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使用目光的礼节

使用目光的礼节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光在交往中往往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比如,美国人在跟别人交谈时,习惯于用眼光打量对方,认为这是自信、有礼貌的表现。另外,美国人在同别人正式谈话时,还习惯于看着对方的眼睛,否则会被认为失礼。这是人们在社交场所使用的凝视行为。这种凝视是用眼睛看着对方双眼到嘴唇之间的“下三角”部位。

目光在交往中往往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和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销售员要给客户留下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就要学会运用目光语言,目光要能表示出对对方的亲切、友好与关注。要正确使用目光,首先得了解与它相关的礼节。

第一,地域不同,目光礼仪也不同。

同有声语言以及其他礼节一样,目光礼节也因民族和文化而异。比如,美国人在跟别人交谈时,习惯于用眼光打量对方,认为这是自信、有礼貌的表现。另外,美国人在同别人正式谈话时,还习惯于看着对方的眼睛,否则会被认为失礼。

日本人在面对面的交谈中,目光一般常落在对方的颈部,眼对眼则被看做一种失礼行为。

阿拉伯人无论同谁讲话,眼睛都应该看着对话者,否则,就是不懂礼貌。

居住在安哥拉维拉省的基姆崩壮族人,每当宾客来临,便不断地眨巴左眼,表示欢迎;这时客人应猛眨右眼,以示谢意。

在中国,一般忌讳用眼睛死死地盯视别人,认为大眼瞪小眼地看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礼貌的做法是:用自然、柔和的眼光看着对方双眼和嘴部这之间的区域。目光停留的时间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也就是说,既不死死盯着对方,也不眼珠滴溜溜地来回转动,看得让人心慌意乱。

第二,把握注视时间的长短。一眼不看,绝对失礼,长时间盯着对方看也不行。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目光接触应该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其余30%~50%的时间,可注视对方脸部以外5~10米处,这样比较自然、有礼貌。心理学研究表明,与他人交谈时,看对方的时间应该占整个交谈时间的30%~70%之内,少于30%的时间有蔑视和轻视之嫌。

第三,目光要根据谈话内容而变化。当询问对方身体及家人近况时,用关切的目光;征询对方意见,用期待的目光;在对方表示支持、合作的意向时,用喜悦的目光;在得知对方带来的意外的好消息时,用惊喜的目光;对对方谈话内容感兴趣时,用关注的目光;中间插话、转移话题或提问时,宜用歉意的目光;送客人走时,要用目光一直送客人走远,这叫“目送”以示尊敬友好。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在人的体态语言中,眼睛最能倾诉感情、沟通心灵。眼神的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诗人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有关专家认为,你用眼睛看着他人身体的不同部位,对于你同他们的交往性质和交际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销售员来说,则直接关系到你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你的销售意图能否被实施。因此,销售员在与客户沟通时,要注意眼睛凝视的范围。

一般来说,目光接触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亲密凝视。这是亲人或恋人之间使用的一种凝视行为。这种凝视就是看着对方的双眼和嘴唇之间的“下三角”部位。

二是公务凝视。这是人们在洽谈业务、磋商交易和贸易谈判时所使用的一种凝视行为。这种凝视是指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的两眼和额头中部之间的“上三角”部位。

三是社交凝视。这是人们在社交场所使用的凝视行为。这种凝视是用眼睛看着对方双眼到嘴唇之间的“下三角”部位。注视这种部位会造成一种社交气氛。而本人眼神的运用则以散点柔视为佳,看人时,目光要柔和、亲切、坦诚,而不要逼视对方。

根据以上划分,销售员在商谈工作、洽谈业务、磋商交易和贸易谈判等场合,眼睛应看着对方脸上的三角部位,这三个角是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谈判时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便会显得严肃认真,而对方则会觉得你有诚意,这样,容易把握谈判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如果在舞会以及各种类型的友谊集会等场合见到客户,销售员应该使用社交凝视,也就是在双眼和嘴之间。你看着对方这个部位讲话,你自己会显得轻松,而对方也会感到友好,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