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现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等概念的区别

非现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等概念的区别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必要性”是一切发明和发现的真正动力。因此,也有人提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它的缘起大约与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关。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知识产业成为社会经济龙头产业的经济

“必要性”是一切发明和发现的真正动力。

我们提出“非现场经济学”这个新概念,不是为了玩弄文字游戏,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真正地直观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性。

“非现场经济”的发现和“非现场经济学”的提出,同样也是新的时代必要性所决定。

由于“智能生活”时代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ICT和其他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知识进步和知识叠加的结果。

因此,也有人提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知识经济”这个概念。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

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它的缘起大约与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关。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把知识积累看作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效益,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重点地投射到人力资本上。他认为,特殊的、专业化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者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这些研究,使人们对知识与经济的关系产生了全新的认识。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其中所述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份报告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发展宣言——人类的发展将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教授按照要素结构法将知识经济定义为: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是以人力资本为基本要素,以人的智慧为主要增长来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知识经济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艺术和科技创新四个领域,其共同特征是脑力劳动和生产创新,学校、医院、艺术院和研究院是知识经济的主要领域。知识经济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只是到了现代由于教育、医疗的进步,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先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是知识经济的起点,正是教育的进步才使人类具有知识,并转化为人力资本,创新科技,使用生产要素进行生产过程,创造经济增长。相比之下,人的智慧是无限的,知识经济增长也变得无限。不仅如此,知识经济是无私的,一个人把自己的知识告诉别人,并不减少自己的知识。目前,季铸教授正带领他的团队在知识经济领域中前进,一方面撰写结构主义系列著作《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经济学》、《政治学》,用一个函数把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设计完成了《城市智能管理系统》、《中国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人们可以随时看中国经济的运行变化,并给出逻辑对策,中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中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在其所著的《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和《对称经济学丛书》中第一次提出并加以系统的阐述。只有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科学的知识经济学,知识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

现有的知识经济学实质是知识产业学,以联合国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为基础,对以知识为对象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作了较系统的阐述,是把知识经济学纳入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只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增加了知识这一要素,或突出了知识这一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在观点和方法上并未超出传统经济学窠臼。

知识经济的“知识”,是一个已经拓展的概念(摘自百度百科)。它包括:

1)知识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知识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3)知识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等。

4)知识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以便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也就是关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知识产品微成本扩散的共享性,使知识产品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就是知识经济全球性的根本原因。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对照这些理论笔者在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原本就是一部知识积累的历史,人类所有经济的历程都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历程。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知识经济”其实涵盖了整个人类经济的发展史,那么再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来反映人类历史的某个特定阶段是否合适呢?

笔者认为:今天这个被我们称作“知识爆炸”的时代,仅仅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类知识发展的某个阶段而已,我们后面的几百年、几千年或再上亿年,那时的社会经济又会是怎样的形态?

就我们现在的主观判断来说:是“我们不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是人类知识经济的积累所形成的。也许还有更大的“知识爆炸”在其后的数百年、数千年、数万年……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出:用“知识经济”来概括一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就显得不太适宜了,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陈世清教授曾经这样描述:五度空间观是智慧经济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是智慧经济学。

智慧,就是创新性知识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知识产业成为社会经济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智慧经济,强化了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了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智慧经济,是已有的知识经济的升华,使知识经济成为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的新的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智慧经济的新的经营模式是对策。智慧经济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对称。智慧经济的新的发展目标是和谐。智慧经济,创新性知识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创造-创业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再生是经营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把它们统一起来组成有序结构的完整形态是智慧经济形态。

和谐经济,是智慧经济形态的功能。以往的知识经济侧重人和自然的对称。以往的智慧侧重人和人的对称,智慧经济则是两者的统一,在突出创新和创意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经济中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所以智慧经济的经济形态比原有知识经济的经济形态更完整全面。智慧经济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经济,但智慧经济概念的提出使知识经济的概念全面化、系统化、功能化、可操作化,使知识经济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新的经济形态。(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丛书》、《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为了能在知识经济的“共性”下,更准确地反映这个时代的“个性”,笔者首先赞同陈世清教授对智慧经济与知识经济关系表述。

同时,笔者进一步以为:这个时代的智慧经济,我们可以具体化描述为:

“互联+物联+云计算+智能终端”=“智慧体系”。

这个“智慧体系”就是人类知识进步的结果,是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不断积累的产物。

智慧经济是由知识支撑起来的,这个共享体系几乎完全是知识的堆积,仍然是人类整个知识进步历程的结晶。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只有这种智慧的结晶应用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进步含义。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出:

“智慧体系”在特定生活时代中的应用体现=“智能生活”。

这是人们生活品质的进步,承载的是更为精彩的现代生活内容,体现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时段不同精彩的品质生活,是科技成果的人性化整合应用与民族文化内容的相结合。其表现在中国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定区域里,则是:

“智能生活”+“中国软智慧”=中国式的“智能生活”。

换句话说:中国的“智能生活”是:由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共同搭建的人工“智慧体系”,在特定的中国文化生活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这个高品质的生活已经开始来临,并已经或即将对我们以往的生活模式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变革性影响。

这种中国智能生活的到来必定带来中国经济的新现象,因此我们还用“知识经济”这个具有共性特征的概念,就很难全面反映这个特定的“技术+特定生活+特定文化”的智慧经济时代的个性特征了。

与此同时,社会上还流行“数字经济”、“新经济”等概念,笔者认为这些概念的提出都无法完整概括和直观地反映出当今这个时代特征。

“数字经济”概念也只能反映智慧经济时代中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一个方面,无法概括整个智慧经济的全部内容。

而“新经济”概念更是个抽象概念,仅仅是表述了“进步”的含义,什么时代的进步?进步在哪?这些都无法直观地反映。

因此,“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等这些概念,均存在着或多或少地仍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的情况。只有智慧经济这个概念才把抽象的概念与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智慧经济是这个时代特征的概括。

智慧经济高度概括了新时代社会经济的本质,其展现在我们直观的社会实际活动里,却是表现出了“非现场活动”加剧的现象。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由“非现场活动”带来的“非现场经济”现象,已经成为了这个智慧时代最直观的社会现象。

“非现场经济”是智慧经济时代里最直接、最真实、最典型、最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智慧经济时代的“个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这也是“非现场经济”与普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等概念最核心的区别点。

“智慧经济”概念主要是具有时代性划分的功能,而“非现场经济”则侧重于表述这个时代里最典型的经济现象。

因此,用“非现场经济”概念来反映智慧经济时代的社会特征是非常必要的。“非现场经济”概念直观地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个性特征,准确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最普遍、最典型、最具代表意义的社会经济现象特性。

而“非现场经济学”正是对这些在智慧经济时代里,“最普遍、最典型、最具代表意义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