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破解辩论数据难题

如何破解辩论数据难题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辩论中,许多人喜欢举出大量的数据证明己方的观点,甚至还会问一些数据难题为难对手。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巧妙破解这些数据难题呢?辛亥革命以来的40年中,平均5年一次,可见长江洪灾愈演愈烈。因此,修建三峡大坝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川江洪水,解除荆江大堤的严重威胁和洞庭湖区的洪灾。决定不争一时,暂缓修建三峡工程。

在辩论中,许多人喜欢举出大量的数据证明己方的观点,甚至还会问一些数据难题为难对手。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巧妙破解这些数据难题呢?下面介绍四种破解的招法。

一、以问制问

当对方的数据问题一时难以回答时,正面回答势必会陷入困境而为对方所制,这时辩论者就不妨使用以问制问法,同样用数据难题来反问对方,令对方措手不及,陷于被动,使己方成功地掌握住论辩的主动权。

20世纪30年代初,朱家骅出任浙江省民政厅长时,曾举办过一次县长考试,有笔试和口试两项。有位考生叫朱懋祺,笔试名列前茅。口试时,几个考官轮番提问,朱懋祺对答如流。最后,朱家骅问道:“你知道《总理遗嘱》共有几个字?”

朱懋祺被问得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立刻反驳道:“请问朱厅长,您的大名共有几笔?”此问一出,朱家骅也愣住了,待回过神后,他笑了笑,录取了朱懋祺。

二、釜底抽薪

在辩论中,如果对方举出的数据看似严密,无懈可击,但从这些数据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不合理的,此时,辩论者不妨使用釜底抽薪法,通过揭示对方数据中的纰漏,使其观点因失去支撑而被驳倒。

众所周知,三峡大坝是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的。其实,1956年就曾有人建议修建三峡大坝,林一山是支持派,李锐是反对派,两人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辩论。毛泽东对此也十分重视,1958年,在南宁专门开了个会,让二人当场辩论:

林一山:从汉朝贾让治水开始,二千多年间,长江洪水为害,平均10年一次。辛亥革命以来的40年中,平均5年一次,可见长江洪灾愈演愈烈。1931年的水灾,死14.5万人……1954年特大洪水,虽采取紧急分洪等措施,保住了荆江大堤安全,仍淹死了4900人……因此,修建三峡大坝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川江洪水,解除荆江大堤的严重威胁和洞庭湖区的洪灾。倘若荆江大堤决口,将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几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认为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可以在210~200米之间,装机容量,至少可在134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度以上…

李锐:第一,1954年虽是长江干流千年一遇的大洪水,但并未冲破荆江大堤。因此,说什么荆江大堤决口要死上百万人,是一种危言耸听的不实之辞。第二,如按坝高200米方案修建三峡水库,估计要移民100多万人,这是一个极其严重、极为困难的问题。第三, 1957年全国用电的总需求只有190亿度,而三峡一个大电站就要发电1000亿度以上,即使15年后全国用电量达到2000亿度,这个电站的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也太大,并将严重影响电网的运行,因为一个电站的发电量在一个电网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来说是不应该超过20%……三峡要修,但现在不行!

毛泽东听后频频点头,又派周恩来去查勘三峡后,感慨地说:“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决定不争一时,暂缓修建三峡工程。

三、就地取证

在辩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对方的数据虽然错误,但由于己方没有掌握相应的数据,却无法反驳。这时候,我们不妨试试就地取证法,及时抓住辩论现场的某些事物作为论据,来反击对方,论证己方观点。

2006年武汉大学“金秋辩论赛”决赛,辩题是“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由辩论环节有这样一段辩论:

反方:资料表明,当今70%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存在逃课现象。这还不能说明网络弊大于利么?

正方:对方辩友,如果真的是70%的话,那么也就是说现场有七成的观众在沉迷网游,在逃课。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100%的观众们都在认真地听辩论,看辩论呢?您是不是有一点点危言耸听呢?

四、迂回闪避

事实上,在辩论中,辩论者不可能完全知晓对方要问什么,自然也不能记住所有相关数据。因此,当面对我们无法回答的数据难题时,迂回闪避也是一种常用的招法。

在一场辩题为“手机拉近还是疏远人与人距离”的辩论赛的质询阶段,有这么一段辩论:

反方:请对方辩友回答一下,台湾具体有百分之多少的民众表示手机的使用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呢?

