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企业安全文化三个评价对象的确定INSAG-4中明确指出,安全文化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组织内必要的体制架构和管理的逐级责任制,二是各级员工对响应该体制并从中得益所持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在对企业进行安全文化评价时,应确立处在不同层级的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人”作为评价对象,以此设立评价指标体系,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属性,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本质。

4.2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4.2.1 三个评价对象

1.企业安全文化的主体是人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托马斯·彼得斯在比较日本和美国企业之间的差异之后得出结论说: “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这是文化社会属性的体现,即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并最终作用于人。

同样,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也是由企业的各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安全实践中创造、形成的,并且最终通过企业安全文化所承载的安全价值观、信仰、态度、认知、政策、制度等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作用于企业员工,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主体是由包括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在内的企业各级员工。

2.人因失误原因的文化视角分析

关于人因失误产生的原因和途径,我国学者张力等人在研究了Swain、 Reason、Rasmussen和Dougher等人的研究成果后,建立了人因事故形成模型,见图4-3。

img41

图4-3 人因事故形成模型

资料来源:张力,王以群,邓志良.复杂人—机系统中的人因失误.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6(6) .

本书结合对人因失误根原因的归类以及基于CREAM对复杂系统人误原因的层次分析,对人因失误的原因进行了文化视角的分析,发现人因失误的根原因和大部分组织、个体方面的原因都可以纳入企业安全文化的框架进行更深层的分析。

图4-4为笔者在图4-3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安全文化涉及的维度,对人因失误的潜在原因从文化视角进行的分析。

img42

图4-4 人因失误的文化根源

首先,从人因失误的潜在原因分析,工作组织因素可以归类于企业安全文化因素的组织结构维度,归属于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层面;工作场所设计、作业时间、工作环境、工作负荷和个体特征都是企业安全氛围的典型维度;教育培训属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学习维度;而社会环境则是企业安全文化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因此,上述人因失误的潜在原因都能够追溯到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源。

其次,从人因事故的形成过程逐级分析,执行任务过程中人员的技能级、规则级和知识级失效,实质上均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缺失;而人员直接失效除了可以从潜在原因层中找到归属,还应从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源中寻求更为深刻的缘由。

最终,从人因事故形成过程的整体进行分析,每一环节都与企业安全文化息息相关,即便是部件失效,看似属于技术环节,但本质上仍然可以上溯到管理层面的原因。也就是说,企业安全文化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是所有人误原因的根原因。

3.企业安全文化三个评价对象的确定

INSAG-4中明确指出,安全文化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组织内必要的体制架构和管理的逐级责任制,二是各级员工对响应该体制并从中得益所持的态度。按照组织各级所承担的职责,INSAG-4将安全文化划分为三个主体,分别明确了它们的职责(见图4-5) 。

img43

图4-5 安全文化的主体构成

基于Inter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visory Group,Safety Culture,Safety Series,No. 75-INSAG-4,IAEA,Vienna,1991,本书有改进.

(1)决策层职责,包括:①公布安全政策;②建立管理体制;③提供足够的安全资源保障;④自我完善

(2)管理层职责,包括:①明确责任分工;②安排安全工作;③人员资格审查和培训;④奖励和惩罚;⑤监察、审查和对比。

(3)执行层职责,包括:①探索的工作态度;②严谨的工作方法;③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综上所述,人是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中心和主宰,并且随着系统复杂性、自动化程度的增强,这种作用日趋显著;另一方面,人因失误的各环节分析表明,企业安全文化是所有人误原因的根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在对企业进行安全文化评价时,应确立处在不同层级的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人”作为评价对象,以此设立评价指标体系,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属性,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本质。

4.2.2 两个评价层面

基于前文对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的对比分析和界定,笔者认为,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时应当考虑二者在诸多方面的区别和特点,从宏观层面考察企业安全文化,从微观层面考察企业安全氛围,以此设立两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1.宏观层面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从宏观层面切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反映企业安全信仰、价值观、安全意识、态度等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包括企业安全理念和信仰的外在形式、企业安全目标、企业树立的英雄榜样人物、企业颁布的安全政策等具体内容。

(2)关注反映企业安全承诺、安全管理制度、奖惩措施等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承诺的明确可行程度及公开范围、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对安全行为的奖励程度、处理安全事故的公平程度等具体内容。

2.微观层面的企业安全氛围

企业安全氛围从微观层面切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反映企业安全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环境等企业安全状态和内部环境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安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以及与员工安全相关的工作环境等具体内容。

(2)关注反映企业员工的风险认知程度、资格能力、专业知识、工作压力等个体安全认知的因素,包括员工对安全隐患的敏感程度、专业资质状况、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承受的工作压力、释放压力的程度等具体内容。

4.2.3 时间视角

基于安全氛围体现某一特定时刻对企业安全状态的认知,是安全文化即时状态的反映,而安全文化相对来说具有持久、稳定和延续的特性,笔者认为,应当以时期和时点两种不同的时间视角来审视企业安全文化的状况,既对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安全文化进行合理评估,又应反映企业目前安全氛围的状态。

1.基于时期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应着眼于长期性、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表征,关注那些在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维度,或者通过某些维度能够反映这一特性的间接元素。主要包括:企业的长效学习机制,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进行安全文化、知识的持续性学习和培训机制;企业的沟通反馈系统,包括企业三个层级之间的双向沟通与反馈,各个层级间的平行沟通以及决策层与执行层关于安全问题的直接沟通与反馈;反映系统持久性的表征,如持续改进功能,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安全重要性、有效性的认同程度等。

2.基于时点的企业安全氛围

企业安全氛围的评价应着重考察与企业实时安全状态和工作环境相关的表征,重点是对企业当前的安全文化进行“快照” ,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即时投影。

具体应当重点考察企业近期内安全投入状况,包括对安全生产的资金、设备等的硬件投入和安全文化建设的软件投入;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包括近期管理层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问题的频率、对违章行为的纠正、员工提出安全问题的应对等;近期学习培训工作,包括决策层、管理层的学习培训次数,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情况以及对员工家属的安全教育;员工的资格能力和专业知识,包括持证上岗的比例,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等;员工对当前工作氛围和压力的感受,包括员工对自身压力的认知、释放压力的渠道,员工之间的协作沟通状况,对同事的工作状态和情绪的关注程度等。

4.2.4 空间环境视角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安全范畴和企业边界的概念,而企业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独立系统。因此,在评价企业安全文化时,应当引入空间环境视角,既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又要考察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基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宏观特性和相对持久的稳定状态,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的微观特性和相对易变状态,本书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宏观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而将企业内部工作环境因素纳入微观的企业安全氛围评价体系。

1.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企业安全文化

与企业安全文化相关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具体为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的健全程度、企业所在行业的安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具体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企业所在行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具体为本行业整体的安全生产状况、本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健全程度;企业所在地的环境,主要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考虑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的企业安全氛围

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主要对企业安全氛围产生影响,是企业安全文化即时状态在物态环境上的反映,应当主要考察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工作现场的秩序、遵守安全生产规范的情况、现场员工佩戴和正确佩戴安全护具的情况以及工作现场为员工提供的劳动间歇休息场所的条件等。

综上,企业安全文化的中心和主体是处于企业不同层级的人员,审视和评价企业安全文化应当以他们为主体,进而以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从时期和时点两种时间视角,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环境两种空间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地建立立体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