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资表里的函数公式怎么设置

工资表里的函数公式怎么设置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供给函数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所有厂商意愿的总产量与价格总水平的关系。为了导出总供给曲线,先要分别分析与总供给函数有关的宏观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此时的生产函数称为宏观生产函数,它表明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总量和最大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二)劳动市场目前对于总供给的讨论均局限于短期生产函数。

总供给函数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所有厂商意愿的总产量与价格总水平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函数通过总量生产函数表达。为了导出总供给曲线,先要分别分析与总供给函数有关的宏观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

(一)宏观生产函数

微观经济学中,推导单个厂商的商品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需要利用生产函数。与此类似,在宏观经济学中,推导总供给曲线也由微观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加总得出。此时的生产函数称为宏观生产函数,它表明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总量和最大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y表示一定时期经济的实际总产出,即实际国民收入,用K表示经济的总资本存量,用N表示经济的总劳动投入量(就业量),A表示经济的总技术进步,假设生产要素的投入被有效利用。这样,宏观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式(6.4)与微观生产函数比较,形式相同,含义不同。y取决于A与N、K的投入变化。

在短期[4]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没有充分利用。根据均衡分析的假定,有技术进步不变、资源与价格总水平不变、总资本存量K相对稳定,最容易变动的是劳动就业量N,一国总供给量y随就业量N变动而变动。于是,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表示不变的总资本存量,此时,总产量是总就业量的函数。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具有三个特性:一是给定A、K,N与y具有正相关关系;二是,即劳动的边际产出为正且劳动的边际产出随着劳动要素投入的增加是递减的;三是如果K值增加,或A值增加,生产函数曲线将向上移动,这意味着同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量。这是因为技术进步可以战胜边际报酬递减趋势。以图6-4为例,横轴N表示就业量,纵轴y表示最大总产量,曲线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总产量与就业量的关系,当就业量为N0时,总产量为y0。图中,总产量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劳动投入数量增加,每额外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将减少,MPN是正的而且递减的,当就业从N0增至N1,MPN减少,即MPNa>MPNb;当A提高到A*时,生产函数由y提高到y*

图6-4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从长期看,价格总水平会变化,包括生产函数中的三个主要自变量在内的一切变量都可以改变。首先,技术水平可以有很大进步,存在着足够的改进时间。其次,人口数量的增长能够影响充分就业时劳动者的数量。最后,资本存量也会随着积累的增加有着很大的变化。这样,长期宏观生产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出来:

式(6.6)中:y*为各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也被称为潜在产量;N*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K*为各期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的变化或者体现在劳动强化中,或者体现在资本强化之中,而没有被明确表示出来。

(二)劳动市场

目前对于总供给的讨论均局限于短期生产函数。从短期生产函数定义及式(6.5)可以看出,y取决于N;N又受制于市场结构的差异、W与P变动速度的差异。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市场内有多少劳动力会被真正雇用我们并不知道,学术界因此存在诸多争议。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中的总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按均衡产出假定,下面只对基于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加以说明。

1.劳动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厂商最优雇工数量仍然遵循“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原则。

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在技术水平等其他条件不变时,厂商最优雇工数量的原则具体表现为“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或者“劳动的边际产品产品价值=名义工资”。因为只有在这一数量点上,厂商才会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什么?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大于实际工资,由短期总供给函数,有,有,厂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名工人,其利润也相应增加,于是他会增加用工量;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小于实际工资,有,有,厂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名工人,其利润也相应减少,于是他会减少用工量;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有W,厂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名雇工,其利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总利润达到最大化,于是他会稳定用工量。

由于劳动的边际产品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减少,劳动的市场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以Nd表示劳动需求量,W表示货币工资,P表示价格水平,W/P为实际工资,则

图6-5 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Nd向右下倾斜,也就是随着实际工资W/P的下降,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如图6-5所示,当实际工资为W/P0时,劳动需求量为N0,当实际工资下降为W/P1时,劳动需求量为N1

2.劳动的供给曲线

同劳动的需求类似,总量意义上的劳动供给也被认为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在技术水平等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劳动市场最优劳动供给数量的原则为“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工资的边际正效用”。由于劳动的边际负效应随着劳动供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完全竞争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可表示为

实际工资的增加时会给劳动者带来两种效应:一是会使休闲的机会成本提高,劳动者因此将更多地工作而减少对休闲的消费,这将提高劳动的供给量,带来替代效应;二是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提高,这将使劳动者可以消费得起更多的休闲,带来收入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长期中,实际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的这两种影响的净效应大约为零。但古典学派假定短期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于是有劳动供给曲线Ns向右上倾斜,也就是随着实际工资水平W/P的提高,劳动的供给就会增加。如图6-6所示,当实际工资为W/P0时,劳动供给量为N0,当实际工资上升为W/P1时,劳动供给量为N1

3.劳动市场的均衡

把单个居民的劳动供给曲线加总起来就得到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均衡由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共同决定,下面用图6-7对劳动市场的均衡进行说明。图6-7中,纵轴W/P表示实际工资,横轴N表示就业人数。Nd表示劳动需求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劳动需求量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NS表示劳动供给曲线,它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劳动供给量与实际工资同方向变动。

图6-6 劳动供给曲线

图6-7 劳动市场的均衡

当劳动供给曲线NS与劳动需求曲线Nd相交时,劳动市场实现均衡,此时,劳动供给量等于劳动需求量,N0为均衡就业量,均衡就业的实际工资为W/P0。当实际工资为W/P1大于W/P0时,劳动供给量为N2,劳动需求量为N1,有N2>N1,即存在失业。在长期内,名义工资具有完全弹性,实际工资就会迅速下降,劳动供给量减少、劳动需求量增加,实际工资的快速调整能实现劳动市场的均衡,即达到了充分就业量Nf,此时有N0=Nf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假定劳动市场的完全竞争性,上述劳动市场的均衡是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摩擦性失业[5]的条件下得到的,此时,实际工资能及时调整到使得劳动供求相等的状态,所有的工人都可以同样适应所有工作岗位。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就业量即为充分就业量,可用Nf表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被称为经济的潜在GDP,可用yf表示,也就是说,在N0点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时,此时的产出就是潜在产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劳动市场的完全竞争性和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的条件下,经济中的产出始终等于潜在产出。而在短期内,价格和货币工资并不具有完全弹性,当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黏性时,实际工资会下降,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生活中存在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