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动技能培养课题研究的思路

劳动技能培养课题研究的思路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劳动关系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进入20世纪后期,对于制造业技能人才劳动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注重于意识形态影响、冲突问题以及各具体方面的研究。冯同庆主要从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我国的劳动关系理论进行研究,他提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劳动关系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首先提出了劳动起点论,对劳动关系的研究起到了启蒙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劳动关系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进入20世纪后期,对于制造业技能人才劳动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注重于意识形态影响、冲突问题以及各具体方面(如劳动关系起源、性质、主体、运行、规范等)的研究。研究方法以演绎和归纳为主。企业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冲突和合作两个方面,国内学者郭庆松对于这一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劳动关系管理问题、工会问题、工人罢工和抵制资方问题等有着较为详细的探讨。

进入21世纪,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态势,如张喜文、傅文第等着重从区域特征角度进行研究,于相龙、华应放、阚勇平等着重从教育培训角度进行研究,于相龙(2011)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府路径选择》一文中分析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了各自的作用范围,提出政府应以“基本加特色”为路径,引导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吕鑫祥、耿相魁、凌彤炜等注重法律、政策方面的研究,韩铁、余群英、董书礼、廖素清等进行中外比较研究。王爽注重实然的研究,王爽(2006)指出,国内企业具有劳动关系较为规范、劳动关系主体地位模糊、劳动契约关系虚置、经营者与职工的权力和利益差距逐渐拉大、管理层设置混乱、职工民主参与程度不高等特点。

刘铁明(2007)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他提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推动力,并且提出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对劳动关系在认识上高度重视,理论上认真研究,法律上加强规范,政治上建立工会制度,同时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单嵩麟(2004)主要从职业技能方面进行研究,他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极其缺乏技能人才,高薪聘不到好技工的例子比比皆是,制造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非常低,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单嵩麟提出了一些缓解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缺乏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宣传,改变人们对技工的轻视态度;将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准入制度落到实处;技术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企业要及时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王君玲(2013)编著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企业特征下劳动关系状况的差异,以及劳动关系状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冯同庆(2009)主要从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我国的劳动关系理论进行研究,他提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劳动关系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首先提出了劳动起点论,对劳动关系的研究起到了启蒙作用。其次是提出了劳权、劳动关系的概念,为以劳动关系作为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开了头。第二阶段是经历了第一阶段沉默后的重生,在这一阶段,提出了多种在内容和方法方面有区别的论说,主要有注重劳权——劳动者的理论演绎说、注重产权——公民劳动者的实证归纳说、注重国别特色的境外理论——实证说、多学科视角的多种国内劳动关系论说。在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逐步实现劳动关系各方面的均衡。

马宁(2011)则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进行研究,他指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到来,京津冀的技能人才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来说,是相当短缺的,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包括北京地区要注重对现代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北京、天津、河北在人才方面要形成一种互补,达到共享的状态;京津冀也要加强对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

我国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在内容方面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主要包括:一、工会的作用,工会主要是起到了待变员工和管理者进行谈判协商,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二、劳动合同的签订,企业在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前,都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三、信任和合作问题,正如塞西和迪蒙克的模型提到的,当行为者在决定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关系的人,只有在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好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劳资关系。除此之外,学者们还围绕企业所有权的变化、职业技能、集体协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倾向于分析和综合,主要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和综述。

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微观研究重视不够;多学科跨领域研究以及系统性研究明显不足;区域及行业间的比较研究有所欠缺;量化方法使用不充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