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云南消费品市场发展报告

年云南消费品市场发展报告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连桦2014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困难加大,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开拓消费品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其他行业增速放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连桦

2014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困难加大,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开拓消费品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其他行业增速放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需求不旺、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半年以来增长势头放缓。初步统计201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贸企业更是面临难得的机遇与巨大挑战。

(一)消费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增速稳中有升

2014年年初以来,在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下,全省消费品市场在物价缓慢回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及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呈现出先抑后扬、稳步回升势头。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54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从分月增幅看,1~2月增长11.7%、3月增长14.2%、4月增长12.7%、5月增长13.1%、6月增长13.4%、7月增长12.7%、8月增长12.1%、9月增长12.2%、10月增长12.6%、11月增长12.7%、12月增长13.2%。全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增速居全国前列。增幅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西部第5位。

(二)乡村市场增速高于城镇市场

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正逐渐转化为现实的内需推动力,农民消费潜力正逐步释放,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农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的新格局。2014年,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47.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878.20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99.56亿元,增长13.1%。乡村市场增速高于城镇市场0.5个百分点。从城镇居民在消费空间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优势看,加之节日消费的拉动,城镇的消费仍是市场主力。城镇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78.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个百分点。

(三)限额以上企业拉动作用突出

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58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6.9%,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8.5%。全省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196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3.1%。

(四)住宿餐饮业转型现成效

“八项规定”推动以来,全省住宿餐饮业企业积极适应国家政策要求,逐渐实现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一些高档住宿餐饮业企业主动寻找新的出路,推出大众化服务理念,经营状况得到好转。同时,以农家乐、乡村游及特色餐饮为主的大众餐饮持续旺销,政策性影响开始出现逐渐消化迹象。全省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089.68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住宿业营业额194.63亿元,同比增长12.0%;餐饮业营业额895.05亿元,同比增长18.0%。

(五)从市场消费形成的热点看,刚性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1.基本需求增速较快

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390.89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27.12亿元,同比增长9.6%。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92.76亿元,同比增长21.6%。数据显示,刚性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成为2014年以来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2.文化消费、健康消费呈现快速增长

根据对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单位零售额的统计,2014年,书报杂志类零售额为24.10亿元,同比增长14.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72.09亿元,增长12.2%;中西药品类零售额108.49亿元,增长21.7%。

3.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零售额增速回落

2014年,全省限上单位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8%,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受煤炭、焦炭价格下行、货物周转量增幅大幅回落以及引进替代品能源的影响,全省限额以上石油制品类零售额增长9.0%,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这两类商品占限上零售额的52.5%,其零售额的回落在很大程度上下拉了全省消费品市场增势。

4.居住消费大幅下降

受前期房地产市场增速下滑影响,今年以来全省居住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下降。2014年,全省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2%、13.9%和18.3%,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回落24.1个、18.0个和28.8个百分点。

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为消费品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行业运行良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为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有利因素

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回升动力不足是当前消费领域的主要问题,2014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仍然不少。

1.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稳步发展为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014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为消费品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为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促使农业转移人口大量定居城镇,从而有效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并促进农村消费向城市消费的转变,加快消费率的提升步伐。2014年云南城镇化率41.68%,比2013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3.政策支持优化消费环境

未来一段时期,省委、省政府将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持续的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将有利于营造较为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

4.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省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市场商品品种供应的不断丰富,加速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程。在城市,以汽车、住房和金银珠宝等高端消费为主导;在农村,以家用电器的升级换代为标志的消费结构升级已成为推动全省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四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700.90亿元、604.76亿元、72.09亿元和78.99亿元,分别增长6.8%、9.0%、12.2%和5.0%,占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的比重达58.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0.3%,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

5.假日、旅游、会展经济带动作用依然强劲

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成为推动全省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665.74亿元,同比增长26.32%。“十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06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7.64%。黄金周共实现旅游收入63.51亿元,同比增长22.58%。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的联动效应带动了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产业,对商品销售、餐饮收入和住宿收入的增加较为明显,对拉动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制约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看到消费品市场运行态势稳中趋升的同时,也应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云南消费品市场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仍有所放缓,这表明在宏观经济环境深度调整的影响下,全省消费品市场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1.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乏力

