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板块节目产生的背景

板块节目产生的背景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板块节目产生的背景(一)西方广播板块节目形成的背景板块节目概念的形成,来源于1930年代美国全国联网广播对主题节目的关注,并逐步推广到所有节目中。这种板块节目的编排理念尽管产生于美国,但美国电台的商业化趋势显著,电台不断走向分众化,一直发展到目前数以千计的众多专业电台。

一、板块节目产生的背景

(一)西方广播板块节目形成的背景

板块节目概念的形成,来源于1930年代美国全国联网广播对主题节目的关注,并逐步推广到所有节目中。板块节目首次确立起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概念,也就是说主持人居于节目整合和传播的主导地位,根据不同层次听众的习惯,在不同时段为目标受众提供集中服务,按照主题把综合的信息生动灵活地编排在一起,改变原来形式单调、主题混杂的节目编排方式。板块节目通常向听众提供单向的节目内容[34]

广播经历了对传统媒介的依赖时期,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重要的新闻和宣传动员媒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美地区家庭拥有收音机的比例很高,例如:1939年,德国70%的家庭拥有收音机;1943年,美国平均每户拥有一台以上的收音机[35]。这是广播成为大众媒介的基础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的广播迅速成长,进入黄金发展期,提供新闻信息和大众娱乐,成为社会主流媒介。

这一时期,广播听觉文本的基本规则逐渐确立起来,早期直接播讲单一新闻事实或观点的传送方式被扬弃,在播音时综合各种消息来源,或者使用电台自己的记者报导,特别是现场声音的报导等等,已经具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对新闻的处理样式,节目类型也逐渐清晰起来,大部分是以专题的方式播出的,逐渐建立起广播时间版面的编排规则。

这时的电台普遍成长为综合电台,板块节目成为当时顺应综合电台需要,自然采用的一种节目编排方式。综合电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需求相契合,例如,人们更热衷于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往往容易掀起全社会范围内的某种潮流和取向,与目前的分众传播明显不同。1940年代、1950年代欧洲音乐会和剧院活动旺盛起来,广播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一个群体活动交流的媒介平台,如果说在战前,广播媒介在特殊情况下团结起了民众,那么在战后群体活动兴盛时期,广播又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媒介中介。

这种板块节目的编排理念尽管产生于美国,但美国电台的商业化趋势显著,电台不断走向分众化,一直发展到目前数以千计的众多专业电台。而英国公共广播体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这一编排理念,并沿用至今。

二战前,BBC广播新闻都是由播音员直接读出来的,只要做到引起人们注意收听就可以了,没有考虑到广播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对广播节目如何引起人们思考、关注的研究较少,基本体现为一种不考虑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传播方式。

随着战争中越来越多的广播实践经验的积累,广播媒介从业者越来越认识到广播声音媒介所独有的传播特性,战争中的广播无论在语法上还是在词汇使用上,都开始更适合广播媒介的特点,同时广播新闻的采集环节也变得更有系统、更有效率。从1944年开始,BBC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报道网络,对新闻节目的开发不断深入下去,这为板块节目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同时借鉴电影的表现手法,主持人把播读新闻和评论、综述、广播现场声音记录等结合起来,综合呈现新闻事实,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丰富性,板块节目因之产生。

英国BBC最早知名的杂志型新闻板块节目是“今日早餐”节目,在1957年对国内广播中播出,主持人Jack De Manio使这档节目家喻户晓,随着这档节目的成功,1965年另一档板块节目“The World at One”在午餐时间播出[36]。在1950年代的后期,很多电台用音乐磁带来填充大约80—90%的播出时间,这些音乐节目之间会插播一些综合的新闻板块节目。

表一

img5

(资料来源:BBC网站)

1970年代英国BBC电台的板块节目形式进一步发展,主要在广播新闻领域展开,BBC根据受众的收听习惯,把同一主题的节目“打包”在一起,这些节目的类型可能是新闻简讯、访谈、讨论、报告等等,由一个主持人把这些节目综合起来,主持播讲。每一个单个的节目都很简短,只持续几分钟,在这些“打包”的节目中,一部分主要的内容将要在接下来的广播时间里有规律地进行重播。主持人在板块节目中发挥了个人创作的魅力,明星主持不断涌现,电台也依赖明星主持的号召力吸引受众,往往节目表都是按照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板块节目。(参见表一)这些改革初见成效,在电视占据主要传播地位的时代,BBC广播依赖这些新闻节目得以与电视台竞争。

(二)我国板块节目产生的背景

广播诞生初期,节目内容以及编排次序均体现为报纸的翻版。1923年,上海的“大陆广播电台”曾经采用节目组合的形式,融戏曲、新闻、广告为一体,这可以说是板块节目的雏形[37]

