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破解人才的“流”与“留”

如何破解人才的“流”与“留”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破解人才的“流”与“留”,让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福地?上海市委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每年都把人才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三是人才工作的思想认识瓶颈。推动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合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有效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上海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编制的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将战略目标从建设“国内人才高地”提升到“国际人才高地”,上海人才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破解人才的“流”与“留”,让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福地?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王伯军。

记者:在您看来,人才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中有哪些作用?

王伯军:从上海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的支撑对于上海的发展至关重要。上海人多、地少,环境资源约束接近极限,依靠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上海选择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希望在创新,关键是人才。转型发展对人才资源提出迫切需求,人才工作大有可为。

上海市委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每年都把人才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目前,市和区县、有关委办局都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市委组织部积极履行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责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了人才工作的合力

记者:当下,上海在招贤纳士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王伯军:上海在人才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用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分析,上海在人才发展中仍存在瓶颈,需要努力突破。

一是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瓶颈。上海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教科文卫等领域,对建设“四个中心”极为重要的金融、航运、贸易人才相当匮乏,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储备不足,难以适应和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需要。二是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根据“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诉求及突破性综合政策”的专项调研,制约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瓶颈问题集中表现在融资、企业发展支持、税收负担、生活保障、创业服务等方面。比如,融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三是人才工作的思想认识瓶颈。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人才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在行动上。

记者:突破这些瓶颈,我们有哪些措施?

王伯军:我们提倡“不拼重金,拼环境”,关键是要寻找到政府与市场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综合环境的营造。政府应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顺势而为,重点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工夫,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增强人才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有一项针对海归人才的社会调查显示,83.4%的留学生表示,特殊政策并非吸引他们回国的主因,吸引他们更多的是人才综合环境的优化。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市场配置和政府引导的关系。上海人才工作要立足于市场,坚持市场配置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人才工作部门第一位的任务是为人才发展创造优良的综合环境,主要是优化事业环境和生活文化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比如,上海建立了“千人计划”生活服务专窗、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专窗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专窗,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一口受理、全程代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记者:有观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让中国人才出现回流,当下上海在“引才”方面有哪些优势?

王伯军:上海吸引人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区位和交通比较优越。二是从商环境良好。三是法制环境比较规范。四是要素市场体系比较充分。五是社会事业比较发达。六是城市生活比较文明时尚。综合环境的优化,加上人才政策的创新,是海内外人才近悦远来的主要原因。

其实,做人才工作,我们的认识不局限于人才“回流”,而更注重人才的“环流”。简言之,就是让往来世界的“空中飞人”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带回上海,成为“环流”,让人才“飞”起来。这种“引才”的意识,能大大加快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的步伐。

记者:人才除了要引进,更需培养,上海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伯军:没错,引进和培养都是建设人才高地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海积极推进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等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各类国内人才。全市共有两院院士16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835人,首席技师443人,等等。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促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交相辉映,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与人才的思想联系。上海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十几期高层次人才研修班,从1993年至今,已培训各类高层次人才4537人次。对人才的思想联系,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让人才辩证客观地看待当今中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如何使人才较好地融入团队,在融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对人才的服务、培养和引导,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事业周围。

记者:今后一段时间,上海的人才工作将有哪些规划?

王伯军: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上海要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破解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实施重大人才项目,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让上海成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乐土。统筹谋划和思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我们力争在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是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张江)、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人才试验区建设的力度,力争在体制机制上有突破。二是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为引领,力争在促进人才队伍国际化上有突破。三是以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力争在统筹开发各类人才资源上有突破。四是以完善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抓手,力争在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上有突破。推动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合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为时任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王伯军接受上海《支部生活》记者侯肖林、郑思思的专访,原载《支部生活》2013年3月5日,总第119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