正方:对方辩友,今天我们是在进行辩论赛,并不是进行数据统计竞赛,您一上来就问我一个需要进行专业的数据统计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不仅我不是非常清楚,在座的评委和观众也不是非常清楚,假如对方认为这和我们辩论非常有关系的话,请详细解释一下,让我们来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掌声)

附:精彩辩论词欣赏:云南的优势在山/云南的劣势在山

1996年“红塔杯”云南省首届青年与社会热点问题电视论辩大赛决赛

辩题(正方)云南的优势在山

(反方)云南的劣势在山

(正方)云南民族学院

(反方)昆明陆军学院

主席(张泽群):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电视机前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您现在收看的是“红塔杯”云南省首届青年与社会热点问题论辩大赛的电视大决赛。这次比赛是由共青团云南省委员会主办,《青年与社会》杂志社承办,得到了玉溪红塔烟草(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的大力赞助,我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感谢。(掌声)本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精神,来自全省的36支辩论队,从5月11日开始在国防剧院进行了激烈的角逐,经过初赛和复赛,最后,云南民族学院代表队和昆明陆军学院代表队进入了今天大决赛。(掌声)今天谁能夺得冠军,他们将一决雌雄,我们将拭目以待。(掌声)作为中央电视台青年演播室的主持人,能到云南观摩这场比赛感到很荣幸,能担任电视大决赛的执行主席更感到责任重大。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今晚担任电视大赛评判团的5位成员。他们是我国辩论界和演讲界的专家、学者,他们是:中华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掌声)吉林师范学院院长、《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主编邵守义教授,(掌声)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95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冠军——南京大学队领队曾红路教授,(掌声)中国青年报刊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青年文摘》杂志社主编陈安钰同志,(掌声)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副总干事长蔡朝东同志。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我宣布:“红塔杯”云南省首届青年与社会热点问题辩论大赛大决赛现在开始。(掌声)

首先请正方一辩来表明立场,时间是3分钟,请。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判,对方辩友,你们好!记得上小学时看地球仪看到在大海怀抱中的欧亚大陆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大山,它的山脚是6%的盆地,它的山峰则是海拔6470米的梅里雪山,这横空出世的伟岸身姿就是云南,整个云南就是一座大山。数十代的沧桑,它用甘甜乳汁哺育了26个民族的云南人。如何客观实际地面对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就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要发展云南不能离开山,只能依靠山,在承认现实后进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优势振兴云南。(掌声)因此我方认为云南的优势在山。所谓优势就是人类发展的客观存在,这个存在,在云南就是山。反思历史我们就会得到一些启示。170万年前元谋就是人类三大发祥地之一。凭借山的丰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少历史辉煌,给今天的云南人奠定了奋发进取的精神根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依托云南山的优势念好山字经,写好山的文章,我们就大有希望。当然在无为者的眼中巍峨高山也许是不可逾越的屏障;在有志者的心里会成为激胆炼志的雄光。我方认为,云南的优势在山。那么如何发挥山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就是大山母亲对我们无言的期盼。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正方一辩已亮明了立场,下面我们请反方一辩也阐明观点,时间也是3分钟。(掌声)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评委。大家好!

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可见势就是一种冲力,当这种力能够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为优势,反之则是劣势。那么,目前制约云南发展的劣势到底是什么呢?不论是粮食缺口、交通不便、资金短缺、教育科技的落后,还是人们的保守观念等都是劣势。又由于山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平衡,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此可见云南的劣势与云南山区的客观实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我方认为云南的劣势在山。认识云南的劣势在山并不等于不热爱山,不热爱云南,正如儿不嫌母丑一样,我们看到云南的劣势在山正是为了知难而上。正如省委省政府所讲的一样,念好山字经,做好山的文章,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请对方辩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优势在山,为什么山区还那么穷呢?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在刀耕火种?难道我们的优势就是贫穷吗?况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是相比较而言的,只有比较之后,才能知道孰优孰劣。我们生存在这片沃土的时候,我们希望云南发展,这是我们热切的梦想,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为什么我们坝区经济发展迅速,而山区经济发展始终滞后?为什么山上的姑娘下山了,山下的姑娘不上山,山上的光棍堆成山啊!(掌声)千百年来,人们沉醉在大山的富有之中,庆幸着大山的富有,品尝着山珍野味,却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空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没人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没有得到更多的刺激?倘若没有大山的阻隔,我们可能不是向上海学习经验,而是上海向我们登门求教。谢谢。(掌声)

