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张照片的回忆

一张照片的回忆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张照片的回忆朱家德去年金秋时节,看到新民晚报刊载的举办上海首届福寿杯“亲人”老照片征集大赛的启事,我翻出母亲留下的老相册,挑选了上海沦为“孤岛”期间,时任中华职教社第四补习学校教员的母亲颜逸清,组织带领女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一张合影,送照相馆扫描复制后加上一段文字说明,通过电子邮箱发了出去。

一张照片的回忆

朱家德

去年金秋时节,看到新民晚报刊载的举办上海首届福寿杯“亲人”老照片征集大赛的启事,我翻出母亲留下的老相册,挑选了上海沦为“孤岛”期间,时任中华职教社第四补习学校教员的母亲颜逸清,组织带领女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一张合影,送照相馆扫描复制后加上一段文字说明,通过电子邮箱发了出去。一个月后,相继接到主办方新民晚报摄影部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的来电,告知经专家严格筛选评审,我投送的照片荣获大赛的最高奖项——特别大奖,并点名我代表全体获奖者在12月18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发言。出席颁奖典礼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这次大赛的意义,认为入围的老照片都“很有滋味,很有品味,很有意味”,还特别提到获得特别大奖的照片,认为集中体现了他所概括的“三味”(滋味、品味、意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人民网、东方网、凤凰网、新民晚报、新闻晚报等主流媒体竞相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且都不约而同地将这幅照片放在主要位置或做重点报道。

无心插柳意外中奖,我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反复思考个中原因。获奖感言中我强调:今日有幸站上领奖台,自己只不过是获奖的一名代表而已,荣誉首先要归于照片中的主人公——母亲和四补校的学生们。

抗战爆发那年,适逢母亲高中毕业。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日寇铁蹄蹂躏,她怀着一腔爱国热忱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经友人介绍,成为中华职教社第四补习学校的一名教员。据母亲回忆,当年中华职教社附设的七所补习学校中,就数四补校规模最大学生最多,要说原因,除其占尽交通便利校舍宽敞的地利外,更得益于“人和”。学校以“有教无类”为宗旨,开办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和职业专修课程,从初中到大学设置130多个班级,从清晨六时到深夜十时终日授课不断。但凡有志求知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报名且收费低廉,还可任意选择需要的学科和方便的时间到校学习,因此广受各界欢迎,学生最多时逾五千,以各行各业的职员、店员、学徒和失业青年为主,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强的上进心,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要用功得多,从不轻易缺课。四补校有教职员工百余名,多为爱国知识分子,地下党员也不少,个个精神饱满循循善诱,从不迟到早退,没有寒暑假,尤其学期开始和结束前后,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4小时,往往从清晨忙到午夜,还主动担任学生课余研讨会、座谈会、讨论会的指导。校内进步倾向浓厚,民主气氛活跃。在黄炎培老先生的感召和地下党的引领下,四补校以抗日救亡为主课,经常组织学生上街义卖募捐救济难民,慰劳伤员支援前线,还向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热血青年。作为学校女同学委员会的负责人,母亲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和核心人物之一。震惊中外的“四行保卫战”打响后,她多次率领女学生,携带募集来的慰问品与药品,深入八百壮士驻地慰问,为官兵们浆洗缝补衣被,书写战地家书,表演小品节目,和官兵们同唱抗日歌曲,同吃一口大锅饭。抗日名将谢晋元将军和八百壮士之一、上尉连长雷峰都曾亲笔给母亲题词。虽然受历史条件所限,母亲没能留下慰问活动中的照片,但从她与学生们组织慰问活动前后的合影中,我们也可瞥见一斑:当年母亲20来岁,照片中的女学生与她年龄不相上下,国难当头巾帼有责,人在课堂心系前线,她们身着素色旗袍,短发布鞋服饰简朴装束淡雅,眉宇神情间充溢着青春气息和爱国热忱,今天看来仍然非常真切令人感奋。荣誉还要归于那位不知名的摄影师,正是他(她),以敏锐的目光,抓住最能表现这批热血青年精神风貌的一瞬间按下快门,为后人留下了20世纪30年代中华职教社爱国师生风华正茂同仇敌忾的真实写照。

母亲虽然在四补校任教前后不过四五年,但对中华职教社怀有深厚的感情,数十年来一直和当年的师长同事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将雁荡路上的职教社总部视作“娘家”,经常会去走动。记得母亲耄耋之年,时常翻出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和其他史料,给我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她特别希望我能协助她,抓紧有生之年将当年在四补校期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所经所历记录下来整理出来,留与后人永志不忘。2005年海内外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时年88岁高龄的母亲还在家中接受了上海电视台和浦东时报的专题采访并召集尚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四补校学生,应邀参加了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旧址举办的电视直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节目——永恒的纪念”。孰料次年初夏,母亲不慎失足摔跤,两度住院开刀并发糖尿病症,从此一蹶不振,不到两月即撒手西去,长眠在她生前亲自选定的安息地,也是这次大赛的承办单位和颁奖典礼的举办地——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

颁奖典礼开始前,我和家人带着刚领到的《“亲人”老照片征集大赛作品集》前去祭扫了母亲墓,禀告她老人家活动的始末和评选的结果,站在墓碑前,我特别想告慰母亲大人的是:她念念不忘的整理抗日救亡史料的未竟夙愿,不仅我一如既往在替她继续了却,今天,更有新民晚报、新民网、上海摄影家协会和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通过策划组织这次大赛和举办展览,向千千万万的新民晚报读者和网民、市民,展示那段不可忘却的岁月中,以中华职教社为代表的年轻爱国师生的时代风采与爱国情怀。

相信母亲在天有灵,闻之一定会无比欣慰!

img2

抗战爆发那一年,母亲颜逸清正好高中毕业。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日寇铁蹄蹂躏,她怀着一腔爱国热忱,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成为爱国元老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教社”第四补习学校的一名教员。

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学校以抗日救亡为主课,经常组织学生上街义卖募集资金,救济难民,慰劳伤员,支援前线,还陆续向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热血青年。作为校友会的负责人和妇女班的教员,母亲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和核心人物之一。

震惊中外的“四行保卫战”打响后,母亲多次率领学校爱国女学生,携带募集来的慰问品与药品,深入八百壮士驻地慰问。她们为官兵们浆洗缝补衣被,书写战地家书,和官兵们同唱抗日歌曲,同吃一口大锅饭。慰问出发前,母亲(前排右起第二人)与她率领的学生留下了这张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