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获取国外的矿产资源

获取国外的矿产资源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获取国外的矿产资源_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一、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景色秀丽,湖沼盆地星罗棋布,地貌极为雄伟壮观。目前,中国的矿产资源共有三大类: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由于矿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

一、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景色秀丽,湖沼盆地星罗棋布,地貌极为雄伟壮观。西部多高山峻岭,东部多丘陵、平原。这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为储存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各断代地层兼而有之。在这30多亿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经历了广泛而又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是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产物。按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和菲律宾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中国大陆正是处在这些板块的接壤地区,并受几种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影响,因此为形成多样性的矿产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由于以上诸种因素,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矿产资源大国。矿产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材料,处于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资源勘查和矿业开发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建成比较完善的矿产品供应体系,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中国有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目前,中国的矿产资源共有三大类: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

(一)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能源矿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为93%和95%左右。由于矿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热等8种。中国重要能源矿产探明程度均比较低,煤炭(1000m以浅)为37%,石油为33%,,天然气为12.5%,油页岩和油砂仅为6%。

1.我国的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经济可采储量为900亿吨。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结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米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50592亿吨。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为例,我国煤炭总的经济可采储量为1891亿吨,其中炼焦煤662亿吨(包括瘦煤、气煤等炼焦配煤)。在新疆发现我国最大的准东煤田,预测资源量可达3900亿吨,已查明资源量685亿吨,单层煤层最大厚度可达80米。在河北大城发现了储量为190亿吨的大煤田,含煤面积1040平方公里,该煤矿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052亿立方米。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已高达23.73亿吨,2007年前10个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2%,全年原煤产量就已经接近26亿吨。

2.我国的石油资源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20世纪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国家关系和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比较广泛,在32个油区探明地质储量有181.4亿吨。我国2007年石油勘察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同比增30.1%。2006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1.72亿吨。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全国共有盆地319个,据对其中145个盆地估算,资源量达930亿吨;其中,以证实有油田存在的有24个盆地,拥有资源量758.9亿吨,占总资源量的84.48%;已发现有油气的盆地有42个,拥有资源量75.66亿吨,占总资源量的7.39%。

3.我国的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包括沼气)是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当广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资源量也比较丰富,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约有7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约占一半)。2006年,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2935.71亿立方米。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0.7060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43.95万亿立方米,中国约居世界第21位。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的非常规天然气。在我国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1.46万亿立方米。

4.我国的铀矿资源

我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资源也较丰富。

(二)我国的金属矿产资源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锗矿、镓矿、铟矿、沲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钛、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三)我国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我国非金属矿产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8种,为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碱、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萤石、宝石、玉石、玛瑙、颜料矿物、石灰岩、泥灰岩、白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钾砂叶岩、硅藻土、页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润土、铁矾土、橄榄岩、蛇纹岩、玄武角闪岩、辉长岩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花岗岩、珍珠岩、浮石、霞石正长岩、粗面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泥炭、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

二、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特点

我国的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点,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有潜力,又有希望。

(一)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的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按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八位。资源总量大,是我国资源的优势。一国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矿产资源总量。目前除日本之外,世界上的主要经济大国都是自然资源大国。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表明我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和潜力。

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在矿产资源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矿种种类齐全,资源总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目前已经发现的矿种共有171种,已探明矿产资源的总量有158种,矿产地包括没有开采的共有180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以上的有7000多处,特别是中国的煤、稀土、钨、矽、钼、锑、钛、石膏、芒硝、磷镁矿、银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2004年,中国主要矿产品的储量中,原油已经达到了1.75亿吨,煤炭19.56亿吨,铁矿石3.11亿吨,钢产量是2.73亿吨,10种有色金属达到了1430万吨,还有水泥等。中国的煤、钢和10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资源种类齐全,在矿产资源中,矿种齐全配套,我国目前已发现矿产162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48种,中小型矿多,大型矿少。

(二)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的劣势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矿产资源的质量不高,贫矿多,富矿少,铁矿保有储量中贫矿占90%。矿产资源的组分复杂,综合矿多,单一矿少。自然生产力低,从而造成生产成本不断增高。