主席:感谢双方一辩朋友给我们亮明了鲜明的观点,下面请双方二辩进一步立论和论述。有请正方二辩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念好山字经是基于山的优势提出来的,还是从劣势提出来的呢?(掌声)我们说云南的优势在山,具体表现在:一是地理优势,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云南与东南亚大陆紧紧相连,依托就是优势,我们在打开南大门,走向全世界方面具有优势;二是气候优势,在全球性现代化加速行进的过程中,环境资源遭到破坏,而在云南气候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雨量充足,水丰土美,五谷丰登,这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三是矿产优势,能源危机成为全世界难题时,世界已知的150多种存在矿中,云南找到了130多种,矿产储量,其中有50多种居全国前十位,有的居第一位,可谓遍山是宝藏,大山是宝山;四是旅游优势,云南到处是旅游的风水宝地,蓝天白云,绿草红花给人以视觉美,清新空气弥漫山间,云南的绿水青山,水色山光,无不令人陶醉,这方面的资源谁能比呢;五是文化优势,云南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元谋人闻名中外,南方丝绸之路一线贯穿,留给我们多面开发的重要基础,那特有的滇文化─南诏文化,以及26个民族创造的一座座文化宝库,令人心向往之,取之不尽呀;六是精神优势,独特的地理优势,练就了一批一批云南人战胜自然的雄心。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是云南人独特的精神,是大山给云南人的独特馈赠。云南人生于山,长于山,性格也像山,像山一样雄健,像山一样顽强,这种宝贵的精神资源,将引导我们挖掘资源宝藏。这六大方面的优势足以看出云南的优势在山,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请反方二辩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掌声)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判,大家好!刚才对方二辩说到了很多云南的优势,其中说到山字经,如果不首先克服我们的劣势,我们怎么来谈发展呢?下面,我从现实的层面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今天云南经济要发展,首先面临以下几个劣势:1. 粮食包袱重。“民以食为天”,云南94%是山地,耕地少,产量低,粮食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2. 交通闭塞。云南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汽车跑得比火车快,马车敢跟汽车赛”,这就是云南过去交通的生动描写。今天,交通发展迅速,但就投资一项而言,公路投资为平原地区的4倍,铁路为9倍之多,这难道不是由山造成的吗?今天南昆铁路还在忙于挖隧道、架高桥,未能“天堑变通途”。出门都有障,何谓天地宽。3. 资金严重短缺。云南是个贫穷落后的省份,而改变落后状况,就需要资金投入,靠国家政策投资,僧多粥少,而要引进外资,又因为山区投资环境差,谁愿意把钱扔在投入高、产出低、周期长、效益差的大山里呢?“八五”期间,云南共引进外资6亿美元,三资企业1000多家,还不及县级市张家港。4. 教育科技落后。如果说物质上的贫困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话,那么精神上的贫困将导致一事无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大山阻碍了云南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山里的孩子上学往往要走十几里山路甚至几十里山路,这难道不是山的现实阻碍?教育的落后造成了科技的落后,科技人员总量偏少,还不断地“孔雀东南飞”。我方认为,云南的劣势在山!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下面请双方三辩最后陈述观点,有请正方三辩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掌声)

