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比较成本说

比较成本说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嘉图的对外贸易观点,同亚当·斯密一样,主张自由贸易。这个国际分工理论,后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它视为调整对外贸易的永恒“规律”。根据比较成本原则进行交换的结果,李嘉图认为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律已经受到了修正。

李嘉图的对外贸易观点,同亚当·斯密一样,主张自由贸易。这种主张是由当时英国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面说过,18世纪末叶,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国际市场上的自由竞争,英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因此,英国工业资本家希望通过自由贸易获取超额利润和独霸世界市场。工业资本家的这种意图,需要寻找理论根据,亚当·斯密及其后的李嘉图替他们完成了这项任务。

但是,李嘉图不是简单重复斯密的自由贸易的论据,他是以分配论为依据,由此引申出必须维护工业资本家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论证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前面说过,李嘉图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造成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地租和货币工资也随之不断上涨,而利润则趋于下降,这样就影响资本积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为了避免和缓和这种趋势,他认为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取消奖励谷物出口与限制进口的政策。由此,他反对当时英国的“谷物法”。李嘉图在他的对外贸易理论中,力图证明:工资不跌落,利润就不会提高;而工资的跌落依存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跌落。“因此,如果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张,或由于机器的改良,劳动者的食物和必需品能按降低的价格送上市场,利润就会提高。如果我们不自己种植谷物,不自己制造劳动者所用的衣服以及其他必需品,而发现了一个新市场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取得这些商品的供应,工资也会低落,利润也会提高。”[英]李嘉图:《<a href=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1-112页。">但是如果输入的商品完全是富人所消费的商品,那么,利润率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动。所以,李嘉图说的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是以输入用劳动工资购买的食物及必需品(从而引起工资跌落)为限。就对外贸易本身说,他否认会直接提高利润率,他说:“利润率的提高却不是市场扩张的结果。”同上书,第111页。

这个观点,只是部分正确,即通过对外贸易,降低工资,可以提高利润率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利润率的提高并不局限于输入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所间接引起,国际贸易本身也能直接引起利润率的提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既然对外贸易能扩大积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势必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利润率又会趋于下降。所以对外贸易对利润率的影响是双重的。李嘉图只是涉及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对外贸易是国际劳动分工的结果,而这种分工又受着自然条件的支配,所以,他们把国际分工说成是“自然的使命”。不过亚当·斯密的国际劳动分工是根据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或绝对优势)来说明问题(意即一个国家,凡是能以较少劳动量生产的商品,都应该输出;凡是本国不能生产或者必须以较大劳动量生产的商品,都应该放弃生产,从别国输入);李嘉图的国际劳动分工,则是根据成本的相对差别(或相对优势)来说明问题。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它生产某些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都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它也不必对所有这些商品都进行生产,只应该生产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反之,如果它生产某些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都居于绝对劣势,它也不必就停止所有这些商品的生产,只应该停止最大劣势的那些商品的生产。这样,两国各自只生产比较成本有利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好处,这是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同等的。这个国际分工理论,后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它视为调整对外贸易的永恒“规律”。

为了说明问题,在资本和劳动不能在国际自由移转的前提下,李嘉图举了葡萄牙的葡萄酒和英国的毛呢交换做例子。这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比较,葡萄牙生产一定数量的葡萄酒,只需80人劳动一年,生产一定数量的毛呢只需90人劳动一年;而英国生产同样数量的葡萄酒和毛呢,却分别需要120人和100人劳动一年。依此情况,虽然葡萄牙生产两种商品在成本上都比英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生产效率最大的是葡萄酒,所以,它只应该专门生产葡萄酒,以换取英国的毛呢,这样,它只要输出80人年劳动的葡萄酒,便能换回自己要90人年劳动才能生产出来的毛呢,比起同时生产两种商品,节省了10人的年劳动。至于英国方面,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居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是生产毛呢不利较小,因此,它只应该专门生产毛呢以换取葡萄酒,这样,它只要输出100人年劳动的毛呢,便能换回自己要120人年劳动才能生产出来的葡萄酒,比起同时生产两种商品,节省了20人的年劳动。以上例子,可列表如下:

这个例子只涉及两种商品在两个国家之间交换,假设劳动成本不变,竞争自由,两种商品的供给价格比例于它们的劳动成本。例子中,酒与毛呢之比,在英国是6/5,在葡萄牙是8/9。李嘉图假定一个单位的毛呢换另一个单位的酒,这样,英国用生产酒的劳动来生产毛呢以换取葡萄牙的酒,则得到更多的酒;葡萄牙用生产毛呢的时间来生产酒换取英国的毛呢,则得到更多的毛呢;当然也可以把各自节省下来的劳动,从事别的生产活动,扩大社会财富。尽管如此,但是李嘉图没有确切说明,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贸易中的利益如何在参与国之间分配,他只是简单假设它将被平均分享。后来,约翰·穆勒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实际上贸易决定于相互的需求,如英国对葡萄酒的需求大,则葡萄牙用酒换取毛呢,就有较大利益,从而相对地节约较多的劳动。