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极少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的大国,却是人均矿产资源的小国之一。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表明一国人口与资源矛盾变化的重要指标。我国的资源个量很少,这是我国资源的最大劣势之一。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低;我国GDP占全球约4%,而重要矿产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量的20%~48%。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人均能源消费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石油、天然气、铁、铜、铝土矿、钾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储量不足,质量低劣;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等。而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因此,矿产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为了使我国经济在21世纪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主要对策有开源节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加强科技投入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一个国家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或消费量(包括进口量)。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表明:人口对资源压力过大,资源承载负担过重;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均产量的高低和未来发展的潜力;我国不能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不能盲目追求“高消费”,只能激励国民长期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选择节约资源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我国矿产资源的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

2.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从矿产资源看,我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但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却很低。如石油主要分布在渤海、松辽、塔里木准噶尔四大盆地;煤炭集中于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8%;铁矿集中于辽、冀、晋、川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磷矿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0%。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4省区,其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7%,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则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求铁路运输必须大力发展大能力运输通道。矿产资源配置状况不良是我国资本产出比率高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07年我国第一运煤铁路运量超过3亿吨,不仅大大突破了世界单条重载铁路年运量不超过2亿吨的极限,还可以说是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据估计,2008年大秦线年运量要突破3.5亿吨。同时,大大增加了额外运煤的资产支出。

我国矿产资源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据统计,在2005年我国的资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石油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占7.3%。煤炭消费所占比例过大,资源利用率低。其次,我国矿产资源品种齐全,但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短缺:铁、锰、铜、铝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不足;铬、钾盐严重短缺;钨、锑、锡、稀土等优势矿产存在生产过量和出口过量的问题;不少矿产品出口价格偏低,储量消耗速度过快,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质量相对较差,如贫矿资源多,难处理矿资源多。我国的铁矿资源平均品位仅为3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以上,可直接入炉炼铁、炼钢的富铁矿资源储量仅占全国铁矿资源储量的1.8%。锰矿平均品位为22%,不到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的一半,而且大部分属于难处理的碳酸锰矿资源,富锰矿资源储量仅占全国锰矿资源储量的5.18%。铜矿资源平均品位仅为0.87%,品位大于1%的资源储量只占28.9%。组分复杂的共伴生矿产多。我国有80多种矿产含有共伴生资源,以有色金属矿产最为普遍。全国各类铅锌矿床中共伴生有用元素达50多种。同时,中小型矿和坑采矿多,大型、超大型矿与露采矿少。我国拥有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多为钨、锡、钼、锑、铅、锌、镍、稀土以及北方的煤,一些重要的支柱性矿产如铁、铜、铝和金等很少,铁矿尚未发现特大型富矿。

3.我国虽是矿产资源大国,但又是矿产资源的进口国

我国虽然是矿产资源的大国,但是人均矿产资源的贫国。在本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就自然地成为矿产资源进口大国。2006年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和部分金属矿产品价格狂涨,我国石油和这些金属矿产品进口量却增加,并且石油、硫磺钾肥、铁矿砂、铜矿砂、铝矿砂、锰矿砂、铬铁矿砂、钛矿砂、锆矿砂进口量比较大,表明我国上述矿产品供应存在较大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上述矿产品供应短缺状况难以改变,依靠国际市场进口短缺产品是补缺的主要途径。如果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矿产品价格不出现回落,我国进口上述矿产品用汇额至少1000亿美元。

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矿产品的进口也将继续增长。根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06年我国能源矿产品进口总量比2005年增加3534万吨,出口总量比上年减少968万吨。其中,进口贸易额为2303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较,进口贸易额增加387亿美元,出口贸易额增加377亿美元,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1023亿美元,逆差增加10亿美元。2006年进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5%。我国矿产品进口贸易额中,能源矿产品进口贸易额占72.18%,金属矿产品进口额占25.97%,非金属矿产品进口额占1.85%。

2006年我国主要矿产品的进口量逐年上升。其中,石油进口量18378万吨,进口额83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和42.8%。自2004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量就处于增长趋势,2006年我国煤炭进口量继续增加。全年进口煤炭3391.23万吨,进口额14.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6.1%和增长19.7%。天然气进口606万吨,贸易额30.2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7.75亿美元。

