的活动进行了差异对比。结果显示,三个分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令人满意并具有理论意义。

表6-2中列出了不同质量管理活动的类均值、标准误、类的名称及类之间的比较、同一类别内质量管理活动的排序。F检验的结果表明,质量管理的六个活动在三个类别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同样,类别间的两两比较显示,每一个质量管理类别的活动均与其它两个类别显著不同。

表6-2 质量管理活动的分类

注:a括号中的数字表明本类同数字代表的类别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0.05),下同;

b排序为本类中的排序

按照质量管理活动在不同类别间与同一类别内的比较结果,我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可以分为三类:起始级(第1类)、领先级(第2类)和成长级(第三类)。对不同类别的解释基于类别间与类别内的比较结果,类别内的比较结果见表6-2。表6-2中的比较采用的是配对检验的方法,每一行代表了同一类质量管理活动。实际上,表6-2是表6-1的转置。

表6-3 质量管理活动类别内活动比较

注:a括号内的简写说明本活动与简写对应的活动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0.05),下同

(1)第一类:起始级本类中的企业在高层支持、员工参与、供应商关系、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和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实施情况都显著低于另外两类。六项活动均值从4.01到4.99之间,从1到7的刻度来看,活动的实施水平处于较低的程度,因此称之为起始级质量管理活动。表6.2显示,在本类内的比较中,供应商关系与领导支持是本类企业实施程度最好的活动,客户为中心次之,产品设计与流程管理居于第三,员工参与处于最末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类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是由供应商关系和高层支持推动的,而员工参与程度则需要大力提升。本类企业共有52家,占全部企业的33.99%,是三类当中的第二大类。

(2)第二类:领先级本类企业的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均处于三类中的最高水平,并且与其它两项活动都存在显著差异。六项活动均值都在6以上,说明活动实施状况较优。从上述角度,把本类别命名为领先级质量管理活动。而从类别内的比较来看,产品设计和流程管理处于最高的水平,领导支持、供应商关系和客户为中心活动次之,员工参与位于最后。这表明本类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是由所有活动共同推进的,无论是核心活动还是基础活动,均处于较好的实施水平。但同时,员工参与的程度还有提升的潜力。本类企业共有28家,占全部企业的18.30%,是三类当中最小的一类。

③第三类:成长级从六项质量管理的实施状况来看,本类企业处于上述两类中间的位置,并且与两类企业都有显著的差异。活动均值在4.99到6.11之间,处于较好的水平。上述比较说明本类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命名其为成长级质量管理活动。

类别内的比较显示,高层支持活动处于最高的水平,其次是供应商关系与产品设计,再次是客户为中心与流程管理活动,最后是客户参与活动。这说明本类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高层领导支持和推动的,而员工参与活动仍是需要提升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本类企业共有73家,占全部企业的47.71%,是三类当中最大的一类。

聚类分析的结果为假设一提供了支持,但此分类是否稳定,或者说是否受其它变量的影响则有待讨论。如果此分类不受行业或企业规模等属性的影响,则将为质量管理的实践与理论提供很好的借鉴与补充。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分类将更有利于后文对先进制造技术作用的说明。为此,分别从制造业行业分布和企业规模的角度进行了卡方检验,其中,企业规模选择了资产规模、销售总额和员工人数等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也是区分企业规模的主要指标。制造业和质量管理活动类别的分布结果见表6-4。

表6-4 质量管理活动类别与制造业行业分布

注:a括号中位期望频数,下同;b其它为缺失值

卡方检验不显著表明在不同的行业中,质量管理活动类别分布不存在差异。或者说,在不同的行业类别中,质量管理活动类别分布不存在差异。这说明,尽管行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质量管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较为稳定或通用的活动,行业间的差异并未对质量管理活动分类造成影响。

企业规模三个变量与质量管理活动分类的检验结果见表6-4、表6-5和表6-6。

表6-5 资产总额与质量管理活动类别分布

表6-6 销售总额与质量管理活动类别分布

表6-4与表6-5显示资产总额、销售总额分别与质量管理活动分类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从资产总额的情况看,一亿以上的企业在三个类别中都是最多的,但居于后面的资产规模却有不同。在起始级中,100-500万元和500-1000万元处于二三位;在领先级中,500-1000万元和2000-5000万元居于次席,在成长级中,则是1000-2000万和5000万-1亿。可见,以资产规模计的企业规模在不同质量管理活动类别中分布不同。

从销售总额来看,一亿以上的企业在三个类别中同样数量最多。但在后边的排序中三类企业存在显著不同:起始级是100-500万和1000-2000万两个级别,领先级是5000万到1亿、500-1000万和少于100万元三个级别,在成长级中则是2000-5000万元、5000万-1亿和500-1000万元三个级别。上述数据表明,以销售总额为依据的企业规模分布在不同质量管理类别中存在显著差异。

表6-7 员工人数与质量管理活动类别分布

表6-7的结果表明从员工人数的角度看质量管理活动分类不存在显著差别。从表6-6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质量管理类别中,分布居多的是100以下、100-500和1001-5000三个级别且排序基本相同。这说明以员工总数计的企业规模在不同质量管理类别中的分布基本相同。