根据比较成本原则进行交换的结果,李嘉图认为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律已经受到了修正。因为“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互相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2页。。如上例,葡萄牙所换回的毛呢的价值,不是由英国100人的年劳动去测量,而是由葡萄牙80人的年劳动所生产的葡萄酒去测量;同样,英国所换回的葡萄酒的价值,不是由葡萄牙的80人的年劳动去测量,而是由英国100人的年劳动所生产的毛呢去测量。所以“对外贸易的扩张,虽然大大有助于一国商品总量的增长,从而使享受品总量增加,但却不会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额。”[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08页。由此,李嘉图对于亚当·斯密所说的“经营国外贸易的高额利润,可以提高本国的一般利润率”的见解,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经营对外贸易的高额利润,不能提高本国的一般利润率(前面说过,李嘉图只承认由于对外贸易扩张、机械改良、劳动者必需品价格低落,从而劳动力价值下降所引起的利润率提高,但这不是由于对外贸易所带回的高额利润的均衡化提高的),由于资本的自由竞争,“受特惠的行业的利润很快就会下降到一般水平”同上书,第109页。。因为一国的价值总额既没有增加,高额利润就不可能经常存在,从而平均利润率也就不可能因对外贸易所带回的高额利润而提高。

根据以上见解,李嘉图得出如下结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如果能够实行自由贸易,各自根据自己的自然利益来调节生产,那么,一个理想的国际劳动分工将会得到实现;这种国际分工是“公平”的、“互惠”的。因为,第一,没有谁能够在交易中取更多的价值;第二,彼此又节省了劳动力。这些就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要旨。

李嘉图的这个学说,有它服务于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的目的性,但又有它节约社会劳动的科学性。他力图以国际分工为幌子,从理论上说服落后国家要按比较成本原则生产和出口满足英国需要的原料和粮食产品,以确保其竞争能力占优势的工业制成品的输出,独占世界市场。

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这个学说歪曲了现实,把国际分工说成纯粹“自然的使命”的产物。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为价值、剩余价值而生产,因而支配对外贸易的原则,首先是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掩盖了殖民大国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剥削的实质,其用心是使落后国家甘心永远处于落后状态,让它们的经济始终朝着有利于殖民大国的方向片面发展,专门从事单一经济种植,最后,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沦为附庸地位,任其宰割。

但是,必须指出,国际分工在正常合理的国际关系和自由贸易政策条件下,是的确能够节约社会劳动力的,从而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就理论本身说,有其“合理内核”。也就是说,在此条件下,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如果生产并出口那些不利程度较小的产品,以换取其不利程度较大的产品,那么,它确乎能够大大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加速经济发展。但是一个国家自然和经济条件的不利或有利地位是会发生变化的,原来比较不利或有利的生产部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它们的变化都要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这是由历史已经证明的。

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它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实现的。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价格同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但它的国际价值不是由一国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而是决定于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所有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生产这种商品的平均劳动量所决定的。国际贸易在正常合理的国际关系下,就原则上说,是按国际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内价值往往不会相等,正如在本国内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不相等一样。在国际交换中,或者以本国较少的劳动换回他国较多的劳动,或者以本国较多的劳动换回他国较少的劳动,但是以世界劳动单位衡量,两者的国际价值相等,价值规律依然发生作用。所以,李嘉图说的价值规律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已经不起支配作用的论点是错误的。但就交换国来说,不论国际价值高于或低于其本国价值,按比较利益原则,双方都节约了社会劳动,虽然不一定各自都从中取得同样的利益。生产率的高低决定总利益分配的大小。

由此说来,李嘉图说的“互惠”原则,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但是这个结论,不能排除在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存在,而且经常发生。主要发生于强权国家,或殖民主义国家以及近代操纵某些产品的垄断组织,通过政治手段、欺诈和垄断价格来对其附属国、殖民地或不发达国家高于国际价值出售,低于国际价值收购,进行残酷剥削。但是这种不等价交换不是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进行的交换。

至于李嘉图否认对外贸易能够增加本国的价值总额和提高本国的平均利润率的论点,则不完全符合事实。当一个国家拥有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优势,某些产品的国内价值就会低于国际价值,从而取得高额利润,并在换取回头货形态上占有更多的物化劳动,发生价值增值,没有理由说它不会增加本国价值总额,也没有理由说其增殖部分不会通过均衡化过程提高本国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某些产品可能通过竞争会使高额利润趋于消失,但长期在自然条件和传统的技术条件占优势的一些产品,或相继出现的先进的产品,仍可能保持它的高额利润而不下降。这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部对外贸易史已经予以证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