城乡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和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发展背景下,1~9月,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尽管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均保持回落态势。特别是宏观经济正处在阵痛期、换挡期、爬坡期,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消费预期。

2.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受政策环境影响,消费品市场难有较大回升。目前,中央着重加快经济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目前,消费刺激政策的退出,周围经济环境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到批发、零售业商品的销售;同时中央提出的勤俭节约、反腐倡廉的理念要求,也促使住宿餐饮业以及相关商品如烟酒类等高端商品销售转型。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明显,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相当比例的集团消费和公共支出也呈下行态势。从企业了解到,购物卡销售一般占企业零售额的5%左右,而目前这个比例不到1%。2014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6.5%,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个百分点。

3.网络购物分流了购买力

网络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和消费行为。网购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家电、家具、装饰装潢材料、电脑、手机、书报杂志等等应有尽有。网购商品总额呈逐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年,全省零售业销售额排名前30位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8%,增速低于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4.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由于大中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目前超市、连锁分店等新兴业态只有很少企业进入农村市场。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中,位于农村的只有323家,仅占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数的6.2%,实现零售额755.1亿元,仅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的2.9%。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潜力得到了释放,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状况仍然滞后,相对于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反差较大,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5.物价上涨的压力犹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镇化的持续推进,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促使发达国家在一定时期仍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会逐渐扩大。2014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4%,高出全国0.4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仍是影响CPI同比上涨的主要推手。通胀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影响依然较大,再加上受到劳动力、运输费用、气候灾害等因素影响成本不断上升,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运营压力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信心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居民即期消费和持久性消费支出。

6.网购的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面临严重分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络购物以其独有的方便快捷、随时随地购物、价格相对便宜、足不出户和优势等特点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消费品类涵盖所有零售经营的品类,特别是鞋、服装类、针棉类商品成交量较大,基本以中低价位商品为主,以时尚个性为主,体现快速消费趋势。网购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全省传统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受到制约。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明确了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保障农产品供给,这些都将对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继续存在,国内消费品市场也存在一些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但我们认为,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仍然大于不利因素。预计2015年,全省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但在经济增速回落以及缺少消费热点带动的情况下,也不排除零售额增速小幅回调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尽管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增速减缓的压力仍然存在,但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全面向高效增长转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拓展国内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随着宏观经济继续企稳向好,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和惠民生措施的稳步推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消费市场有望企稳回升,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2015年消费品市场增速将会比2014年低。

(一)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增长减缓

随着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取消、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用车养车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预计2015年仍将处于汽车销售低速增长的阶段,对相关消费产生下拉影响。虽然保障房对2014年的住房消费有拉动作用,但是普通商品房数量庞大,商品房成交面积增幅减缓局面不可避免,对购房消费的抑制性影响将逐渐显现。

(二)价格持续高位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锐减

由于国外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国内原材料涨价和人工成本持续增加短期内难以消除,加之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有限性及资源价格改革推进,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都将处于温和通胀区间。价格持续高位对中低收入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较大。一是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对其他消费有挤占影响。二是工业用品、服务价格和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导致居民实际消费能力锐减,影响消费预期,个人消费行为趋于谨慎。

(三)城乡居民资产缩水,影响大额、持久消费

储蓄存款和资本市场是城乡居民的主要投资理财渠道,目前皆处于资产缩水状态,如果没有有效政策出台,预计这一局面在2015年难以显著改观,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持久性收入预期悲观将使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和保守,影响居民大额、持久消费性支出。

(四)消费品市场长期向好的发展格局没有打破

尽管消费品市场增幅连续几年回落,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看,仍有许多保持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是政策层面,国家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增强扩大消费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促消费、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及累积效应将有效释放,这将为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二是市场供给充裕,供给结构更加优化,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企业效益呈现恢复性回升,为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三是连续多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积累了巨大的消费潜能,1~9月,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4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7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14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达到9699亿元,同比增长8.2%。为消费品市场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费预期释放购买力,提供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

