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亿万人民成为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享有管理国家、社会和企事业的平等权利,以人为中心原则的实施才有现实的基础。管理中的人,包括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尽管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领域,他们的素质、能力、技术、年龄、性别、数量等各不相同,但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国家和所属单位的管理者,需要通过管理把他们潜在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却是相同的。

一、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理原则是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应该注意和遵循的准则。管理原则反映了管理的客观规律,是人们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对管理实践起指导作用的行为规范。从众多的管理学家对管理原则的阐述中,可以归结出下列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系统是指按一定结构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整体。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对人类社会活动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由于社会联系的加深,一定组织或个人对社会活动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一般来说,管理的某一个系统,向上可以隶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向下可以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例如,一个省所管理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构成一个系统,它向上属于全国的大系统,向下可以分成县的系统,乡的系统等等。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应该始终遵循上一层次的目标,对本系统的每个要素进行详尽的系统分析,了解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作出具体对策,这就叫管理的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系统内每个子系统有明确的目的性;上下左右的目标互相协调;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结构合理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内各层次之间责任和权力分明。

2.动态原则

管理过程是一个矛盾此起彼伏,协调与不协调不断交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增减变化,管理职能的不断交叉衔接;另一方面是系统外部的环境经常变化。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应该及时掌握系统内外的运动情况,适时制定和修改管理的目标和计划,不断调节已经出现的偏差,以符合管理目标的要求,这就是管理的动态原则。

动态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管理全过程中要对管理客体实行严格监督;要把监督信息反馈到有关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中,要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以便使管理具有一定限度的弹性。

3.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社会活动是有人参加的反映人的意志的复杂活动。人在管理中不论处于主体地位还是客体地位,他始终是管理活动的中心,对管理的进程有极大的能动作用。

由于管理行为受思想支配,而思想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细心研究与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正确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尊重人、爱护人、激励人、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是管理的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以人为中心原则的基本要求有:要根据管理的层次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并保证每个层次管理主体的能力与权限相适应;要采取多种民主管理形式施展人们的才智,吸取人们的意见,增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感;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激发人的积极性,保持人的旺盛的进取心;要在研究下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的管理。

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是管理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亿万人民成为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享有管理国家、社会和企事业的平等权利,以人为中心原则的实施才有现实的基础。

4.效能原则

人们在管理过程中,力求用最少的资源、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社会震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值,这就是管理的效能原则。

效能原则的基本要求有: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指导,没有目标就没有效能;要保证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目标错误,效能为负,不可行的目标严重影响效能;要节约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社会资源,在目标值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的资源越少、效能越大;要合理统筹时间,在目标值一定的条件下,花费的时间越少,效能越大;要充分考虑所管理的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目标值一定的条件下,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越大或对社会的消极影响越小,效能越大;要尽可能增加社会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资源、时间、社会影响一定的条件下,成果越多,效能越大。

二、管理的任务

管理任务要回答的是,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需进行的主要工作。很明显,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时期,管理任务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这里要研究的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管理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管理的一般任务可以概括为:积极协调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活的效能不断提高。

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包括: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管理客体在要素、层次、范围、内容等方面的关系,管理主体与管理职能、管理方法手段之间的关系,管理职能、管理方法手段内部的关系等等。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领域,管理要素尽管存在大小、多少、强弱等方面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关系和比例要通过协调而达到均衡却是无差别的。

管理中的人,包括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尽管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领域,他们的素质、能力、技术、年龄、性别、数量等各不相同,但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国家和所属单位的管理者,需要通过管理把他们潜在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却是相同的。

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领域,管理目标各有特点,但讲究效能并通过自己的管理使效能不断得到提高却是没有例外的。由于具体目标不同,使社会生活效能不断提高的任务在不同领域的管理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经济管理中,使效能提高是指通过管理使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增加。例如用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用利润总额和资金利润率的增长率表示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管理或微观经济管理中,检验效能应考虑宏观经济增长与微观经济增长的统一,宏观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文化管理中,使效能提高是指通过管理使文化成果增加和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例如,用实际投入使用的新技术新发明的增加量表示文化成果的增加,用人均报刊杂志拥有量的增加表示人民精神生活满足程度的提高。一般来说,在文化管理中,检验效能,首先应考虑社会效益,其次应考虑经济投入。

在社会管理中,使效能提高是指通过管理使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改善和人们交往关系扩大。例如,用犯罪率下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治安环境的改善,用与之建交的国家(地区)的数量增加衡量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扩大。在社会管理中,检验效能提高应考虑经济投入。

为了进行管理,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领域,上述一般任务应该具体化,并尽可能分解出不同层次的子任务。

【注释】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8-369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