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跨国企业相比,中国进行国际化的企业成长环境具有特殊性,表现为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垄断性明显。而如果单以“海外营业收入”为指标来进行国际化的衡量,会失去一定的评价意义。通常意义上,我们指的“大”衡量的是企业规模,而“强”则衡量的是企业竞争力,所以单纯以“营业收入”指标进行排名,更加贴近“大”的衡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强”。那么衡量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是否强,应该有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指标。
中国企业联合会与联合国的贸发会都推出了跨国指数的概念。国际化指数是基于跨国公司而定义的,既可以用来测量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又可以反映产业的全球化程度。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所定义的国际化指数是指跨国公司的国外机构数占总机构数的比例。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跨国指数主要是针对中国的跨国企业,是评价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一种数据指标,所用的公式如下:
这个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海外经营情况,强调的是利用海外经营规模在整个经营规模占比来反映国际化情况。如果要衡量企业海外经营的竞争力情况,上述指标可能就会有所局限。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目标是要实现质的变化,要实现“强而全”,即从“规模”发展路径升级到“竞争力”的路径,彻底摆脱大而弱的羁绊。本书在构建中国100强企业国际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性分析,发现中国国际化100强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向做“全”的目标挺进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中国大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更为具体的着力点。
一、国际化竞争力指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为了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科学的衡量和评价,以强而大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原则指导下,在吸收已有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研制了包括收益、规模和比重三个方面的100强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指数。
二、指数的内容和作用
对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指数测评和排名,包括对企业竞争力指数的总体排名、对企业国际收益指数的排名、对企业国际化规模指数的排名和对企业国际化比重指数的排名,排行榜将会充分发挥激励企业进行国际化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