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要素种类的演变

生产要素种类的演变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或条件。从经济学的发展角度看,生产要素的种类经历了从单要素论到多要素观的演变。斯密指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并提出了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三要素观。综上,生产要素种类的演进是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生产过程的投入不尽相同,不断有新生产要素的出现。

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或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进行物质生产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有形或无形的投入。从经济学的发展角度看,生产要素的种类经历了从单要素论到多要素观的演变。1662年,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指出“所有物品都是由两种自然单位——土地和劳动——来评定价值,因为它们都是由土地和投在土地上的人类劳动创造的”。即土地和劳动创造了财富并成为价值评价标准。土地和劳动体现了生产要素的二元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一切生活必需品的源泉”“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但“无论是什么社会,商品的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为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斯密指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并提出了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三要素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803年于《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也正式提出了三要素论:“价值是劳动、自然所提供的各种要素和资本的作用联合产生的成果。”明确指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最基本的三种生产要素,既是构成价值又是衡量价值的标准。1890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组织”(即企业家才能)对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并提出了包括企业家才能的四要素观。林毅夫(2012)认为要素禀赋结构表现为该国的劳动力和劳动技能、资本以及自然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即定义为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对结构。实际上提出的是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四要素观。20世纪,经济学取得了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各国增长后认为“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允许的来源”;罗伯特·索洛的研究也揭示了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入技术要素后生产要素的种类演进到了五要素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加入了生产要素。1990年,张浩等将生产要素的范围扩大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济信息和现代教育七个方面。2013年,张幼文等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将生产要素分为一般劳动力、货币资本、土地与自然资源、技术、品牌、高端人才、经营管理方法和营销网络八个方面。

综上,生产要素种类的演进是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生产过程的投入不尽相同,不断有新生产要素的出现。因此,生产要素的构成也相应做出了调整,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即出现了劳动力、土地两要素到七要素、八要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