上述抵触的结论表明,质量管理分类在不同企业规模中分布是否均匀的结论尚不明确,还有待未来的深入研究和讨论。总体看来,行业分布对质量管理活动分类的影响不显著,企业规模对质量管理活动分类的影响不明确,假设二未获支持。

二、质量管理活动分类与企业绩效

表6-8中列出了不同质量管理类别下产品质量的均值、标准误、类别间比较和类别内的排序。从表6-7可以看到,在四个质量指标上三个质量管理类别几乎都有显著的差异,唯一的例外是在产品一致性方面领先级和成长级差异不显著。而在总的质量水平上,三类存在显著差异。在分类内部的排序上,三个质量管理活动类别也几乎显示出了一致的排序:产品绩效和可靠性靠前,一致性和耐用性指标居后。通过类别内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其差异程度,详见表6-9。

表6-9 质量管理活动类别内产品质量比较

在起始级企业中,可靠性是表现最好的质量指标,产品绩效次之,耐用性和一致性靠后。在领先级企业中,质量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均处于较好的水平。而在成长级企业中,产品绩效、可靠性指标明显优于一致性和耐用性指标的表现。

上述分析表明,不同质量管理活动类别的企业其质量管理活动实施上的差异直接带来了产品表现上的不同。质量不同是否会带来企业市场、财务等绩效表现上的差异呢?在对企业客户满意、财务表现、市场表现、竞争优势等企业总体绩效的均值、标准误、类别间比较和类别内的排序,从中可以看出质量管理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所在。显著的F检验值表明在质量管理不同类别间企业绩效指标存在差异。在客户满意、财务表现和市场表现方面,三类质量管理活动存在严格的两两不同,仅是在竞争优势方面领先级和成长级企业差异不明显。在类别内的排序方面,客户满意是所有企业最关注的绩效指标。

类别内的比较结果显示,成长级企业中的绩效指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仅是客户满意指标要明显强于竞争优势表现。领先级企业和成长级企业的绩效指标则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管理管理类别的企业其绩效水平存在显著的不同。由此,假设三得到支持。

在上一章质量管理测度的基础上,本章以重庆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分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可以分为起始级、成长级和领先级三个类别。此分类不受企业所处行业的影响,企业规模的影响不明确。进一步的讨论表明,不同质量管理类别对应了差异显著的质量水平和绩效水平,这与京特·隆美尔等、Yeung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对质量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目前的结论并不统一。本文从质量管理活动实证分类的角度,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讨论质量管理活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提出了正向的结论,支持了Dean和Snell、Curkovic等、Cua等、De Cerio、Kaynak、Nair、Sila等学者从总体上认为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存在影响的结论。

本章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与企业绩效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在起始级的企业中,供应商关系是企业最重视的管理活动,而领导则是推动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动力。在成长级的企业中,领导仍是推动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在重视供应商关系的同时,产品设计、客户为中心等活动的实施水平有所增强。而到了领先级的企业,除人员参与外的各项活动基本保持同等的较高水平。

这就大致勾勒出我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提升的路径:领导重视是我国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产品设计、流程管理不断提升水平,直至最终各项活动保持基本的均衡,即从起始级到成长级到领先级的过程。但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人员参与始终是整个活动的“短板”,需要企业予以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而三类企业间在质量和企业绩效表现上几乎严格的两两显著差异也为上述分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和支持。

从质量的提升来看,起始级企业质量水平最低,产品绩效和可靠性表现较好;成长级企业质量水平处于中游,各项指标均有提升,产品绩效和可靠性指标仍优于一致性和耐用性指标;领先级企业质量水平最高,各项质量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企业绩效方面,起始级企业客户满意较为突出,竞争优势最弱;成长级企业四个绩效指标均得到提升;领先级企业四个指标进一步提升到最高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演进相一致,我国企业的质量和绩效水平表现出这样的轨迹:从产品绩效和可靠性变现突出到二者与耐用性和一致性的共同提升以及从客户满意表现优于竞争战略到客户满意、竞争战略、市场与财务表现的共同进步。

这就引出了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为何我国企业的绩效表现会随质量管理水平的不同表现出上述的态势?这还需在未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我国质量管理类别的演进路径是否可以出现跨越,还是严格地遵循从起始到成长再到领先的阶段,也是未来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最后,企业规模对质量管理分类的影响还需新的数据的检验。本文的结论具有很深刻的管理意义。对我国企业而言,在实施质量管理的总体过程中应继续加强高层支持的作用,并大力提升人员在其中的参与程度。而对于不同的质量管理阶段,企业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初期应对所有的活动保持高度关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则应重点加强对产品设计、流程、客户关系的支持和培养,而到了较高阶段后则应大力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本章分析是建立在质量管理活动与企业绩效比较基础之上的,但究竟质量管理活动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还有待下一章的分析和讨论,而质量管理分类的结论则为初步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在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二者间的作用提供了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