2006年我国金属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大,进出口贸易逆差(310.27亿美元)比2005年(248.91亿美元)增加61.36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量35825万吨,贸易额319.50亿美元,出口总量只有49万吨,贸易额9.23亿美元,贸易逆差310.27亿美元。进口量3百万吨以上的金属矿产品是铁矿砂及其精矿、铝矿砂及其精矿、镍矿砂及其精矿、锰矿砂及其精矿铬、铬矿砂及其精矿及铜矿砂及其精矿。其中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32632万吨,贸易额208.13亿美元,进口量比上年增加5109万吨,贸易额增加24.41亿美元;进口铝矿砂及精矿926万吨,贸易额31982万美元;进口量比上年增加709万吨,贸易额增加24828万美元;进口镍矿砂及精矿379万吨,贸易额43908万美元,进口量比上年增加331万吨,贸易额增加26279万美元;进口锰矿砂及精矿621万吨,贸易额64671万美元,进口量比上年增加163万吨,贸易额减少3677万美元;进口铬矿砂及精矿432万吨,贸易额74038万美元,进口量比上年增加130万吨,贸易额增加14481万美元;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363万吨,贸易额601810万美元,进口量比上年减少43万吨,贸易额增加231138万美元。

非金属矿产品也呈贸易逆差。其中出口总量10129万吨,贸易额27.01亿美元;进口总量1991万吨,贸易额22.7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4.26亿美元。

三、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情况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20世纪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进入并实现工业化过程是矿产资源消耗快速成倍增长的时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种资源消耗增大。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大概在9.7%,能源年均增长只有4.6%。而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能源增长突然大幅加速,平均达到了12%,高于GDP增长。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2000年能源消耗总量13亿吨标准煤。到2005年时,能源消耗达到了近21亿吨,5年净增了约10亿吨,平均每年增加2亿吨。作为世界最发达的美国目前年煤炭消费量也只有10亿吨。同时,我国的石油、天然气消费也保持了高增长,平均每年在6%以上。一次性能源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和高耗能产业的加速,使能源需求出现了超快发展,引发了能源的全面短缺,缺煤缺电,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然后又引起了对能源行业的大投入。未来的20~30年将是我国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矿产资源的消耗将成倍增加。因此,保证矿产资源稳定地可持续供应是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必须积极寻找矿业的发展之路。

“重化工业阶段”是经济学家对我国当前高耗能产业高度扩张这一现象的解释。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就在搞重化工业,那时候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轻工业发展。80年代初期加大基础建设,工业结构依然偏重。我们国家重工业一直超过轻工业。三个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大。如果继续“偏重”就会导致大量消耗土地、矿产、能源、环境等资源。中国高耗能产业规模已经扩张到了惊人的数字,人均水泥产量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年总量3.5亿吨,是世界上前2~5位国家的产量总和。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钢铁产量达到1亿吨左右后,产量就会回落。而我国在2000年时,钢铁产品也只有1.3亿吨,2007年达到4.89亿吨,同比增长15.7%,成为全球第一大粗钢产量生产国。

按国民经济发展所规划的速度,国内专家运用不同方法预测了我国2010年能源需求量在19.6亿~21.6亿吨标煤,其中,原煤17.5亿吨,石油2.8亿吨,天然气800亿~900亿立方米,一次电力5808亿千瓦时。目前中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两三倍。一些主要工业设备在节能方面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大约在15%~20%,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如果是1,世界平均水平则是29%,日本目前是10%。按照日本每年每人5.8吨标煤的标准,中国到2020年能源需求将达到60亿吨标煤。按照美国现在11.7吨的标准来讲,中国2020年能源需求将高达100亿吨标煤。我国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2000年,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中小型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消耗油料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一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2000年我国能源效率为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火电机组平均效率33.8%,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7个百分点;在能源利用系统中,我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效率为67.8%,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49.2%;在我国能源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贮运)损失量大、浪费严重。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除极个别的指标外,我国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均在不到一倍的范围之内。

中国如何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矿产资源消耗?

