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体育赛事的本质性经济特征

体育赛事的本质性经济特征

时间:2023-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体育赛事的本质性经济特征体育赛事的本质性经济特征可从产业、产品、成本结构、生产要素构成、交易等方面进行归纳。2.赛事一旦确定,体育赛事中大多数类别产品的供给数量是确定的。而赛事的收入中转播权、广告权、特许使用权的销售收入要占较大比重,因此赛事的成本支出比例与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是非对称的。

一、体育赛事的本质性经济特征

体育赛事的本质性经济特征可从产业、产品、成本结构、生产要素构成、交易等方面进行归纳。其经济特征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以下将列举目前已认识到的本质性经济特征。

(一)产业角度的经济特征

体育赛事归属第三产业中的体育竞技表演业,因而自然有服务业和表演业的特征。

1.服务业的特征。这是体育赛事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而与制造业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区别。

(1)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触性。这是服务业与有形产品生产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服务作为一个产品,其主体是无形的。例如体育比赛,可看,但形态不固定,也不可触摸。服务的其他特征很多都是由此引起的。

(2)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服务是由服务者以某种形式直接作用于服务对象而产生,没有服务对象也就不存在服务。因而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与有形产品,如冰箱、汽车可先生产后销售再消费不同。由此带来服务的不可存储性和服务产品的不可移动性,服务存在顾客到服务地点接受服务的问题,而不是存在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问题,即服务是顾客或服务者的人员转移,而有形产品是实物的移动。因此,服务半径是服务业必须考虑的问题,相对而言有形产品的销售范围就可能较大。

2.表演业的特征。同其他服务业,如金融、餐饮、宾馆,包括体育场馆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不同,体育赛事属于表演业,这一点同文化演出有相同之处。表演业是用表演者或体育的竞技者的现场表演及其演出信息传递作为主要产品的服务。其本质性特点有如下五个。

(1)价值基础是演出引起的观众兴趣和观众注意力的累积。观众的兴趣越高,观众的人数越多,演出的价值就越大。没有观众就失去演出的价值。

(2)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容易产生明星。

(3)时效性和累积性。这是演出具有的信息特征造成的。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的反应。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信息也是不断变化的。比赛的现场表演和直播结束后信息的新颖性就失去了,信息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累积性是指新的信息要依靠人们原有的知识系统,由原来知识对新知识重新加以比较、处理,因此同一演出信息对不同的人有十分不同的效果。比如观众看比赛,有的是因为未看过,图新鲜去观看;有的是老球迷,为了看某位球员的表现和技术动作有无改进而去看比赛。这就是累积性在观众需求上的反应。

(4)作为一种享受的需求,观看演出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一般而言有较大的需求弹性。

(5)观众在演出或比赛结束后通常会给出精彩或不精彩、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这是观众对表演质量的主观评价。这种评价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比赛而异,因此对比赛的质量评价相对于有形产品,包括宾馆等的服务质量评价主观性更大,造成总体评价的波动和不同人之间的离散程度大。

3.体育竞技表演业的特征。体育比赛与文娱演出的区别有如下三方面。

(1)具有较强的悬念性、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娱演出通常有剧本,剧中的情节和结果,观众事先知道。体育比赛没有剧本,只有竞赛规则,在此规则内竞技者可任意发挥,因此比赛无论是过程和结果都有不确定性,使观众产生悬念,从而提高了观众的兴趣。此外,文娱演出观众也会因演出的情节而感动,但一般不会长久,也没有自认为参与其中而获得胜利的喜悦和失败后的悲痛,故文娱演出观众一般没有或很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体育比赛中一部分观众甚至自认为是球队的一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影响他们对比赛的消费。

(2)体育赛事最终一定会有公开的排名,这种排名实际上给予竞技者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而纯粹的文艺演出(指不进行比赛的文艺演出)不具有这种特性,所以比赛的竞技者一旦获胜,无形资产价值会成几十倍地增长。

(3)由于赛事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给博彩提供了素材,因此竞技体育往往与博彩或赌球相联系,甚至出现因赌球而控制比赛的不健康现象。

(二)产品角度的经济特征

1.体育赛事产生的不仅只有一种产品,而是一个产品包。基础产品是竞技表演(门票),衍生产品有电视(含网络)转播权、广告权、标记特许使用权、纪念品。其中门票和纪念品的大部分需求者是个人,为了获得观看或收藏的效用,小部分的需求者是企业或单位,目的是公关或给职工的奖励,属于为了利润的需求。其余产品均属投资品,都是企业的需求。除上述私人产品外,体育赛事还不同程度地产出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由于体育的特征,因而通常只有外部效益,很少外部成本)。

2.赛事一旦确定,体育赛事中大多数类别产品的供给数量是确定的。比如,赛事冠名权和全国电视转播权均只有一个,门票的销售数量受赛场座位数限制。例外的是纪念品(其边际成本高,可根据需求量扩大生产)和标志特许使用权(边际成本低,可供多个企业使用)。

(三)投入角度的经济特征

1.成本构成的特征。

(1)从承办方的成本,即会计成本构成角度看,赛事的成本绝大部分是为了比赛的正常进行而支出的费用,如承办费、审批费、运动员奖金、场地租赁费、运动员教练员费(出场费、转会费、工资等)、赛事的组织和管理费等等,是赛事一旦决定就必须支出的费用,属于赛事的固定费用。除纪念品外,其余产品,如转播权、广告权、特许使用权的边际成本都很低,因此这类产品的价格受边际成本的制约小,甚至可忽略不计,主要受需求的影响。而赛事的收入中转播权、广告权、特许使用权的销售收入要占较大比重,因此赛事的成本支出比例与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是非对称的。

(2)从赛事成本角度,还应考虑赛事的社会成本。这类成本因赛事的级别不同而不同。总之,只要是用政府资源的就会有社会成本,对应的也应该计算公共产品和外部效益的收益,从而造成赛事价值评估的困难。

2.投入的生产要素特征。

(1)从生产要素的构成看,体育赛事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因此,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重视公共知识平台的建设和个人知识的提升。

(2)从资本构成看,除少数有大量基本建设的体育赛事(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05年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F1大奖赛中国站比赛)外,绝大部分的赛事,尤其是单项、中小型赛事,固定投资少,所需资本主要是流动资金,且周期不长。

(四)交易角度的经济特征

(1)属于复杂交易。因为完成一个赛事,从项目选择、谈判、推广、宣传、组织,直到结束,需要签订一系列的互补合同,且多数属于信用交易。

(2)交易所需信息量大,不对称和信息的相互依赖造成交易信息的发送、搜寻、识别,信息成本高。从而易发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敲竹杠”现象的产生。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是体育赛事交易中的一个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