正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辩友说,出门就是山,何谓天地宽?可对方辩友可知,山上都是宝,天地何其宽。(掌声)刚才对方辩友把云南的劣势与云南的山区对等起来,然而山区与坝区是在云南内部来看的。我们今天从全球角度审视云南,从更高的方面审视云南,云南就是一座大山,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云南的大山拔地而起,它启示我们只有雄立,才能不倒。生在云南长在云南,低头看崎岖的山路,抬头看远处巍峨的群山,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人就是在挑战中才认识了自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未来。弯下腰困难将变劣势,挺直背困难将是开发优势的力量。云南在发展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观,数百万农民靠农业和轻工业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脱贫致富。烟、茶、糖和橡胶有色金属成了重要的经济支柱,出口创汇以每年15.3%的速度加快发展,昆明已经进入重点旅游城市的前10名,玉溪地区元江县山里建水库,山腰建电站,山下灌良田,走出了一条依托大山靠山致富的成功之路。事实告诉我们云南发展农业的后劲在山,发展科技的出路在山,发展土地工业的基地在山,发展旅游的潜力在山,振兴云南民族经济的希望也在山,依托大山发挥大山的优势是我们的根本出路。大山给我们以宝,给我们以勇气,改革开放的大潮给我们以机遇,我们要认识云南大山的优势,扬长避短迎难而上。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请反方三辩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一辩开篇立论就说,山是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客观实在,这显然不合事实。从历史来看,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尼罗河两河流域,工业文明的繁荣,也是在河谷平原,哪里是在山上呢?(掌声)下面,我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在当前云南的发展中,有一些更为可怕的劣势,那就是在云南的一些干部和群众中还存在这样的思想:1. 温饱即安,小富即满。有的山区扯把野菜可以充饥,抓把柴禾可以取暖,甚至插根扁担也会发芽,有些人宁愿把有限的资金拿来修庙宇、拜菩萨,也不愿拿来扩大再生产。2. 肥水不流外人田。比如有的地方和别人合作开发资源,却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了亏,把人家气跑吓跑,最后是青山依旧在,就是不发财。(掌声)3. 满足传统技术,粗放经营,忽视现代科技。4. “等靠要”。搞建设,搞开发,动不动就打报告,等着批资金,政府一天不发钱,就一天不动手,很有一种“等你一万年”的感觉。5. 以穷为荣。有的县被评为贫困县,竟以此为荣,全县上下弹冠相庆。以上种种,严重阻碍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云南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格格不入。深究其原因,同红土高原的大壁垒,九分山水一分坝的小封闭导致的山地峡谷意识有着直接的联系。它致使人们安贫知足,目光短浅,封闭保守,胆小怕事。可见思想不解放,是受云南山区为主的客观实际所制约和影响的,所以我方认为云南的劣势在山。云南省委省政府正是充分看到了这个劣势,并找到根源,才在全省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思想解放的讨论,也正是在讨论中逐渐根除了山区自然经济造成的狭隘意识,也才有了今天高瞻远瞩的“三十字”发展方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劣势,去创造光明的未来。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双方精彩的发言,在刚才阐述观点阶段,我觉得他们论据充分,资料翔实,使我这个外省人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尽管他们刚才没直接交锋,但我们已感到了刀光剑影,相信在下面的自由辩论阶段,他们的唇枪舌剑,将更为激烈。(掌声)下面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各方累计时间为5分钟,首先由正方发言。(掌声)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在山,元谋人为什么不是猿而是人呢?(掌声)

反方三辩:元谋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元谋人已从山上走下来,走出了大山嘛!(掌声)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说粮食问题是我省极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这正是大山有它立体的农业结构的优势呀,它产茶叶,要知道一斤普洱茶能换十斤粮食。(掌声)

反方一辩:但对方辩友在喝茶时可曾想到云南的粮食缺口,是十个亿公斤呢?(掌声)

正方一辩:云南的优势不在山又在哪儿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你连优势是什么都不知道,又何来谈云南优势呢?(掌声)对方辩友论证了半天论证了山的优势,山的优势怎么能等于云南的优势在山呢?(掌声)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还是回避了我们的问题,请问我们云南的优势是什么呢?我们的发展又是靠什么呢?

反方三辩:我想进一步请教的是,你们说云南的优势在山,那为什么我们的660万穷困人都在山区呢?(掌声)

正方一辩:穷的是人,不是山,穷则变,变则通。(掌声)

反方二辩:穷则变,变的是什么呢?(掌声)

正方四辩: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在发展中,不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呢?遇到困难,我们云南不是也发展了吗?

反方一辩:感谢对方一辩承认了我方观点,他说穷则变,这证明他认识了云南的劣势,所以他才谈到变呢,变就是变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呀,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一辩:我倒要问问对方辩友,何为解放思想?

反方三辩:我刚才谈的都与山有联系,都受山的制约,这难道不需要破除山地意识吗?(掌声)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请解释一下,峡谷意识就是山地意识吗?

