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城市战略背景下青岛金融对外开放研究

国际城市战略背景下青岛金融对外开放研究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课题组美国当代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提出七项衡量国际城市的标准,第一项衡量标准即为“该城市应是国际主要的金融中心”。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是金融对外开放的良好基础。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课题组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提出七项衡量国际城市的标准,第一项衡量标准即为“该城市应是国际主要的金融中心”。国际城市的形成不具有偶然性,其崛起与金融业高度开放发展存在必然关系。国际城市无不利用金融的高度开放,充当着全球性或区域性资本流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的角色。国际城市战略为青岛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对接国家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优势,在国际城市战略背景下从资源聚集、开放创新、平台搭建、人力建设等方面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岛金融对外开放状况

青岛是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伴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青岛金融对外开放逐步深入,是山东省金融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2014年2月,青岛获批成为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5年3月被国家定位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近年来,青岛利用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落实开放发展理念,面向全球金融中心、国际金融机构开展交流合作,金融对外开放度实现提升。

(一)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长

截至2016年6月,全市外资金融机构34家(表1),其中银行和保险机构各17家,占全省外资金融机构总数的90%以上,居山东各地市之首,列计划单列市第二位。

1992年1月,青岛市第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正式设立。2004年2月,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开业。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青岛外向经济的发展,青岛金融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九五”末开始,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连续三个规划期实现翻番增长(图1)。

表1 2016年6月青岛市外资金融机构情况表

图1 青岛外资金融机构增长情况

(二)积极争取金融创新试点政策

青岛借助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向国家相关部委申请了一批推动金融扩大开放的创新试点政策,主要包括:①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跨境投融资创新政策,在全国首次将QDLP境外投资范围拓展到境外一级市场投资并购和有监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②全国首单中韩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试点政策;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及唯一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机构贷入人民币资金的试点城市;④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试点政策;⑤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跨国企业集团人民币集中运营管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

(三)注重金融人才培养

青岛市金融从业人员约为8.5万。2016年11月,为青岛实施国际化城市战略提供金融人才保障,激发金融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构建国际金融人才聚集高地,青岛市出台《关于青岛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在5年内有重点、分层次引进培养50名金融领军人才、500名金融高端人才、5000名金融专业人才和10000名金融技能人才,争取到2020年,金融从业人员总量超过10万,金融人才数量质量满足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该实施意见将对青岛市打造国内领先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增强金融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青岛注重与国际城市开展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合作,已与伦敦、费城、阿德莱德和新加坡等国际城市就人才培养项目进行接洽,合作方来自知名高校、金融机构及服务中介机构,拟引进项目包括财富管理学院、研究院、企业大学及国际认证考试中心等。卢森堡及香港等国际城市在青岛开设有短期人才培训课程

(四)广泛开展合作并建立合作机制

青岛通过交流互访和专题推介,与首尔、东京、新加坡、香港、台北、伦敦、爱丁堡、日内瓦、苏黎世、罗马、马德里、卢森堡、费城、波士顿、阿德莱德、奥克兰等国际城市的金融及财富管理业界建立联系,与当地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行业协会、交易中介、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监管交流、机构引进、业务合作、科研创新等领域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青岛还与世界500强中的金融机构中国区总部及代表处建立了常态化合作关系。

(五)城市金融业国际声望不断提升

2016年9月,英国发布第2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青岛继4月首次入围后,排名上升33位,列全球第46位,国内上榜城市第4名,金融中心声誉单项排名列全球第二位,“有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15个金融中心排名”列全球第二位(表2)。

表2 第19、2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国上榜城市名次情况表

二、推动青岛金融对外开放的客观条件

(一)地理位置优越

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国际城市的共同特征。青岛地处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海陆交汇地带,是欧亚贸易交流的重要地理枢纽和最佳交汇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开放区位优势。东临太平洋,与日、韩隔海相望,出海与东北亚各国临近,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与东盟国家海路相通。向南可通达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西靠亚欧大陆,连接中国中西部地区及中亚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海大通道,在中国至欧洲的北冰洋航线中占有重要位置。得益于对经贸开放的重视和多年的建设发展,青岛陆运、海运、空运交通设施完备,与其他国家和国内沿线省市经贸来往密切。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是金融对外开放的良好基础。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

金融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后盾。青岛外向型经济要求金融业形成开放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历经近40年的发展,青岛已成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15—2016青岛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年度报告》显示,青岛已经与全球30个国家的37个城市和省州、11个经贸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全国唯一加入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芝加哥市两个“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的计划单列市,是首批中美地方经贸合作试点城市、首批中英地方投资贸易合作重点城市。2016年上半年,累计外贸出口额达到1302.6亿元,增长0.2%,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在全国占比达到2.03%,成为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实现出口正增长城市。在持续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下,青岛外向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国际化和创新活力显著提高,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

