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匹配观点”到“定位观点”

从“匹配观点”到“定位观点”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迈克尔·波特自1975年起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经营政策”课程,并且是1982年新版《经营政策:教程与案例》一书的合作者。无疑,肯尼斯·安德鲁斯的“匹配观点”对迈克尔·波特“定位观点”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迈克尔·波特改变了以往偏重于关注战略过程的做法,而显著加强了对战略内容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自1975年起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经营政策”课程,并且是1982年新版《经营政策:教程与案例》一书的合作者。无疑,肯尼斯·安德鲁斯的“匹配观点”对迈克尔·波特“定位观点”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设计学派“内外匹配”的逻辑对定位学派影响巨大。正是SWOT分析框架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强调,促使迈克尔·波特将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了企业战略研究领域,强调了行业结构分析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目的是帮助企业应对行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进一步地,迈克尔·波特构造了价值链模型,用来分析企业如何设计价值创造活动体系,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维度上提出了竞争优势的“定位观点”,实现了对“匹配观点”的突破。如图5—3所示。这种突破的重大表现之一是,战略定位是长期有效的,并不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战略定位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并不是暂时的或短期的,这与传统的“匹配观点”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的“匹配观点”隐含着“动态匹配”的内涵,即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追求“动态匹配”;[32]重大表现之二是,战略定位有效地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围绕竞争优势在逻辑上有机地统一起来,[33]而不像亨利·明茨伯格批评设计学派时所指出的——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相脱离,即思维与行动分离。[34]

图5-3 迈克尔·波特的定位观点

其次,肯尼斯·安德鲁斯增加对主观因素的考察也启发了迈克尔·波特构建了竞争战略制定的四要素分析框架。在肯尼斯·安德鲁斯的战略管理模型中,企业战略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制定备选战略、战略选择与评估两个环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迈克尔·波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竞争战略决策的四要素分析框架。如图5—4所示。

图5-4 竞争战略决策的环境四要素模型

主观因素的考虑在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批评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理论存在“同义反复”(tautological)的逻辑问题:企业只有在有吸引力的产业中才能成功,同时,企业成功是因为其在有吸引力的产业中。[35]为了回应人们对他的战略定位理论存在“同义反复”逻辑问题的指责,迈克尔·波特构建了因果链模型。[36]如图5—5所示。在该模型中,迈克尔·波特将管理抉择与初始条件并列,作为因果链模型的纵切面的问题,即对企业未来的战略管理行为具有长期的影响。

图5-5 多业务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最后,肯尼斯·安德鲁斯强调“内外匹配”并不是简单的“内外对应”,而是一种“创造性行动”,这意味着战略制定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严谨的思维过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肯尼斯·安德鲁斯并未针对这种“创造性行动”展开深入具体的讨论。[37]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匹配观点”的企业战略研究侧重于战略过程,而在战略内容方面则显得有些“空洞”。迈克尔·波特接受了“战略决策是创造性行动”这一观点,认为战略决策就是一个在分析基础之上对基本战略进行的一种选择。也就是说,竞争战略不仅是对环境做出反应的一种选择,而且是试图根据企业的利润来塑造环境的一种选择。[38]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迈克尔·波特强调行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潜在的可供公司选择的战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战略选择就是“在一棵树上采摘成熟的果实”,恰恰相反,战略是公司决策者精心培育出来的“果实”。迈克尔·波特改变了以往偏重于关注战略过程的做法,而显著加强了对战略内容的研究。不仅如此,迈克尔·波特还将这个“培育果实”的工作从战略决策者扩展至分析人员,认为分析人员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与以肯尼斯·安德鲁斯为代表的设计学派所认为的“战略决策是首席执行官的责任,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具有明显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