反方四辩:没有山,何来峡谷呢?(掌声)

正方三辩:我强调一点,我们不能站在山内看云南,我们应站在更高的位置,从全球的角度来正视云南的一切。(掌声)

反方二辩:既然对方辩友想跳出云南看云南,那就来看看云南的综合经济指标为什么是全国倒数呢?(掌声)

正方一辩:云南近十年来人均产值,以年均10%的速度向前发展,贫困人数以年均5%的速度减少,这一增一减,难道靠的是云南大山的劣势吗?(掌声)

反方四辩:我倒要请问对方辩友,云南老百姓对山区生活有这么段描述:二根木头一个窝,三个石头一口锅,难道这就是优势吗?(掌声)

正方四辩:贫穷可不是云南独有的,大上海有40万贫困人口,难道也是大山造成的吗?(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大上海有40万贫困人口,而我们有660万贫困人口。660万和40万哪一个大呢?

正方一辩:如果云南的劣势在山,那么我们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反方二辩:我们知道资源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为什么云南总是贫穷落后呢?为什么经济发展的速度总是慢半拍呢?(掌声)

正方三辩:念好山字经,是基于劣势提出的还是优势提出的?请正面回答。(掌声)

反方四辩:对方是把美好的愿望与严峻的现实纠缠在一起,比如说,我想当将军,这只是我的愿望,但是不能说我就有了当将军的优势啊!(掌声)

正方一辩:山的客观存在,是山的愿望吗?(掌声)

反方三辩:如果依靠什么,什么就是优势,那么人类都要生存在地球上,那岂不是地球都是优势了吗?(掌声)

正方一辩:照你这样说,潜在的优势就不是优势,那么你内心的爱就不是爱吗?(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云南省统计综合实力的时候,统计的是现实还是潜在?(掌声)

正方二辩:可我们辩题中所说的优势是一种趋势啊,对方辩友。(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优势是一种动态的,资源是一种静态的,静态能等于动态吗?(掌声)

正方一辩:我认为对以上的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大山的儿女,彝族有这么一句谚语,说:“门前有座山,天干三年心不慌,家在高山头,柴米油盐不用愁”呀!(掌声)

反方一辩: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就是这个意思了,为什么78个贫困县都在山区呢?(掌声)

主席:反方时间到。

正方三辩:按对方辩友解释,那么云南的优势不发挥,云南的发展靠什么?(掌声)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首先承认了钱是可以买到面包的,那么怎么转化是你人的问题呀。(掌声)

主席:好,时间到。双方在自由辩论阶段,言辞激烈,果然精彩。下面双方各有四分钟总结陈词,首先请反方四辩陈词。

反方四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为了云南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但对方辩友的认识却令人遗憾,其错误有三。

第一,逻辑起点错了。对方辩友千方百计试图证明的论点,只是山的优势,并没有证明云南的优势在山,因此,总是在“山=资源=云南的优势”这一个怪圈里打转。显然,这正如画饼充饥一样,是十分荒谬的。

第二,逻辑推理错了。在对方辩友的三段论中,云南的优势是资源,资源在山里,这大小两个前提中的中项“资源”,显然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但对方辩友,却把它们混为一谈。

第三,思维方式也错了。对方辩友把良好的愿望和严峻的现实纠缠在一起。有资源当然好,但是,资源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预期条件,在它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物质基础之前,它充其量只能是有“优”而无“势”。正如我刚才说,我有当将军的愿望,但不等于就有了当将军的优势。下面,我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首先,当前云南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思想不够解放。不错,红土高原有过自己的辉煌,但今天的现实是云南仍然落后,仍然贫困,仍然发展滞后。我们云南要想再造辉煌,首先,必须砸碎套在我们头上的枷锁,而这枷锁,就是山带来的。请看云南纵横交错连绵不断的群山,把云南分割成一个个孤立、封闭的小坝子,而这些坝子的总面积,仅占云南总面积的6%。几千年来,人们局限于小坝子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思想观念上的封闭落后,甚至僵化,使云南的发展同样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同样在一次次极好机遇面前,裹步不前,徘徊数年。其次,山里的资源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山里的资源受山本身的种种条件制约,使云南成了富饶的贫困。(掌声)当我们看到全省还有660万同胞挣扎在贫困线之下,当我们听到山区的孩子们“我们要读书”的呼喊,当我们看到贫困的红土地“我们要科技”的渴望,当我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领受着平原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形成的强烈的差距,我们还能说,这一切不是山造成的吗?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劣势,决不是悲观失望,相反,正是按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进一步解放思想,承认劣势,认识和分析劣势,从而化劣势为优势。这样,我们必将能打开山门,走出峡谷,去迎接明天的太阳。谢谢!(掌声)

