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权力的内涵及特征

领导权力的内涵及特征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参与论将领导权力定义为一种参与,认为领导权力以参与为核心。支配论把领导权力界定为一种起控制作用或强制作用的支配力量,并认为这种支配力量是领导权力的核心。源于组织的领导权力具有强制性、有限性、单向性和后果性的特征;源于个人能力的领导权力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二、领导权力的内涵及特征

权力作为领导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常用来定义主体所拥有的影响客体并实施指令或做一些他们本不会做的事情的能力,达成权力持有者的目标或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的能力。权力是指权力主体凭借被赋予或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使权力客体服从于自己的一种能力和力量。

(一)领导权力的内涵

在西方语系中,“权力”的英文是power,意为“能够”、“能力”,引申为人或物影响其他人或物的能力和力量。汉语“权力”的词源含义比较复杂。在汉语中,“权力”往往被简称为“权”,二者是同一概念。就“权”的词源含义来说,原本指一种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亦即秤锤和秤,引申为动词,表示衡量。可进一步引申为社会人际关系,“权”便因其能够称物平施、决断轻重而具有某种控制力、影响力、能力和力量之意蕴。“权”与“力”合起来构成“权力”一词,无疑使这种意蕴显示出来,表示一个人影响、控制他人的能力和力量。可见,无论国内外,权力的含义说到底都是指影响,表示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能力和力量。

由于领导权力往往直接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问题,因而这一方面的研究往往根据不同的政治需要和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权力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一般来说,可以将有关领导权力的定义的研究归类为参与论、能力论、关系论、零和论、控制论、支配论和糅合论等。

参与论将领导权力定义为一种参与,认为领导权力以参与为核心。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哈罗德·拉斯韦尔,他意识到决策涉及严厉制裁的政策制定,领导权力就是参与决策。正是通过参与具有制裁性质的政策,领导者拥有了支配被领导者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就是领导权力。

能力论把权力定义为一种领导能力,认为领导能力是领导权力的核心。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把领导权力看做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他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行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

关系论把领导权力定义为领导过程中的关系,认为这种关系是领导权力的核心。《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领导权力定义为“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

零和论从相排斥的意义上给领导权力下定义,认为领导权力是一个人或群体所拥有的支配他人或群体的力量。掌握权力的人或群体可以在损害、牺牲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标。

控制论把领导权力定义为领导过程中的控制行为,认为这种控制是领导权力的核心。美国学者彼得·布劳在其著作《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曾指出:领导权力是通过否定制裁而施加的控制。

支配论把领导权力界定为一种起控制作用或强制作用的支配力量,并认为这种支配力量是领导权力的核心。赞成这种观点的人不少,例如:让娜·赫茜把领导权力定义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各种人和物;马里顿在《民主与权威》一书中把领导权力看成是一种支配力量,认为支配的主体是通过领导权力去强迫被支配的客体。

糅合论把领导权力的定义界定得比较宽泛,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单从某一个方面是无法划定领导权力的界限的,必须将其与其他概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正确把握领导权力的内涵。例如:罗伯特·A.达尔在《现代政治分析》一书中就把“权力”和“影响”两个概念交替使用,把权力影响力、权力控制、权威、说服、强权、武力、强制等与权力相关的概念糅合到一起,统称为“影响力术语”,用以表达权力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把领导权力定义为: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对组织成员施行的强制性影响力和制约力。任何一个领导者都需要有职有权,这是保证领导有效性的必要条件。领导者作为权力拥有者,他要凭借手中权力产生控制力,这种力量是一个组织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因为,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纪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领导者运用自己的合法权力。

(二)领导权力的特征

领导权力既然来源于组织和个人能力,领导权力的特征也可以从组织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总结。源于组织的领导权力具有强制性、有限性、单向性和后果性的特征;源于个人能力的领导权力具有相对性的特征。它们的每个特征都反映了权力内在的规律性。要想正确有效地用权,必须对领导权力的特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在其规律性的指导下,按其客观运行的要求操作,才能用好领导权力。

1.领导权力的强制性

领导者可以要求被领导者必须服从自己,对违背组织目标的行为可以通过命令、纪律警示或者批评、惩罚等措施迫使该行为扭转。权力的强制性是维持一个组织的统一所必需的,但同时也能造成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对立情绪,甚至对抗的关系,所以领导者使用权力的强制性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2.领导权力的有限性

权力是有限的,它的限度主要来自资源、社会心理机制和接受范畴三个方面。资源的限度决定了领导者用权的程度与方式。每个领导者所能掌握和调控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当领导掌握的资源多于大家的各种需求,则领导者对权力的应用就较为自如;反之,对权力的运作便可能较为复杂和困难。社会心理机制决定了领导者用权的深度与广度。社会心理机制在很多时候表现为多数人认可的一种习惯模式,比如人们对数字“8”的偏爱,对数字“4”的敬而远之。社会心理机制一旦形成,再大的权力也很难使它立即改变。接受范围决定了领导者使用权力的方向和方法。接受范围取决于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感情,自身的能力和对领导指示的认知。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有问题都会影响领导权力的贯彻落实。

3.领导权力的单向性,即权力的不平等性

掌握权力的领导者在使用权力的过程中是积极的、主动的,也是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实现过程,而被领导者在接受权力的时候往往是消极的、被动的,甚至要放弃自己的要求或价值来服从领导的命令和价值,两者之间是不平等的。可是谁愿意接受不平等呢?如果广大被领导者一致感到在领导者的领导下不平等,那么这一领导活动就没有办法展开。所以领导者必须具有最基本的能力和服务精神来遏制这种不平等性。如果领导者的能力比别人强,能够说出别人想说而说不出的话,能够做到别人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而且领导者掌握了权力不是为自己谋利益,而是为广大没有权力的人服务,那么权力的不平等性就能被有效遏制。

4.领导权力的后果性,即权力能够导致有利或有害的结果

当领导者用领导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时,腐败就会产生,腐败就是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权力的滥用。权力的使用是否会导致腐败,关键在于它是为公还是为私,所以防止腐败的主要途径就是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以减少它对满足个人私欲所提供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端正领导者的用权价值观。当对权力制约的制度化建设比较健全时,领导者能自觉有效地贯彻规范要求,腐败就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5.领导权力的相对性

领导者的能力、才能等素质的高低是相对于形势和被领导者的要求而言的。如果领导者能够不断提高自己,以符合被领导者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就可以说该领导者的素质是高的,反之则不然。领导者的素质必须不断接受这两个变量的检验,因为被领导者和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领导者的能力、才华必须不断提高。

领导权力是以上五种特征的统一,科学运作权力就必须综合考虑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得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