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的研究

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的研究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1.2.2.2 国内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的研究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国内学者关于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研究领域越来越广,主要涉及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经济效益、进入障碍、投资模式等。关于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动因方面的研究。

1.2.2.1 国外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进行了解释,其中一些理论还专门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逆向型直接投资的行为进行了解释,如英国经济学家拉尔·桑加亚(Lall Sanjaya,1983)提出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John H.Dunning,1986)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英国里丁大学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问题的著名专家坎特威尔(J.A.Cantwell)教授与他的弟子托兰惕诺(Paz Estrella E.Tolentino)提出的技术变迁产业升级理论;日本学者小泽辉智(Ozawa)提出的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理论;以及众多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外部因素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影响方面,从而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等等。

随着逆向型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效应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其中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颇多。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认为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出口具有负效应,即出口减少,如Robert A Mundell(1957)、Adler和Stevens(1974)、Sevensson(1996)、Helpman(2004)等学者的研究;二是认为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出口具有正效应,即出口增加,如Bergsten(1978)、Lipsey和Weiss(1981)、Rugman(1990)、Lipsey和Ramstetter(2003)以及Aizenmana和Noy(2006)等学者的研究;三是认为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出口效应不确定,如Head和Ries(2001)与Bin Jane Liu(2005)等人的研究。[19]

1.2.2.2 国内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的研究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国内学者关于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研究领域越来越广,主要涉及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经济效益、进入障碍、投资模式等。

关于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动因方面的研究。宝贡敏(1996)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获得对市场的控制和对规模经济的追求[20]冼国明和杨锐(1998)认为现代经济环境是以投资主导型国际分工和全球竞争为宏观背景的,因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体现出策略性战略动机。其在分析过程中,以技术能力的存在和积累作为国际生产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强调动态技术累积和竞争策略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21]马亚明和张岩贵(2000)通过模型说明了垄断优势既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他们认为在发达国家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持住其现有的市场份额,而对发达国家的逆向型直接投资是一种重要而又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发展中国家企业保持市场、挤入市场,甚至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22]彭磊(2004)在首先区分投资国与被投资国类型的基础上,对以往文献中的投资动机和能力分别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一个简单动机——取得市场“领先者”地位。[23]李金珊和张默含(2011)认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宏观动因主要包括中国政府政策激励、发达国家投资环境激励、国内市场饱和压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微观动因主要是寻求外部市场和战略资产。[24]

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朱惠茹和闻国健(2004)从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行为,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企业开展这种投资活动的可行性与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加速其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有效途径,树立正确的战略目标与合理的学习相结合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所在。[25]吴先明和糜军(2009)选取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不仅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存在因果关系,即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国际科技资源,能够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26]

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模式的研究。李蕊婷(2007)提出了创造性资产与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和“SDAP”优势论,并用“SDAP”优势论作为创造性资产与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理论框架,阐述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实行这种投资模式所需要的四个关键因素,并以中国企业的实践为例证实了该理论的可行性。[27]

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进入障碍的研究。庞明川(2011)从产业组织理论有关进入障碍的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市场直接投资面临的进入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逆向投资还可能面临不同区位市场和不同行业的进入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逆向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28]李金珊和张默含(2011)从折衷范式提出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概念入手,研究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过程中的竞争优势缺失以及可能导致的投资障碍。并通过对在比利时投资的中国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中国企业与欧洲企业相比并不具备无形资产优势,在研发能力、国际市场运营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中国企业在运用地缘差异整合不同的要素禀赋和市场的能力较弱;同时,在企业内部化方面,也面临诸多障碍。[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