四、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情况及与发达国家的同期对比

如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并且早在1993年就已经由石油净出口国悄然变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我国迈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大量增加,我国已一跃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近年来,多种机构撰写的关于矿产资源形势的报告人们的关注已开始聚焦。在《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除煤之外,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都已告急。”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将达70%和50%。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导致需求剧增。自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它从1900年的7.75亿吨标煤增至1950年的26.64亿吨。50年时间增长了2.44倍,年均增速为2.5%;而后又在1975年增至85.7亿吨标煤,25年时间增长了2.22倍,年均增速为4.8%。同期中,占全球人口不到20%的西方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其能源消费量却超过了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即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其他80%人口的6倍以上)。因而可以说,现代化的经济建基于巨大的能源消费基础之上,而人均年消费能源的多少,通常被看作一个国家富裕或贫困程度的表征。

到200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约在130亿吨标煤。同年我国人口近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能源消费量约13亿吨标煤,人均1吨稍多,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是发达国家的1/6。到2050年前后,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其基本标志之一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应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从人均1吨标煤增至4吨以上,即要翻两番以上。这样一个状况说明,对于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而言,在能源的利用方面,开源是主导方面;同时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日本的人均能耗水平约为4.5吨标煤,人均GDP约为35000美元;同期我国人均GDP为4100美元(购买力平价),人均能耗约1.4吨标煤。日本人均能耗相当于我国的3倍稍多,但其人均GDP相当于我国的8.5倍,反差不小。然而,在日本人均能耗4.5吨标煤中有2吨左右的石油(如加上天然气,约为3吨石油当量),而在我国人均能耗1.4吨标煤中仅有0.2吨左右的石油(天然气可忽略不计),这一差别非同小可。

五、我国未来15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这种粗放的经济运行方式已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源对经济良性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为此,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五”发展目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作为两个最重要的发展指标。20世纪末至21世纪的前10年,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矿种的需求量也会有所不同。从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分析,国内能源矿产的开发利用,仍将继续以煤炭为主;石油产量可保持稳步增长,但在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中的比例不会有大的改变;天然气产量将有明显提高,在能源构成比例上会有所改善;铀矿及地热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但在能源构成中比例仍相当小。从总体上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对着能源矿产的生产量低于消费量增长的形势。目前我国已确定要在2020年使经济总量比2000年再翻两番,即在2001~2020年的20年间,年均GDP增长率要达到7.2%。从这几年的情况看,经过努力,这一目标有实现的可能。但问题是要为此付出巨大的能源代价。

从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分析:中共在十六大中就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尤其是矿产资源),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会更加突出。实现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我国的高耗能重工业将加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将高达40多亿吨标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了13亿吨标煤,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0亿吨标煤,在20年的时间里,增长1.31倍,年均增速4.27%,与GDP年均增长7.2%相比,能源弹性系数为0.593,2000年我国GDP为89468亿元(2000年价格),同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3亿吨标煤,每吨标煤生产的GDP为6882元;如到2020年我国GDP再翻两番,则以2000年价格计,其值为357872亿元,将其除以30亿吨标煤,则届时每吨标煤生产出的GDP为11929元(2000年不变价),这比2000年提高73%。但如果没有如此巨大的矿产资源消耗量是无法保障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已跨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阶段,致使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大幅增加重叠在一起。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品及相关能源、原材料加工制品。近年来,每年消耗的矿石量达50多亿吨,居世界前列。2005年,我国消耗原煤21.44亿吨,消耗焦炭2.3亿吨,铁矿石消耗量为9.7亿吨(折合原矿),铜消耗量为368万吨,锌消耗量为285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铝消耗量为704万吨,铅消耗量为197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

到2020年,如果我国GDP要再翻两番,则能源消费总量限制在30亿吨标煤内的这个目标不太可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导致需求剧增,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第二消费大国。

节能减排是解决我国矿产资源不足的一大办法。但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一定量地消耗能源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一味过度地限制能源的消费(生产和生活),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与部分矿产资源大量消耗之间存在矛盾。石油、(富)铁、(富)铜、优质铝土矿、铬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较大。东部地区地质找矿难度增大,探明储量增幅减缓。部分矿山开采进入中晚期,储量和产量逐年降低。因此,在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寻找其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必需的。