(三)金融业发展态势向好

近年来,青岛金融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1.5倍,占全市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2014年6月,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首次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首次跃居山东省首位。2015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0.8倍和0.9倍,接近翻番。2016年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4.21亿元,同比增长8.5%;金融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5%,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6%。2016年,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新增双超千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在计划单列市位列第一。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是全国重点城市唯一连续双降市。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稳步提升,发展态势向好,为对外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四)国际交往密切

青岛重视城市开放,重视国际交往,为青岛金融对外开放提供了便利。自1979年青岛与日本下关市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已与世界六大洲的2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5个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与30个城市、省、州结为“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省、州)”。韩国、日本和泰国在青岛设有领事馆,为青岛和山东及周边省份与韩国、日本和泰国的交流互通提供便利。青岛已经在新加坡、首尔、旧金山、慕尼黑四个国际城市设立境外工商中心。国际直航让跨国交流更加紧密,青岛机场每天都有飞往韩国仁川、釜山,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泰国曼谷的航班,并已开通直飞法兰克福、旧金山、墨尔本和温哥华航线,正在推进开设英国直航。青岛国际机场对51个国家的人员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

三、青岛金融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体系”,将“扩大金融业开放”作为落实该项工作的首要举措。10月,上海市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从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提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长期以来,受金融对外开放主要取决于中央决策部署等思维的影响,青岛对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对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视程度,没有充分认识加快金融开放对青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金融对外开放还没有形成较为具体的推进方案。在资源聚集上,重视引进国内金融机构,重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中,重视引进外资加工制造业等企业,忽视金融业的定向招商。在金融机构内部,对海外业务为拓展的重视程度普遍低于国内业务,在工作人员配置方面对国内业务有明显倾向性。

(二)政策力度仍需加大

2015年10月,上海市印发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聚焦金融对外开放提出先行先试政策40条,拟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优势,全面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自设立以来,虽通过一事一报通道取得60项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但对金融开放的实际推动力度不大,也未能聚焦金融开放进行专项政策争取,开放所需政策支持明显不足。青岛与上海相比,金融开放基础存在差距、战略定位亦不相同,但应充分把握国家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借助财富管理试验区平台,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支持政策的争取力度。

(三)开放力度亟待加大

现已在中国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有外资银行、外资财务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截至2015年底,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和代表处。青岛仅引进了其中10个国家(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金融机构。瑞士、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意大利、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非等已在我国设立金融机构的国家,尚未在青岛开设机构。从大洲分布来看,青岛引进的外资机构19个来自亚洲,11个来自欧洲,3个来自北美洲,1个来自大洋洲,分布差异较大,对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开放力度亟待加大。

(四)外资机构亟须壮大

2015年末,上海设有外资法人银行22家、外资银行分行74家、外资银行支行141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全国占比超过20%。截至2016年6月,青岛外资金融机构共有34家,数量低于北、上、广、深等金融业一线城市,若与国外国际城市的该项指标相比,差距更为明显。青岛外资金融机构的实力较弱,尚无法人机构,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深圳、宁波、大连、厦门均有法人外资金融机构。34家外资机构中,还有部分机构尚未在青岛或其业务所辖地域范围设立分支机构,对青岛外资金融发展拉动不足。

(五)国际影响力有待增强

在青岛的具有海外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总部均设在北京,在青岛的大多是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的分支机构,国际影响力不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方面,全市已有25家,但机构自身规模尚在发展中,仅青岛银行2015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是全省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银行,其余法人机构海外上市时间表尚不清晰,国际影响力有待增强。

(六)人才建设亟须加强

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起步较晚,2008年才有金融机构陆续开始大规模推行国际化,经验累积不足10年。2015年末,随着青岛银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青岛本土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开启。金融国际化需要金融复合型人才作支撑。金融复合型人才指既懂金融业务和国际惯例,又了解东道国法律、政治文化习俗,具有丰富国内外金融服务对接经验,及丰富产业与金融资源整合能力的金融人才。青岛金融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如果进一步考虑从业人员的服务质效等其他方面,青岛与开放程度高的国际城市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七)金融软实力有待提升

尽管青岛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综合排名上升33位,但与伦敦、纽约、东京、上海等国际城市在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三项软指标的得分和排名均有较大差距,表明青岛与国际城市相比,金融软实力还不强,金融服务和监管的水平有待提高,金融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包括金融创新水平、金融市场体系发育程度、金融企业治理机制、金融社会环境、金融监管能力、金融开放度、金融文化在内的金融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国际城市战略背景下青岛金融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青岛应积极参与国家金融对外开放进程,牢牢把握国际城市战略及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机遇,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外开放,聚集优质资源,提升金融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

(一)制订青岛市金融对外开放总体规划及行动方案

结合《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及《青岛市“十三五”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推进方案》,制订青岛市金融对外开放总体规划及行动方案,明确青岛市金融对外开放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阶段目标、重点方向、具体措施以及工作机制,为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做出有效指引。总体规划行动方案要与青岛的国际城市战略定位相衔接,与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相衔接,充分考虑青岛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总体规划与行动方案,为金融服务主体和客体等以明确指引,实现预期开放效果,加速推动国际城市战略实施。