(五)限额以上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占零售总额份额加大

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培育限额以上企业,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所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份额也在逐年加大。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数达5216家,比年初净增加413家。无论是限额以上企业数量还是所占比重,均为历史最好水平,说明全省消费品市场仍然保持较为充分的发展活力。

(六)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消费稳步增长

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充分发掘内需的巨大潜力,而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是在农村。“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将继续支撑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增加。扩大农村地区消费要培养新的消费热点,通过政策驱动,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动力。要努力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对农村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把补贴制度长期化、规范化,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要通过社保制度完善释放进城农民的消费需求。逐步落实农民工市民化待遇,有序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和子女教育等基本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基本保障权利无差别,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消费群体。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能够促进农村消费稳步增长。正因为人口基数庞大,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基础。因此,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消费能否增加决定了内需是否真正能够扩大。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无疑将显著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把经济增长带入内生增长、内外需双轮驱动的轨道。从现实情况看,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农民消费仍然主要以生活基本需求和农资消费为主,电脑、汽车等的消费比例仍然较低。正因为如此,农村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收入持续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农民的消费意愿大幅增长。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我省消费动力有所减弱,消费品市场有所趋缓。从以往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特点来看,虽然年末是传统消费旺季,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展开,以及为适应全省自身城市发展的需要,住房市场和汽车消费短期内难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如何尽快找到新的替代消费增长点,是实现消费增长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扩大消费亟须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全省扩大消费战略规划。相关部门要从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意愿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有关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为此,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要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繁荣城乡消费市场,核心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从边际消费倾向来看,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远不如中低收入群,也就是说高收入群体即使提高收入也未必增加消费,而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增加收入最容易直接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因此,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对于增强消费能力非常关键。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居民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实施好收入倍增规划,通过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增强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城乡居民的持久收入水平预期,切实提升持久消费能力。

(二)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是要靠拉动消费,特别是最终消费需求。当前,扩内需、稳增长,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养老、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节能环保型产品也日益成为时尚。因此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信贷消费,适时引导居民将消费需求重点转向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旅游等方面,推动和促进文化消费、旅游消费、节日消费、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

(三)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力推节俭、降低公务消费标准,对消费企业尤其是高端餐饮企业产生较大影响。高端餐饮企业要进一步转变经营思路,调整经营策略,适应节俭、节约的消费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降低消费水平,提供大众化服务,以品牌影响力、优质服务和优美环境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消费。

(四)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激发乡村消费活力

目前,农村消费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城区作为贸易最重要的产出基地,要充分利用城区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服务资源下乡,建立和完善一个高效、低成本、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厂家与商家在农村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农业贸易体系。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交通通信、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鼓励区域内大中商贸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方式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建立新型消费场所,改变农村传统集贸市场,整合农村分散的交易市场,促进农产品进超市、进商场,改善农村市场购物环境。把汽车、住宅、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五)增强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

旅游业具有消费关联性、产业带动性、资源增值性和经济拉动性等特点,对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积极意义。旅游直接消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领域,派生消费涉及的领域更为宽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消费选择空间。云南作为旅游文化大省,要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增强旅游消费在扩大内需促消费保增长方面的拉动作用,给促进全省消费品增长增添新的活力。

(六)保供稳价来释放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欲望

物价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抑制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因。据调查,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物有所值仍然比品牌重要,在物价高位阶段关注质量的同时,商品价格已成为影响消费者意愿的重要因素。居民在物价高位运行下,生活负担明显加重,最终会影响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稳定物价对消费品市场尤为关键,要进一步稳定物价水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继续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要做好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等工作,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消费群体

城镇化发展是提高最终消费需求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在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应加快城镇化步伐、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优化城市结构,是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最大潜力。

(八)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要创新和完善消费政策。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市场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要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尽快提高各种社会公共产品的水平和覆盖范围,包括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性住房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市场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居民后顾之忧,减轻居民未来支出压力,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特别是完善扩大信息消费的配套环境。

(九)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一要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拓宽现代物流发展空间。二要依托互联网电子平台,积极发展网络零售。全省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各种政策,积极建设城市社区网购商品投送公共设施和农村网络代购网点,鼓励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网络零售,构建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引导企业积极转型,不断拓宽新型消费模式。

(作者单位:连桦,云南省统计局经贸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