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有高度

理论有高度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合理的培训设计,必须配置以优质的师资团队。所谓高度,意为理论要有高度,能够“顶天”。理论的“顶天”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历史、着眼现实和面向未来。“着眼现实”的关键是面对实际,勇于突破现有束缚,不断改革创新。一个人饿了,吃馒头。比如,人才工作就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工作。重视人才,就是重视未来;经营人才,就是经营未来;赢得人才,就是赢得未来。

合理的培训设计,必须配置以优质的师资团队。优质师资要具备“高度、深度、密度、角度、襟度”。“高度”可度目光短浅,“深度”可度脱离实际,“密度”可度言之无物,“角度”可度思维僵化,“襟度”可度心胸狭隘。

所谓高度,意为理论要有高度,能够“顶天”。理论的“顶天”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历史、着眼现实和面向未来。“尊重历史”的关键是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要求过去,而应把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着眼现实”的关键是面对实际,勇于突破现有束缚,不断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的关键是树立战略眼光,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教师具备这种“顶天”的眼光,就能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从历史中引出对现实的分析,从现实中开展对未来的设想。

一是尊重历史。“古人不见今时月”,教师对于任何观点和行为的评价,要尊重历史,不应有以“现在”否定“过去”的形而上学的思维。“现在”的某些情况是“过去”所不曾有的,“过去”的人根本没见过“现在”的某些情况,故不能以“现在”去要求“过去”。一个人饿了,吃馒头。吃完第一个,不饱;吃第二个,还是不饱;再吃第三个,饱了。饱了的人就开始发议论:“早知吃第三个会饱,就不吃前面两个了!”这种人不尊重历史,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思维。今天,我们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是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的;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评价,也有一个尊重历史的问题,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要求过去的60多年,更不能因为这60多年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否定这60多年的功绩。江泽民同志讲“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60多年的发展,是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的,是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限制的,评价这60多年一定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下,否则,就是不尊重历史,就不能算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二是着眼现实。不用“现在”否定“过去”,同样也不能用“过去”否定“现在”。所谓着眼现实,就是指不纠缠于前人有没有说过,有没有做过,而是立足于现实的需求,勇于突破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改革创新,与时俱进。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篇讲话中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过去”不可能为“现在”提供现成的答案,必须用新观点、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否则,一味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就会被时代无情地抛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前人和书本并没有提供现成答案,必须根据现实的情况和时代的要求,勇于突破,大胆创新。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就是不断创新、勇于变革的30多年,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30多年。正如胡锦涛指出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是面向未来。现实总要发展,形势总会变化,在尊重历史、着眼现实的基础上,还要树立战略的思维,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把握不住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当前”的问题难以很好地解决,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被别人赶超,失去领先的机会。比如,人才工作就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工作。李源潮同志曾经说:“带头抓第一资源的领导是有远见的领导。”为什么?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其效益很难在短时期内充分体现,人才工作的长期效益往往会在其后任,甚至后任的后任期内体现,人才不只是“现货”,更是“期货”,评价人才工作不仅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这就需要领导具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胸襟,既要有账房先生之精明,更要有战略家之眼光。重视人才,就是重视未来;经营人才,就是经营未来;赢得人才,就是赢得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