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学习的过程

组织学习的过程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学习的过程表现为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组织成员之间所进行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群化同组织文化以及组织的处理过程有关,是一个心智模式、经验等隐性知识学习与分享的过程,是群体中每个人相互交流隐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如共有的心智模式和技术能力。

组织学习的过程表现为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组织成员之间所进行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假设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创造的,由此可提出知识转化的4种不同的模式,即:

(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之为群化(socialization);(2)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之为外化(externalization);(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之为融合(combination);(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之为内化(internalization)13。4种知识转化过程可以用如图3-1的模式表示14

图3-1 知识转化过程模式

群化是一种组织成员互相学习、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群化”这一术语强调隐性知识的交流是通过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成为组织隐性知识的整体之部分。例如,“师徒模式”(apprenticeship)不仅是传授含有大量隐性知识成分的技艺或技能的常规方法,而且是新员工组织群化的重要阶段,长期的师徒关系可以让新来者理解他人思考和感觉的方式。“走动管理(Walking Around)”是隐性知识群化的另一种方法,很多信息、知识可以从实际的工作场所中获得15

群化同组织文化以及组织的处理过程有关,是一个心智模式、经验等隐性知识学习与分享的过程,是群体中每个人相互交流隐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如共有的心智模式和技术能力。一个人不使用语言也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获得隐性知识,比如师傅与徒弟一起工作,不需要说话而仅凭观察、模仿和实践,就可学会操作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商业背景下,在职培训基本上是利用了这一原则,没有一定形式的经验共享,要想使自己投身到别人的思维过程中是极为困难的16。因而,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与知识共享。但是,隐性知识的特殊性使群化成为一种比较有限的学习方式,徒弟的确学到了师傅的技能,却都不能将其技能转化为系统的知识。由于这种知识不会变成显性的,它也就不会容易地在组织内传播。

外化是一种表述隐性知识并将其转译为可理解形式的过程。在实践中,外化由两个关键因素来支持:首先是组织内个体隐性知识的表达,即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这个过程常常包括使用一定的技术来帮助组织成员将其观点和意象表达为词语、概念、形象化语言(如比喻、类比或描述)、假设、模型或者图像,外化模式常常出现在概念创造过程中。外化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将组织外如用户或专家的隐性知识转译为组织易于理解的形式,这个过程要求演绎、归纳推理或创造性推论17。外化对于知识创新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它从隐性知识中创立新的、明晰的、可理解的概念。

融合基本上是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一种将显性知识转化为更为复杂的、系统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关键的问题是知识的沟通和扩散以及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在实践中,融合阶段依赖3个过程:首先是捕捉和整合新的显性知识,包括从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搜集已经外化的知识(如公共资料、数据等);其次,直接传播显性知识(通过诸如演讲、会议等),使新知识在组织成员中传播;第三,编辑和加工显性知识(如计划、报告、市场数据等),使其可用性提高。学校的正规教育和培训所实现的学习通常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内化是一种将新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的隐性知识的过程。组织成员的显性知识成为组织隐性知识的整体之部分。在实践中,内化依赖两个方面:第一,显性知识必须具体化到行动和实践中,通过这种实践和行动的反复进行,显性知识(如战略、技巧、创新等概念和方法)逐渐变得内化,这个过程体现在“干中学”之中;第二,通过各种过程(如模拟和实验)来体现显性知识,从而实现其内在化18。通过知识内化的过程,组织成员的个体化知识整合为浑然一体的组织的隐性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