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模维度的分析

规模维度的分析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成长过程就是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3],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合理规模界限不断拓展,空间触角不断延伸。规模维度的企业成长理论将企业置于投入产出的效率分析,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的决定作用,已成为分析企业成长的理论基础。因此,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

企业成长过程就是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王德忠,2002)[3],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合理规模界限不断拓展,空间触角不断延伸。葛雷纳(Greiner, 1985)、丘吉尔和刘易斯(Churchill.N.C,Lewis.V.L,1983)等学者在描述了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征时都将企业规模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变量。可见,规模是企业成长的最外在的表象。规模维度的企业成长理论将企业置于投入产出的效率分析,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的决定作用,已成为分析企业成长的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在《国富论》中的相关论述是企业规模生产最早的思想来源。亚当·斯密通过制针工厂的例子分析了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源和过程。在亚当·斯密看来,劳动分工使企业的各项功能相互区别并走向专业化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现代经济发展所强调的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古典劳动分工理论的现代翻版。规模经济立足于劳动分工,把整个工作分解为不同的作业程序,每个作业程序需要不同的技术水平,然后再精确地计算出相应的技术和能量数值。“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但最后一项与其他两项相比,正在迅速失去重要性”[4]。可见,经济规模主要是生产规模,核心内容是技术设备的经济规模。这一思想,后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谈论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尽管斯密并没有把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区别开来,但从他的分工理论中仍然可以同时解释国民经济中企业数量增加和单个企业规模扩大这两个范围的企业成长。查理斯·巴贝吉(Charles Babbage)总结了斯密的思想,并提出古典生产理论用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来解释企业的成长。他认为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就是管理者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专业化操作工序的过程。古典经济学说明了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效应及其原因,即企业作为一种劳动分工组织,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分工使更高的产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因此,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劳动分工的程度正相关。

马歇尔(Marshall,1890)在坚持规模经济决定企业成长这个古典观点的同时,通过引入外部经济、企业家生命有限性和垄断难以维持这三个因素,使“稳定的竞争均衡条件”与古典的企业成长论协调起来。马歇尔认为,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灵活性的下降,成长的负效应最终会超过正面效应,使企业失去成长势头,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家的精力和寿命均会对企业成长形成制约,而且新企业和年轻企业家的进入竞争,会对原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形成挑战,从而制约了行业垄断结构的维持。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就是企业规模调整理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总在不断变更,不断革命化;分工必然要引起更进一步的分工;机器的采用必然要引起机器的更广泛的采用;大规模的生产必然要引起更大规模的生产。”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视作一个生产函数,只有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最佳企业规模之后,才能更好地利用一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提高投入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收益。因此,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如再继续扩大规模,则会因管理上的不经济而导致成本增加。对此,哈维·莱本斯坦(H.Leibenstein)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X效率理论,并将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称为“X-非效率”(X-Inefficiency)。

以美国学者R.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则从市场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成长的规模做出独到的解释。企业成长通常表现为经营规模的扩大,也表现为企业功能的扩展,即企业把一些以前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活动纳入企业内部进行,这意味着企业边界的扩大。分析企业成长的企业边界也就是探讨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企业的边界可分为纵向边界、横向边界、多样化经营边界,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其横向边界以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交易成本理论的企业成长论主要分析纵向边界的扩展,通过扩大纵向边界实行纵向链条的一体化。企业可以理解成被组织起来的“交易”的网络,而这一网络的“大小”就是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的界限(袁安照,2002)[5]

从交易成本理论看来,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即以一个集中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纵向行政科层结构替代一个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横向市场交换体系。这一替代可以视为交易费用的替代。科斯(Coase, 1991)指出:以价格机制构成的市场中存在诸如签约、监督履约和追索违约等相关的交易费用,企业的组织管理也需要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企业具有不断扩大规模的倾向,一直到由于规模扩大所增加的组织费用等于市场上的交易费用为止。因此市场交易费用与相等组织费用的均衡水平确定了组织的边界,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是企业成长的动力[6]。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沿着科斯的研究轨迹进一步发展了其企业规模决定论的思想,从资本专用型、不确定性和交易效率三个角度定义了交易费用,资本专用型是决定企业规模边界的重要变量。交易成本理论的企业成长论就是企业界扩大的过程,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基于上述认识。现代大型企业视为一个“替代函数”而不是一个新古典经济所说的“生产函数”(秦晓,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