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辽宁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浅谈辽宁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宁金鹰矿业评估咨询 李延东 张庆欣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辽宁省作为粮食主产大省,应抓住机遇,精心谋划,大力推进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辽宁金鹰矿业评估咨询 李延东 张庆欣

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和完成《全国新增1000亿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从2009年开始,国家启动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新形势下对耕地保护的一个创新,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作为粮食主产大省,应抓住机遇,精心谋划,大力推进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辽宁省耕地现实状况

辽宁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较多,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高,今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耕地数量不断减少。据相关部门统计,全省现有耕地面积6330万亩,其中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有20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1%;亩产400~600公斤的中产田有320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7%,亩产4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有102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2%。我省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数量占到三分之二,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在4233万亩中低产田中,旱田面积为3978万亩,占93.8%,水田面积为260万亩,占0.62%。在这部分中低产田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属于盐碱、沙化及25度坡以上土地,土壤质量条件较差,农业生产能力低。此外,部分地区由于历史上采用污水灌溉,导致大量的农田遭到重金属和烃类化合物的污染,使大量耕地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努力提高单产,任务紧迫而艰巨。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兼顾相关部门规划,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整理重点县。水源保护区及水资源严重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损毁并难以复垦为耕地的区域、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的区域、易受自然灾害损毁、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行洪河道、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等区域则禁止建设。

三、我省实施高标准农田的基本情况

从2009年开始,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启动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工程。经严格筛选,国家审批了首批1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包括辽中县、法库县、东港市、北镇市、辽阳县、开原市、建平县、朝阳县、绥中县和大洼县,计划在3年内每县集中连片建设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共计50万亩,总投资67670万元。2010年我省又申报了7个第二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包括黑山县、阜新县、昌图县、铁岭县、北票市、兴城市和盘山县,计划两年内每县集中连片建设2万亩以上高标准基本农田,总投资19494万元。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大力推进我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意义重大,各地有关部门应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工作。现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重视质量和管理

各级政府特别是产粮大县,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时间长、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涉及到国土、农业和水利多个部门,因此,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财政等部门应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发挥各行业优势,切实完成好相关工作。

为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达到投资目标及预期效益,应参照《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分水稻、水浇地、玉米三种类型)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执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管护制和县级财政报账制等各项制度,努力实现结构调整或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使工程质量和效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2.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范设计、科学规划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前提和基础,规划设计标准的高低决定着项目建设水平的高低。为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标准,我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结合我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按照基本达到“土地平整条田化、道路相通硬质化、沟渠相连衬砌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农业措施现代化”的建设内容,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水系、村庄等内外部条件,进行项目区灌排、交通、林网等工程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工程的全覆盖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设施条件改善,进行统筹考虑,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3.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等优势,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整合平台,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跟进做好通达工程、科技工程、优质粮工程等工程的建设,把田容田貌、村容村貌的改造结合起来,把生产设施与新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一种长效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从而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充足的资金。

首先,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紧紧抓住国家对我省粮食生产区进行政策、资金倾斜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资金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其次,有效使用地方资金。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激发种粮农民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国务院于2004年2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地提出了“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概念,同时规定了“从2004年起,确定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使“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再次,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立奖励机制,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充分发挥社会闲置资金的有效功能,参与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来。

4.集中连片规划,体现规模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规模开发,集中连片。要按灌区、流域和一定的行政区域统一规划治理,切实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目前,在全省已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项目,通过集中资金、连续投入、连片开发、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为提高全省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对分配到县的一般土地治理项目,也要求相对集中,坚持按照灌区、流域来统一规划,连片治理。在实际工作中,以县为单位,建设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形象、有效益的高标准农田,特别是各产粮大县每年至少应建设万亩以上一大片,3年建设3—5万亩以上的连片规模,通过5—10年建设多处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以充分体现规模效益。

5.综合治理,推动产业化发展

综合治理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本做法。在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以项目区灌排工程配套建设为重点,强化灌排设施建设,包括闸站、桥涵、沟渠、河塘等灌排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一日降水200毫米能在48小时内排出,蔬菜等高效农田24小时排出不受涝。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在有条件的地点,积极推广防渗渠、PVC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措施,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高投入高产出。大力修建田间生产路和主干道,建桥涵,拉长框架,乡与乡、村与村串通相连,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做到一年一小片,三年连成片,实现连片集中开发。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关键是要坚持标准,坚持质量,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注重提高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因此,在项目招标投标时,将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作为标的和要求提出。具体项目建设中,规范监理,加强监督,凡是工程建设不达标,坚决不予验收。

我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不仅注重工程建设,更加注重以产业发展理念推动工程建设,把高标准农田与优势农品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发展优势农产品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系,做到藏粮于田。走出一条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融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之中。首先,要突出主导产业。按照省政府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了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建成了优质稻米、蔬菜综合示范区;其次,拓宽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需要来安排建设内容,缺什么补什么,对基地检测、无公害、绿色食品农产品申报费用、农机具、苗圃建设等适当补助;再次,积极发展加工业,并打造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同时对这些龙头企业建设相应配套原料基地。企业在项目选项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推进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尽量征求企业的意见,按照企业要求,配套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努力把项目区建成企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通过产业化发展,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但达到粮食高产稳产,提高效益的目标,同时也能让农民增收,得到更多的实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