(二)加速金融资源聚集

1.加大未引进机构国家的对接力度

从2016年6月青岛市外资金融机构情况看,青岛引进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在大洲分布上差异较大,对欧洲的金融机构引进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北美洲、大洋洲的金融机构引进工作仅处在初级阶段,外资金融机构整体水平离国际城市的标准差距较大。青岛应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以及国家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政策机遇,加大对未引进机构国家和地区的宣传推介,通过市领导出访、境外使领馆及工商中心,多渠道邀请金融机构来青岛市实地考察营商环境,吸引法人金融机构业务总部或区域性管辖金融机构落户青岛。

2.定向招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组织

“十三五”期间,要注重开展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组织的定向招商,加大对美银美林花旗、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莱、巴黎银行、东方汇理、瑞信、瑞银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深入对接,加强与欧洲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国际知名交易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已在中国注册法人机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金砖国家开发银行(NDBBRICS)、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等进行积极对接,探索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稳定合作关系后,可通过上述组织与更多国际监管机构、国际行业组织、国际同业机构、商业机构等建立联系,积极引进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办事处等。

(三)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1.鼓励金融机构开放创新

青岛金融发展将法人金融机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三五”期间着力通过新设、引进、重组、整合等方式培育与本地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的法人金融机构。着力建设法人金融机构集群的同时,应注意引导机构不局限于国内市场竞争,适时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业务带动机构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支持青岛法人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青岛法人金融机构在境内外上市。

支持在青金融机构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开展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推进与境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在资本、业务、技术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建立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支持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与韩国柯斯达克市场交流合作,吸引韩国企业挂牌上市,并逐步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争取发展成长为亚太地区国际股权交易市场。

2.争取政策、业务创新突破

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在“十三五”期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的良好时机,以财富管理试验区为依托,探索开展跨境财富管理业务,扩大人民币在跨境金融服务中的使用,争取国家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试点,争取在境外投资汇兑限制、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等方面实现突破。

探索财富管理试验区争取第二批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业务试点,进一步提高资本账户开放水平。主动适应公众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支持设立跨境基金,发挥试验区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人民币投贷基金等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提高基金跨境投资和全球配置能力。

支持本地优质企业“走出去”并购境外优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债权和股权融资,利用境外资金开展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推动青岛市跨境投融资业务发展,拓展国际金融市场。鼓励大型跨国企业以青岛为国内资金调拨中心。支持培育区域跨境支付系统,开发辐射亚太地区的支付服务和产品,扶持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筹办具有覆盖亚太地区的支付服务组织。

加快建设青岛邮轮母港国际金贸中心建设,依托青岛邮轮母港及邮轮经济产业链,引进国际领先金融企业,培育跨国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先行先试。

(四)着力搭建合作平台

2016年夏季中国财富论坛活动在青岛市成功举办,国内外金融业界代表反响强烈。中国财富论坛活动成为青岛的又一张国际名片。青岛市应着力打造以高端金融论坛活动为媒介的国际宣传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青岛国际城市地位逐步提高,逐渐成长为举行国际金融对话交流的中国首选城市。

金融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注重打造国际高端商务活动平台,推动金融开放与青岛市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健康、教育、影视、会展、时尚消费品零售、高档汽车、航空与邮轮游艇相关的高端商务活动平台,通过上述平台加强与境外交流合作,注重金融服务续航跟进,催生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推动金融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国际城市战略的推进,金融开放度将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引进来”与“走出去”步伐加快,金融复合型人才需求将日益旺盛。金融开放发展需要优秀人才队伍作支撑。

1.环境优化

一是建立并向中国标准技术委员会申报金融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需要一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议由青岛市人社局牵头,会同市金融办、一行三局、有关政府部门、机构和高校,广泛吸引市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制定金融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议借鉴国际标准及认证体系,制定评价维度和维度要素,由第三方权威机构整理综合评价的维度要素、权重以及测评方式,形成国际互认的金融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政策支持。把《促进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关于青岛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中对优秀金融人才的各项补助政策落到实处。在金融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青岛市金融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评价、激励相关政策服务体系。在政策服务体系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吸引国内外金融复合型人才向青岛汇聚。

2.培养为主,引进为辅

一是增强自主培养能力。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学习需求包含但不限于金融、投资、法律、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外语等。建议对进入青岛的国际教育培训机构资源进行科学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结合办学机构专业特长,为学员提供除金融外多个相关专业及国际先进案例学习服务,有利于青岛市金融从业人员复合型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金融对外开放对人力资源的配置需求,更能使机构资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建立良性健康发展格局。

二是加强人才交流引进。依托国家“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从国内引进金融、法律等高端人才,投身青岛市金融建设。通过市场手段,采取整体引进、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探索建设全国性人才交流市场,促进机构与人才双向互动交流,吸引人才落户,激发金融人才配置活力。

课题组组长

周祖磊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

课题组成员

李嘉晓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

李 鸣 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李 洋 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刘 博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

薛雅文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

王 蕾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