我国主持人节目形态萌芽于1980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标志的社会变革引发了社会的急剧变化。计划经济开始逐渐松动,社会经济生活活跃起来,人们开始对社会信息产生了旺盛的需求。这一时期媒介引入了信息概念,媒介功能定位因之发生改变,由媒介“单一的宣传功能观”转变为“信息传播本位”的多功能现代媒介观,这为媒介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38]。1981年元旦,当时中央电台推出了我国第一个主持人节目“空中之友”,这是一档针对台湾听众的节目,是建国后我国广播主持人第一次处于主导地位的节目,主持人参与节目的设计,使用了符合谈话体要求的广播稿件,并且按照主持人的口吻和语言习惯来写作广播稿,营造广播的亲切对话气氛,在我国广播节目发展历史上开辟了先河。当时国内的电台播音形式普遍采用录播的方式,由播音员念稿子,录好了再交给播音室播出,延续报纸的方式编排电台节目,电台只是报纸的有声版,一些新闻和信息也是两三天以前的,无法体现电台的优势,电台的内容冰冷严肃,谈不上传受互动,体现为充满距离的单向传播,听众大量流失。

1986年,我国开始出现电台板块节目热,珠江经济电台首先开始这一节目编排形式的实践,被认为是“中国广播改革一个新的里程碑”,“板块节目编排”加上“主持人直播”成为“珠江模式”的特征,标志着我国广播媒介进入到开放、互动、即时传播时代。板块节目的编排方法使节目布局更为合理,板块的栏目化,赋予栏目鲜明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形成栏目的独特风格;确立起主持人在板块节目中的重要地位,发挥主持人的传播优势,使广播增加了传播的吸引力。

这一时期广播媒介无论在理念、机制,还是在内容、形式上都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广播媒介的中心任务也由“文革”期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播宣传也由单项业务改革逐步发展为综合性、整体性改革的阶段,也就是说抓好单篇稿件、单个节目改革的同时,着力抓好以台为单位的整体节目的改革,冲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类节目“诸侯割据”的局面,从听众需要出发,把黄金时间让位给听众最爱听的重点节目,对某些需要调整的节目,采取了“关、停、并、转”,创办了一批时代感强,可容性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节目[39]

1987年1月1日,中央电台实行了全台的节目调整和改革,创办了两个集新闻性、知识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主持人板块节目“午间半小时”和“今晚八点半”,这两档节目容量大、形式清新,在电视节目还没有普及的中国很快掀起了收听广播节目的热潮,主持人板块节目样式也在广播行业内推广普及。这些板块节目打破了节目内容类型的壁垒,按照受众不同时间段内的不同需求,组织集中的板块节目,而过去不同领域的广播节目之间是分开的,例如军事节目就是军事节目,法制节目就是法制节目。这种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信息量的要求提高了,青睐于密集的信息传播;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播者对受众的重视和尊重。这些变化对传播者汇集和编辑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珠江台的先行探索,中央台综合板块节目的成功示范,促使综合板块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

在这一时期,中央电台开始重视广播听众的收听心理和收听时间的研究,确立起“早、中、晚”三个广播收听的高峰时段,早晨6∶00到8∶00以新闻为主;中午11∶30到13∶30以综合节目为主;晚上18∶00到23∶00以文艺节目为主。就地方台而言,强调地区性特征,例如浙江台调整后的节目,按一般听众的习惯和需要,大体上分为四块,即早上以新闻、服务性节目为主,午间前后以社教类节目为主,下午主要安排重播,晚上突出安排文艺节目,在调整中都注意开发和利用广播的“黄金时间”[40]

综合板块节目的成功经验是对受众和广播声音传播规律的尊重和探索。作为听觉符号系统有序性组合的广播媒介与印刷传媒系统相比,有其独具的传播规律与潜质。如:以直播为主要方式形成的频率资源的开放性;听众参与的即时反馈互动性;听觉信息的同步时效性;听觉信息的传真、传神性和听觉联想效应等。现代广播新闻必须从文字传媒“有声版”和“口播部”的传统层面中解放出来,探索和驾驭广播新闻独具的听觉传播规律,实现广播频率的系统优化[41]

目前,我国广播电台提供综合性节目内容依然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听众的复杂构成使广播电台必须考虑众多不同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听众的需要。1990年代以后我国板块综合节目进一步得到深化发展。2003年以来随着频率专业化的推进,类型化电台涌现。一些类型化电台也采用了板块式的编排方法,但与综合电台的板块节目不同,更强调整个频率的统一特色,而不仅仅是板块节目的个性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