六、我国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是获取世界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我们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的思考。首先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中国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资金、人才、高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进而促进了世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获性大大提高,各国经济发展对本国资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其次是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资源消耗量很大,资源稀缺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投资海外矿产,就成为国内企业的必然选择。面对着矿产资源消费的迅猛增长,正确的矿产资源政策应当是:立足国内,面向全球。也就是说,立足国内,要做到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面向全球,要做到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中国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对世界能源和某些矿产品的需求依存度不断增高。随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强大需求的驱动下,国际矿业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能源和多种矿产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仍有可能出现,价格普遍攀升和居高不下的形势在短期内难以缓和。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除树立节约减耗的战略思想外,更需要树立矿产资源的全球观念。因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所有矿产资源都能实现国内自给,而必须互通有无。在经济全球化、矿业全球化和我国已加入WTO的形势下,更应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同时须要考虑复杂的世界政治形势因素。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相当严峻。后备矿产资源储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品生产与消耗的需求,大量矿产后备储量出现负增长,对大部分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也在日益下降。2000年底国土资源部对45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按国家通用标准进行了套改,有半数以上的保有储量降为资源量,可供开采的后备储量又有大幅度下降。一些大宗矿产如石油、铁、铜、铬、锰、铝、钾盐等需要大量进口;有的矿产也需进口,如镍、硼、硫、铅、锌等;一些传统优势矿产,如钨、锑、锡将失去优势。很多老矿山由于资源枯竭已经或将要闭坑,而后备接替的资源及矿山基地又不足,造成严重的“四矿”问题(矿业、矿山、矿工、矿城)。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不但对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带来危险,而且对广大矿业职工就业也带来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为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日益倍增的需求,实现矿产资源稳定的可持续供应,顺利达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矿产勘察与开发作为基础产业,应切实做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矿产资源。对国内优势矿产,如稀土、钨、锡、锑等有控生产,有控出口,控制国际市场。对短缺矿产,如油、铁、铜、锰、铝、铬、铂、金刚石、钾盐组织多元化稳定的进口渠道,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去国外勘察、开发国家需要的矿产资源。国内短缺的矿产,在经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用国外资源,并进行必要储备。为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去国外进行固体矿产的勘察及开发,建议国家能给予相关的矿业企业一定额度的风险勘察资金、贴息贷款及进出口免税等政策。

对国内稀缺资源和珍贵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适当进口国内劣势资源及产品,积极实施矿业企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目前,我国参与国外资源开发的力度还很不够,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偏于单一。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利用国外资源。我国周边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有待鼓励引导商业性勘察开发。面对严峻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坚持立足国内、合理利用国外资源,发展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找矿勘察,促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当前,世界矿产资源丰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可供性,但尚未形成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稳定供给格局。我国短缺和严重短缺的矿产,在世界上均有丰富的资源,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出现全球性的资源危机。二战之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世界矿产品消费量呈几倍、几十倍的增长,矿产资源不仅没有枯竭,除石油之外的矿产品的同比价格总体上反而下降,这主要缘于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找矿勘察和矿业生产的技术获得巨大的进步,矿产品的生产成本总体下降。但是,目前世界上矿业生产能力和供应的格局主要适应于美国、日本、西欧诸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需求。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对矿产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需要新的供应渠道。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中国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建立利用国外资源的稳定格局。

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参与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勘察、开发和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按照国际惯例促进和保护境外矿产资源勘察开发投资,规范投资和经营行为。积极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和开发领域的对外合作,扩大双边和多边科技交流与合作。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要更加注重实效。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勘察开发利用水平,密切与国际矿业公司合作,促进目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2006年在油气,铜、镍、铝土矿等有色金属,以及贵金属勘察开发方面取得了新进展。2006年底,全国有效勘察许可证26095件(新立6129件),其中石油天然气1054件。有效采矿许可证117910件(新立16032件),其中石油天然气612件。27个省(区、市)开展了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全国共计出让探矿权2953件,出让价款39.70亿元。30个省(区、市)开展了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全国共计出让采矿权35425件,出让价款106.04亿元。第一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非洲各国作为我国的友好国度,其自然和市场环境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着有机联系。非洲大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大陆。国际上许多跨国集团将其称为“世界上最后的投资边疆”。非洲矿藏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据世界权威经济资料称,世界上已探明的150种地下矿藏在非洲都有,尤其是与高科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50种稀有矿藏,非洲储量都很大,其中17种稀有矿藏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非洲陆地上的资源只有8%进行了勘探,大部分矿藏资源仍未得到开发,非洲成为世界上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宝地”。中国将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鼓励具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尤其是钢铁、有色等资源性企业到海外投资矿产,参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