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胡 成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情况的影响,对完善我国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提高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人口老龄化同样将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我国正在加速人口老龄化的同时,经济结构也经历转型升级。

胡 成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就业形势与人口老龄化有着密切关系。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对就业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就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情况的影响,对完善我国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对就业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直接改变劳动力供给总量、结构,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通过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调整,间接影响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供给。在人口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出生率低于老龄化速度,老龄化将导致劳动适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目前在欧洲等发达国家比较突出。就我国情况而言,1953年第一次“婴儿潮”的出生人口,目前已进入老年阶段;1963—1965年第二次“婴儿潮”的出生人口,是下一步潜在的老年人口。随着他们退出劳动力市场,我国老龄化程度将逐步加深,劳动力市场也将逐步出现供给下降。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2014年减少345万人,预计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我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

(二)劳动力需求。老龄化可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改变劳动力需求。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提高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老年人口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劳动适龄人口,同时政府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也将大幅增加,这些都在客观上派生出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色产业”将成为劳动力需求的新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服务需求的增加,老年护理、老年医疗等产业需求不断加大,这些领域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劳动力结构。人口老龄化同样将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从年龄上看,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将越来越少,劳动力平均年龄将越来越大,许多传统行业对年龄起点的要求会逐步放宽;从就业方式上看,人口老龄化使得就业方式会越来越灵活,自主创业、择业、灵活就业将会更为普遍。

(四)劳动生产率。一般而言,由于年长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老化速度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迟缓,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技能素质要求,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部分特殊行业和职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年长劳动力对年轻劳动力进行指导和帮助,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则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就业问题将会更加复杂

(一)“十三五”期间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长期看,我国劳动力总量趋于减少是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压力降低,更不意味着不存在就业困难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逐步下降,但总的来看降幅有限,劳动年龄人口稳定在9.26亿左右。“十三五”期间,尽管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但我国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也将维持在9.12亿左右。我国劳动力数量仍将稳定在较大规模,未来几年内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二)劳动力成本随着老龄化不断提高。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改变社会抚养结构,通常表现为生产性人口不断缩减,消费性人口不断增多,当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存在较大需求时,劳动力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紧缺局面,必然带来劳动力工资成本的上升。同时,人口老龄化将提高人口抚养比,在不降低养老保障待遇标准的条件下,工作人口的人均养老保障负担将必然增加,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施方面的费用大幅增加,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宏观经济负重运行。此外,劳动年龄人口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提高,对工资、就业条件等诉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力成本。

(三)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国正在加速人口老龄化的同时,经济结构也经历转型升级。一方面,老龄化带来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加快了企业及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转型的步伐。一部分劳动力将无法胜任而被淘汰出就业岗位,这些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失业人员技能水平普遍偏低,职业转换能力差,再就业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总体受教育程度仍偏低。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国15—59岁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人口的比例为30.8%,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的比重仅为5.1%。其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更是以初中和高中教育占多数。由于产业需求变化、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变化不同步、不协调,造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两难”结构性矛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日益突出。

三、政策建议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在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等背景下,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就业政策的难度。扩大就业,减少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应当着眼于增加供给、创造需求、挖掘潜力三个关键,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积极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有效劳动力供给,指的是符合市场、产业要求的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等新生代劳动力,他们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强的适应能力,是未来有效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一是更加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市场就业方向,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改善就业服务。二是加强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以农民工,特别是新成长的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加大投入,提升劳动力质量,让他们成长为新一代的产业工人。三是立足长远调整人口政策。科学研判人口动态变化形势,适时评估人口生育率和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客观判断当前的人口政策对于生育率的影响,及早谋划,及时调整生育政策,延缓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二)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一是继续深化就业领域改革,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二是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一方面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劳动者的管理型、智力型、技术型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积极推进产业区域间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三是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目前我国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总体相对滞后,设施偏少、水平较低、人才短缺。老龄产业涉及家庭服务、医疗保健、日用生活、教育咨询、旅游娱乐等众多行业,是我国未来服务业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也是未来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要积极鼓励老龄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三)大力挖掘就业潜力。一是做好产业转移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帮扶。重视做好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失业人群就业问题,科学分析跟踪涉及的职工人数和就业需求,为转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妥善做好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险转移和接续工作。二是重视并大力支持老年人就业。老年人更多参与就业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潜力。一方面,要支持老年人在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领域就业,如教授、医生、社区工作者、守夜者等。另一方面,创造条件鼓励老年人创办经济实体、开办企业,这不仅不会抢年轻人的饭碗,反而会带动大批年轻人就业。因此,要进一步调整退休政策和养老金政策,延迟退休年龄,采取更加灵活的养老金领取办法;引入灵活的用工机制;采取措施确保老龄工人享有充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缓解老龄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