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建设具有辽宁省特色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如何建设具有辽宁省特色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宁金鹰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郑 伟一、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1.夯实农业基础,助推经济发展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公里。根据普查情况,以县为单位,制定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三是明确建设标准,满足生产要求。在项目工程建设督导上,实行市级农开办每半月巡回检查

辽宁金鹰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郑 伟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

1.夯实农业基础,助推经济发展

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公里。在陆地面积中,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平地面积4.87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

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从陆地向海洋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向中部平原倾斜。地貌划分为三大区:东部的山地丘陵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中部平原。土地质量较好,中低等产田面积较大,农产品产量虽稳定但不高,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自从全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我省把改造中低等产田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采取生物、科技等措施,对项目区的“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持续开发。

如果我省现有可开发利用的耕地能够全面有效开发,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障碍全部解除,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玉米单产提高到900公斤/亩,水稻单产提高到750公斤/亩,果品单产提高到3500公斤/亩,那么在种植结构和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我省的粮食果品总产量将大幅度提高,同时大大提高了人均收入。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农业综合开发就会彻底夯实我省的农业基础,将会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就是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以经济效益为主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转变。形成资源配置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区域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因此,没有强大的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现代农业就无法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对现有耕地的水利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土壤肥力、农业机械等进行全面物质装备和高标准建设,从而形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稳定可持续的生产局面,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以海城市果品行业为例,海城市果品行业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典范和排头兵。该市经过对上万亩果品基地进行高强度的物质装备和科技武装,所有果园全部采用了滴灌微喷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灌溉供水不足的问题;全面实施果树整形、果实套袋、生物农药、杀虫灯灭虫、生物有机肥、反光膜增光、利用物联网墒情远程监控、灌溉自动控制等技术,果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2011年,该地区果品单产达3500公斤/亩,优质果率在70%以上,单个苹果售价在8元左右。如果我省其他地区的水果行业都能效仿此法,必使水果产量达到质的飞跃,销售收入也将成倍增长,效益十分可观。

3.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工业用地、住房用地、重点项目工程用地持续增加,人增地减的趋势在短期内不可逆转。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能源资源消耗量势必增加,碳排放量必然上升,自然环境必然遭到破坏,洪涝、干旱、沙尘暴等各种极端天气将会频繁出现,必然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困难。面对这种形势,一方面要扩大耕地资源,确保耕地总面积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土地产出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对耕地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装备和配套,提高土地质量等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确保农业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措施,全力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

我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服务主导产业,突出粮食产区,兼顾水果产区;围绕解除主要障碍,突出水源工程建设,强力推进节水灌溉;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突出农田设施装备,构建发展平台;围绕产业升级换代,突出科技推广强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我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特点,高标准规划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上,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次建设,长期受益”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

一是开展资源普查,澄清家底。组织县、乡(镇)、村和规划设计部门有关人员,对全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农田基础设施现状进行全面普查,分类建档立卡。根据普查情况,以县为单位,制定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二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在规划布局上,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区域特点。在项目安排上,先开发沿河川区,再旱塬区,再丘陵区,再山区;在水资源利用上,先自流灌溉,再提水灌溉,再集雨灌溉;在产业发展上,围绕大田露地粮食、果品和蔬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规划。三是明确建设标准,满足生产要求。

2.狠抓工作落实,高标准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大,事关项目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进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基础工程,因此,要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把质量意识贯穿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过程,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严把每个环节,以一流的工作态度创建一流的工程。

一是对高标准农田进行一流的规划设计。在项目规划设计上,聘请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优秀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是面向未来,强化项目区的功能,按30年使用年限对项目工程进行规划布局、对单项工程高标准设计,外在形象美观,内在质量求实。二是选择一流的施工队伍承担项目工程建设任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把技术力量强、施工设备好、信誉度高的施工队伍吸纳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中。三是增加监理力量,实行全方位全程监理。在项目工程监理上,以专业监理公司进行专业监理,以聘请项目区水利技术人员和群众代表为质量监督员进行社会监理,解决丘陵山区项目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监理人员不足,监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四是实行分级督导,严把工程质量。在项目工程建设督导上,实行市级农开办每半月巡回检查督导一遍,县级农开办每周督导一遍,项目区乡(镇)抽派专人分片包干,每天督导一遍,村干部分包标段,全程跟踪督导。

3.强化后续开发,高效益利用

竣工项目管护难,关键在于项目工程利用不充分,使用频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项目区的后续开发。要积极引导项目区群众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我省已形成了大量的粮食基地、果品基地、蔬菜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区。这些基地的形成,对促进项目区后续利用和深度开发,并为区域性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注入活力,提供支持。

我省高标准农田后续开发的目标是:通过对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各项措施的强化配套和完善,加大高标准农田后续开发利用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逐步建成更广泛更系统的粮食基地、果品基地、蔬菜基地和养殖基地,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农民年度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限制,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标准与国土、水利部门同类工程相比显得较低,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和实际建设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上级逐步提高土地治理项目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

二是受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立项条件的限制,我省不是粮食主产区,无法享受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建议上级考虑非粮食主产区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适当平衡,突出特色,走多元化农业综合开发之路。

三是我省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地形地貌差异性较大,同一区域项目工程建设条件、建设内容、投资需求都不尽相同,与平原地区相比同类工程投资大、难度高,建议上级能够对丘陵山区给予适当投资倾斜,满足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

四、结论

本研究在贯彻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省农用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并为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建设具有我省特色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建设指导思想正确,并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能够为农业增产、当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