主席:反方四辩的发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最后有请正方四辩作最后的陈词。(掌声)

正方四辩:我是一个来自泸轱湖畔的山里妹子,从小吸吮着云南大山的乳汁长大的,生于山,长于山,对云南的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情。我们今天参加比赛,并不是要争一个冠亚军,我们的论辩是在探讨云南发展的思路,于是这场论辩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对方辩友一直让我们回答“优势是什么”,所谓优势是有利于人类客观发展的客观存在,这个存在在云南就是山。我们与对方辩友存在的分歧就在于站在不同的位置来对待客观事实,假若站在懦夫的位置上就会夸大困难,把困难集合成劣势,其结果就是看山山穷,看水水恶,看云南就缺乏信心,看云南就觉得没有希望。这是不是有点消极无为的思想在作怪呢?彩云之南以其独有的地源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旅游优势、精神优势,使今天的云南人足以自豪,让四方客羡慕不已,可对方辩友不知为何对这一切偏偏视而不见,反而为我们描述穷山恶水,凄凄凉凉悲悲切切的画卷,这决非是对大山的两种不同的感慨,是创造者和无为者两种决然不同的选择。(掌声)谁都无法否认当今称雄云南的大山造就了云南人倔强不肯认输的性格,也磨炼了云南人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有如大山般的刚强,正因如此,云南人才没被艰难的生存环境吓倒,而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自己悲壮的历史,走到社会主义的今天,还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掌声)在如今,机遇与挑战共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事实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云南人的面前,我们不能够,也无法回避历史,但更要正视困难,因为困难并不等同于劣势,认清优势所在才能走出大山的阻隔,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应有的辉煌。(掌声)只有这样,在不远的将来,当云南的经济迅猛腾飞时,我们将站在云南大山的群峰之巅,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是新一代有志的大山的儿女。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我相信正方四辩这位同学言辞虽然温和,但是发自内心的话语能打动每一位在场的听众,我们向双方在辩论阶段出色的表现给予热烈的祝贺!(掌声)好了,我们的辩论就此告一个段落。下面我们的评判团将暂时离席开会评决。

辩论在观众中展开。(略)

主席:朋友们,现在我们的评判团已经进入了现场,下面我们请本次大赛的评委,吉林师范学院院长、《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主编邵守义教授做现场点评。有请!(掌声)

邵守义:各位领导,各位观众,各位听众:我受这次论辩决赛评判团的委托,在这里,做这次决赛点评。我们认为,云南这一次论辩赛,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在整个国家论辩历史上是第一次。我们认真地听取了两个队的辩论,实事求是讲,两个队的一辩,他们所谈的论点是明确的,他们提出的论据也是充足的。陆军学院队攻势猛烈,民族学院队却绵里藏针。一个是唇枪,一个是舌剑,在整个论辩中,两个队表现得非常出色、精彩。他们争也好,辩也好,论优势也好,辩劣势也好,他们依照对红土地的深深的热爱之感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当然,我们也要指出,论辩中两个队都存在不足。

第一点,在论辩中,个别队员出现口误。

第二点,拿卡片过多。我们说,对长的格言、警句,难记的数字,可以用卡片,而一般情况下不应该过多地使用卡片,否则,就变成照本宣科了。陆军学院队整体实力较整齐,而民族学院队有脱颖而出之势,应该说两队表现都是非常好的。而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陆军学院队略强于民族学院队。两支队各有优势和劣势。两支队都要做到取长补短,希望两个队在今后的辩论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论辩水平,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不管优势也好,劣势也好,我们坚信,全省4000万人民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这片红土地上创造出中华民族神州大地上的奇迹!这是我衷心的祝愿!谢谢大家。

主席:我们再次感谢邵守义教授充满激情的现场点评。朋友们,下面我宣布,本场优秀辩手是反方一辩吕力。(掌声)最后,评判团以5比0认定获胜方是昆明陆军学院队。(掌声)我们向反方表示祝贺,也向正方的出色表现表示衷心的感谢!(掌声)

朋友们,经过8天36场的激烈角逐,“红塔杯”云南省首届青年与社会热点问题论辩大赛,在此圆满结束了。通过这次大赛,展现了云南青年人的风采,也增进了地州之间、行业之间、学校之间、军民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愿这段时光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好的回忆。朋友们,愿我们在下次辩论会上再会!(掌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