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矢志忠贞职教社的张雪老

矢志忠贞职教社的张雪老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矢志忠贞职教社的张雪老张展文[1]父亲的一生,除了童年及求学年代外,毕生致力职业教育事业。1953年后,他终于回到自己十分喜爱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工作了,直至1988年2月逝世为止,始终为着职业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于是他不顾年迈体衰,日夜操劳,为恢复上海中华职业补习学校而多方奔走。

矢志忠贞职教社的张雪老

张展文[1]

父亲的一生,除了童年及求学年代外,毕生致力职业教育事业。我这篇短文并不想罗列他的工作全过程,只打算列举几件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来记叙他老人家对职教社的一片赤胆忠诚。

父亲晚年,长期居住在上海市淮海中路542弄一栋楼房的五层楼上,在那病魔缠身又无电梯情况下,看病外出诸多不便。家属意欲调换个居室,他却坚决反对,并激情地说:“你们谁知我对职教社有多深情感?我住在五楼有多好呀!每日里高高兴兴地站在阳台上,一眼就能看到职教社的大楼,听到那里的钟声[2],宛若我也就置身其中了,其乐何如!”

父亲一离开学校大门,就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徐公桥乡村改进讲习所学习,并且立即得到黄炎培、黄齐生、江问渔诸恩师的赏识和器重,结业后便安排主编《救国通讯》。这方面情况,他在《竭智殆精于国讯》一文中有过较为详细的阐述,这里我要补充说明的一件事是上海沦陷日寇之后,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诸先生及家属均撤至大后方重庆,只留下父亲一人在“孤岛”上海,父亲还在租界里坚持继续出版二期临时刊。上海沦陷后,日寇加紧迫害主张抗日出版物,采取软硬兼施伎俩来对付《国讯》及编者。首先妄图利用编者改变立场为其服务,指使一位在职教社初创时参加工作后来变节者来游说“只要在《国讯》社论上连续写三篇鼓吹‘大东亚共荣圈’的文章,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可配给一辆小汽车使用!”还说这是日军司令说的。此事被父亲严词拒绝后,这位长袖善舞的变节者又恶狠狠地传达日军的意旨说:《国讯》发行地址在职教社,将会影响职教社存在。父亲不顾个人安危,把发行地址迁移至自己住地——吕班路,坚持原则,继续出刊,最后,日寇图穷匕见,扬言要逮捕编者,父亲在友人忠劝下,只得在长乐路租了一间亭子间暂避,并奉黄炎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命,毅然于当年12月在《申报》和《新闻报》上宣布停刊,随即取道浙江前往重庆。

1941年夏、秋之交,父亲的中学时代同学好友罗列,曾任国民党军嫡系胡宗南的参谋长及第一军军长,后来又担任台湾陆军总司令,亲临父亲重庆住处相见。他出于乡亲情谊,诚恳邀请父亲去西安军队工作,并说职教社工作不能当做资历,他早已替我父亲仿造了资历证件“目前是中校秘书头衔,先在军需处工作,候机再设法提升。”

在当时一般人看来,那是绝好的升官发财机会,真是求之不得。父亲却委婉地说道:这么热的天气,我穿短袖衬衫,短裤子、镂空皮鞋,还热得汗流浃背,如果到了部队,担任中校军需工作,一定要穿得像你现在差不多——长筒靴、斜皮带、全副武装,这我怎么受得了啊?罗列听后,只好哈哈一笑,不了了之。

1943年春,父亲的堂内兄轰开一设宴招待他的好友袁观新,并请父亲作陪。袁刚从法国留学回来,并担任贵州省民政厅长,席间突然问父亲:“愿不愿意当县长?”父亲故意装作没奈何地说道:“现在物价飞涨,县长只有那么一点薪俸,我拖儿带女一大群,生活怎么过得了?”袁观新当然不便明说当县长可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只得敷衍几句罢了。

从以上二事可见,父亲一生不为名、不为利,高官厚禄不动心,一心向着职教社。后来他不得已去了中国航空公司工作,乃为生活所迫,且事先征得黄、杨二师的谅解同意,一方面相约今后仍要回职教社工作的,另一方面继续为《国讯》写稿和担任编委工作。即使在中航工作期间,为党、为解放事业,为职教社也做了不少有益工作。

上海解放初,父亲也曾在上海市税务局工作过,乃是应职教社原补校晨班学生、局长顾准及副局长王纪华之邀聘,担任局长助理并主编《税务通讯》。1953年后,他终于回到自己十分喜爱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工作了,直至1988年2月逝世为止,始终为着职业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

文革”期间,党的统战政策被大大扭曲,职教社和父亲都难免受到冲击。1978年父亲被迫退休(后改离休)。他勤勤恳恳为里弄服务。后来他负责社史编写,在一个仅仅几平方米的三角间里,与许亨朗、金兆基、陆亚东等职教社同仁搜集、抢救、整理和出版了宝贵的社史资料。他不要任何补贴,有时甚至在自己家里开会,废寝忘食地撰写了十几篇约3万字的文章,其中《回忆周总理对职教社的热情帮助与关怀》一文就刊登于《社史》之首。

粉碎“四人帮”后,父亲预见到发展经济必定出现人才短缺问题。于是他不顾年迈体衰,日夜操劳,为恢复上海中华职业补习学校而多方奔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在1980年8月补校得以恢复。他满怀激情地亲自参加挂出了校牌。补校复校报名的人非常踊跃,第二天就大大超过了原来的招生计划,不得不紧急停止报名。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保障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上海《文汇报》曾刊登了《不花国家一分钱,退休教师办学校》一篇通讯报道,对职教社恢复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的办学方针和办学人员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复校期间,父亲还谢绝了担任补校兼任校长、享受工资补贴的意见,并表示致力恢复补校不过是根据社会需要尽自己一份力量而已。

父亲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把精力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奉献给职教社,并且半个世纪以来始终不渝。

【注释】

[1]作者:张雪澄之子。

[2]指上下课的钟(铃)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