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强国曾经之路

创新强国曾经之路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日本出口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其强大的创新能力。甚至在1960年,丰田不得不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轿车。“中国创新”曾经引领潮流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擅长创新的民族之一。而这些创新成果,最终被全世界各国免费学习利用,造福世界。德国人曾经冒充“英国制造”出口,日本人曾经冒充“美国制造”出口,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欧洲人曾经冒充“中国制造”?

德国、日本出口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不适合做创新,事实上如何呢?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德国货”曾经“价廉质低”

今天的德国,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创新大国。然而,在历史上,德国却曾经是一个“山寨大国”、“假货大国”和“抄袭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的工业革命发生时间远远落后于英国,也落后于同样处在欧洲大陆的法国,甚至落后于新大陆上的美国。在技术、质量、工艺水平上,“德国制造”明显比欧洲的同类产品差。

为扩大出口、发展经济、实现普鲁士的强国梦,德国人采取了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山寨”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过度的抄袭使自己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低质量产品导致的低效益也进一步制约了创新活动。其结果是:“德国制造”的产品被贴上“假冒伪劣”的标签。1876年在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上,“德国制造”甚至直接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由于德国冒充英国货太严重,影响了英国货的声誉,为了跟德国产品“划清界限”,英国议会于1877年通过新《商标法》条款,要求所有进口商品都必须标明原产地,言外之意就是:“不要给缺乏创新、只会抄袭的德国货鱼龙混杂的机会!”

“日本货”也曾“不堪回首”

现在的日本产品以质量著称。以汽车行业为例,一向挑剔的德国人,在《汽车画报》杂志中报告,排名前六的汽车品牌中有5个是日本车,奥迪和宝马并列第14名,德国车集体总分远远低于日本车。

然而,日本货曾经也有“不堪回首”的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的产业水平本就落后于欧洲。战争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处于战后重建阶段,企业没有精力和能力进行创新,只能进行模仿与抄袭。“日本制造”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低廉的价格和三流的产品,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垃圾产品”的代名词。只有毫不讲究的社会底层人群才会选择日本货。

丰田卖得最好的皇冠汽车,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时速一过80公里就开始“哮喘”;在持续高温下,发动机猛烈震动,功率急剧下降,1957—1959年的两年多时间里,丰田只在美国卖出了287辆小轿车。甚至在1960年,丰田不得不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轿车。

除了丰田汽车,一些“聪明”的日本企业还把工厂开到美国乡村,以便让产品能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

“中国创新”曾经引领潮流

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擅长创新的民族之一。我国的四大发明曾造福世界,我国的丝绸、我国的瓷器,都曾经风靡全球。除此之外,我国的创新仍然不计其数:传播世界的国家行政和两院制度、促进公平竞争的科举制度、最早的纸币以及纸币防伪技术、疫苗和麻醉药、足球围棋、天文观测工具、数学算法和算盘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而这些创新成果,最终被全世界各国免费学习利用,造福世界。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或许大家能从中看到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德国人曾经冒充“英国制造”出口,日本人曾经冒充“美国制造”出口,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欧洲人曾经冒充“中国制造”?17世纪时,欧洲本土的丝绸质量总是难以达到中国产品的水准,在王室贵族心目中,只有中国丝绸才有面子。在利益驱动下,欧洲的丝织厂在丝绸上绘上龙、凤、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山寨中国货,以次充好,希望卖个好价钱。

历史总是带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曾经的德国、日本与今天的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德国、日本能成为创新强国,中国也能成为创新强国。不能看到我国今天的现状就妄自菲薄地说中国人不适合搞创新,因为模仿学习从来都是后起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模仿学习并不代表不能创新。今天,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更要树立自主创新的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