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袖群伦中国造

领袖群伦中国造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制造竞争力依旧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享受着金融业、服务业带来的高额利润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廉价商品,经济一片繁荣。报告指出,在重点研究的38个主要经济体中,当前最具竞争力的前五个国家经济体分别是中国、德国、美国、印度、韩国。而在5年之后,前五名分别是中国、印度、巴西、德国、美国。换句话说,目前中国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而且这种优势至少在未来5年内不会丧失。

中国制造竞争力依旧在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享受着金融业、服务业带来的高额利润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廉价商品,经济一片繁荣。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却是步履维艰,其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经济体中“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美国自2007年次贷危机后,一直受困于高失业和“双赤字”,房地产繁荣不再,制造业流失海外;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经历了“失去的20年”,2011年的东日本地震直接打击了产业链与能源供,过度的产业转移使国内产业竞争能力持续下降,面对韩国、中国等竞争时越来越力不从心;欧洲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低迷。除了部分“金猪国家”表现不佳以外,金融危机开始向荷兰、法国等西欧核心国家蔓延,除了德国,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持续走低。

尽管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危机,但经济复苏前景仍然不明。“再制造业化战略”,即纠正过度发展服务业、金融,忽视制造业而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成为其引领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战略举措。对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制定者而言,“再制造业化”不仅仅是实现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再回归,而是要增强其在传统优势环节的竞争力,尤其在更高端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上抢占制高点,从而使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例如,美国的再制造业化战略着眼于通过创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要用5年时间,把美国重新打造成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强国。随着“页岩气革命”以及一系列重振制造业、促进本地就业的政策出台,中国等国家成本的上涨,的确出现了部分企业回流的现象,比如福特公司开始把一些零部件加工转移到美国本土。

除了美国,日本也开始着眼于研发与新兴产业,力图重新夺回亚洲“雁阵经济”的“雁头”位置。法国也适时推出了旨在增强知识与技术密集的产业竞争优势的“工业振兴新计划”。

那么,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对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尤其是“中国制造”影响如何?

当前发达国家占据了技术与资金密集的高附加价值环节,发展中经济体占据了劳动密集环节和部分附加价值较低的技术、资金密集生产环节,这样的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同时,经济全球化本身是市场行为,国际资本遵循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在世界范围配置各种要素,单纯的产业政策不会对国际分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只要发展中国家在要素价格方面仍然存在优势,那么产业转移大势很难逆转。事实证明,从目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制造活动外迁仍然多于回迁。

以法国为例,虽然该国制造业振兴计划中包括了向企业提供补贴的内容,但制造业仍在外迁。2010年法国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100亿欧元,而制造业的外来直接投资只有1040亿欧元。因此,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战略不会改变全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格局的演化方向,也不会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相反,中国等国家的制造业竞争能力却持续提高。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

为了综合分析各国的制造业竞争能力,2013年新年伊始,德勤全球制造业小组联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报告》。该报告系统分析了影响各个经济体制造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包括经商环境、科技、人才、市场、政府效率、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同时,报告总结了全球500多名制造业企业高管对全球竞争力的看法。

报告指出,在重点研究的38个主要经济体中,当前最具竞争力的前五个国家经济体分别是中国、德国、美国、印度、韩国。而在5年之后,前五名分别是中国、印度、巴西、德国、美国。换句话说,目前中国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而且这种优势至少在未来5年内不会丧失。

上面的报道虽是一家之言,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那么,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产业配套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