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行业2022前景分析

建筑行业2022前景分析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的提出_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绩效与竞争政策 建筑业是我国各行业中体制改革起步较早的一个行业。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局部垄断性,这与市场分隔或分割现象有关。这些因素使得建筑业成为一个由许多分隔市场组成的行业,从而可能产生局部性的垄断力量。

建筑业是我国各行业中体制改革起步较早的一个行业。1980年5月,当时的国家建委和国家计委等部门联合下达《关于扩大国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拉开了建筑业体制改革的序幕。1984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了推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工程招标承包制、改革建筑材料和设备供应方式等1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对建筑业和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我国建筑业进入了全行业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筑业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为建筑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示着建筑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我国建筑业还有着与其支柱产业地位不相匹配的另一面,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发展模式看,建筑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市场化进程看,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统一、开放的全国性建筑市场还未形成。从市场秩序看,建筑市场信用机制尚未建立,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依法履行工程建设程序和招标程序,拖欠工程款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从产业组织看,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不明显,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专业化企业与综合性企业的分工不合理,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从经济效益看,虽然建筑业的产业规模在国内各行业中屈指可数,但盈利能力低下,亏损情况比较严重,至今尚未脱离低收益、低效率、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行列。从微观层面看,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普遍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弱。这些问题与建筑业固有的产业特性,以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工程建设模式和行业管理体制等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与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竞争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过度竞争是我国建筑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按照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观点,过度竞争是一个有关市场结构的问题,也是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和市场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判断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可以从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等市场结构特征来考察。也就是说,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是与高度分散的组织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也确实呈现出集中程度很低的特征。但是,我国建筑业是一个行业队伍十分庞大的产业,仅资质内企业目前就已经超过7万家〔1〕。其中,既有许多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和“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的超大规模企业〔2〕、众多的上市公司,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将这样巨大规模的行业视为一个产业整体来计算市场集中度的话,会得到明显偏低的结果,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建筑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实际。

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局部垄断性,这与市场分隔或分割现象有关。如果整个市场没有连成一片,那么即使市场整体的集中度很低,在分隔市场中也可能存在局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局部垄断的现象。服务性行业通常是因地理距离而被分隔的区域性市场;但建筑业的市场结构更为复杂,既有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市场分隔现象,也有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市场分割现象。首先,建筑产品的不动产特性使得建筑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分散性,因而形成了区域性市场结构。其次,在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建筑市场还受到地方和部门的保护,导致地区市场和细分行业市场的条块分割。最后,在多层次承发包生产体系和资质管理制度影响下,按专业类型划分的各类工程承包企业之间的分工不断细化,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垄断因素。这些因素使得建筑业成为一个由许多分隔市场组成的行业,从而可能产生局部性的垄断力量。事实上,尽管我国建筑业行业整体的集中度很低,但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突出地位已说明建筑业并非是一个完全竞争性的行业,而是一个存在着局部垄断现象的行业。如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铁路、交通和水利等工程领域几乎是独霸一方,而省级国有建筑公司则在本地建筑市场中具有明显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集中度的重要因素,所以过度竞争也就是由于进入壁垒过低导致进入过度而引发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即使在建筑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仍有大量新企业不断进入。这似乎意味着我国建筑市场几乎不存在有效的进入壁垒,但实际上,我国对建筑市场一直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市场监管措施和市场准入制度。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市场虽然实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但为何没能起到抑制过度进入的作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结构性进入壁垒为何也失效了?进一步地,既然建筑业是一个由许多分隔市场组成的行业,那么企业在区域市场之间、专业工程市场之间的移动,以及从低资质等级向高资质等级的移动是自由的还是有一定的移动障碍?企业的流动性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疑问的解答,对于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竞争机制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产业内部竞争和垄断状况的有效方法,但其经验性研究基本局限于制造业的范围,对服务业产业组织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致性的经验方法。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组织有着不同于其他一般工业部门和服务性行业的明显特征,因此,以对制造业的研究为中心、以行业整体为对象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方法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于对建筑业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业的行业特性和发展现状,探索合适的分析框架和量化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这样才能够提出促进市场有效竞争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也是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