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两通”开发活跃城乡交流

加强“两通”开发活跃城乡交流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经济迅速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看来狠抓“两通”,活跃城乡交流,应该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战略,而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城市应该在这个战略中起着枢纽作用。粮农已经发生“卖粮难,”果农已经发生“卖果难”。只有扩大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和城乡之间的工农产品的交流,才能真正发挥本地的优势,增加本地的收入。

(1984年10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经济迅速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过程。如何发展商品生产?看来狠抓“两通”,活跃城乡交流,应该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战略,而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城市应该在这个战略中起着枢纽作用。

一、商品生产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以下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1.商品出售成为决定性的事情:马克思曾科学地指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1]“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2]今天,在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前提”、“决定性的事情”已经在我们面前出现了。粮农已经发生“卖粮难,”果农已经发生“卖果难”。不少地方粮食生霉,水果腐烂,鲜奶变质,鱼虾发臭,数量大得惊人。在农产品收购旺季,商业部门由于收购人手不足,仓库有限,运力不够,管理不善,经常发生收不了、存不下、运不出的现象。

2.不仅卖难,买难的现象也很严重。许多地区的农民买不到化肥、农药和柴油等生产资料,随着林、牧、副、渔和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需要生产资料的种类也多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由“有吃、有穿、有用”发展到要“吃好、穿好、用好”,还要求“住好”、“行好”。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讲究“住处要宽敞,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用的要高档”的情况。但农民所要的东西却常常买不到。

3.市场信息成为发展商品生产的关键:农村粮食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农民在粮食做到自给有余以后,发展多种经营是必然趋势。发展什么商品?农民不仅需要“一年早知道”,而且需要“几年早知道”,如果当年畅销的,次年可以变为滞销;当年滞销的,次年可以变为畅销,农民就莫知所从。特别是多年生的农产品,种下去后,如果将来发生销路问题,就后悔莫及。广西前些年发展棕片生产,广植棕树,后来棕丝、棕绳被化纤制品代替,农民吃亏不小。去年以来,湖北将棕片用于做沙发芯、床垫,销路大畅,这个信息就需要传给广西。因为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气候炎热,不需要床垫,沙发也不太时兴,棕片广西不销,可以运到湖北销。

4.要求运输、仓储跟上去:去年山东苹果丰收,火车车皮不足,苹果不能及时运出,车站附近,篓装苹果堆在露天,任凭日晒夜露,损失很大。特别是山区的土特产,由于交通运输不便,运不出去,浪费惊人。

5.农业劳动力不断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要寻找新的出路。这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粮食生产的发展,粮食商品率提高了,有钱可以买到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离开土地的条件。过去,农业劳动力离不开土地,形成八亿农民忙吃的局面,就因为粮食过分紧张。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粮食这个最重要的必要生活资料已超过历史最高产量,粮食商品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家征购粮食的比例,历史上最高占粮食总产量的20%,而1983年上升到24.5%。特别可喜的是:重点产粮省商品粮调出的数量,与历史比较,成倍或几十倍增加。粮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把粮食做到自给有余,就有可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就有条件务工经商。二是由于专业户、重点户的发展,必须有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转向林牧副渔,发展各种商品生产。农民不仅务农,还要求务工经商,很多行业都将应运而生。农民的小型工业、家庭手工业、建筑器材、食品、饲料、山货加工、运输、贩运、储藏、信贷、咨询、信息、商业、服务业,等等,都会迅速发展。

6.要求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必将推动工业的巨大发展。八亿农民的市场按人口来说,等于八个日本市场。化肥每年需要数千万吨,化学农药每年需要几百万吨,拖拉机每年需要几十万台,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也大量需要。如果到2000年农民达到小康水平,每年可能有上万亿元的购买力投向市场,这对工业生产将是巨大的挑战。农村这么大的市场容量,自然要求不断扩大工农产品的交换规模,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已经从集市贸易市场上初步显露出来,集市贸易已经从农民调剂余缺的场所,发展成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商品交换的补充渠道,已经从农副产品的交换场所,发展成为工农产品综合交换场所。

综上所述,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要求打开销路,寻求市场;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要求广开就业门路;农民购买力大幅度提高,要求扩大工农商品交换的规模。这些新的情况,都向商品流通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就是说,要求大力发展商品流通,扩大城乡工农产品的交换。

二、商不挂帅,工农两业不会发展

要使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发展,不仅要发展商品生产,这已为许多人所认识。但对大力发展商品流通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搞活农村经济,关键不在生产领域,而在流通领域。要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而且一定要大力发展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不发达,各地的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面向当地的商品生产,这是必需的,但这毕竟是扩大了的自给经济。只有扩大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和城乡之间的工农产品的交流,才能真正发挥本地的优势,增加本地的收入。北方盛产苹果,一斤苹果在产地只卖一两角钱,运到南方可卖五六角。毛泽东同志早在1959年就指出:“贬低商业,商不挂帅,工农两业是不会发展的。”[3]商业的发展固然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强有力的促进者。商业和服务事业是同工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行业,这一点必然愈来愈明显。商业不挂帅,工农两业不会发展,当前农村的现实情况正是如此。

我们知道,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生产,并非产品生产。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它的价值不能实现,它的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因此马克思把商品的出卖说成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4]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表述,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分为流通过程(供应生产资料)→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产品销售)。三个过程中有两个是流通过程。按照这一过程的表现形式,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顺序应该是供、产、销,而不是产、供、销。习惯上叫产、供、销,是重生产,轻流通的偏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流通仍处于“三分之二”的中介地位,要把农村经济搞活,非抓商品流通这个“大头”不可。不然,工业与农业联系不起来,城乡之间联系不起来,地区之间联系不起来,生产与消费联系不起来。商品流通不发达,市场范围就不能扩大。市场不能扩大,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就会遇到销售和购买的困难。因此,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正确地指出:“商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

在大力发展商品流通的同时,一定要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当前交通运输不畅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不改变这种状况,必然严重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

搞活商品流通,促进城乡交流,关键在于加强“两通”的开发。所谓“两通”,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交通(包括运输和邮政电信)和流通(包括商流、物流、钱流、信息流)。流通是商品生产的必要环节,是商品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商品流通好比人体的血液;交通运输好比人体中的大小血管,是商品流通的运载工具和渠道。而中心城市却好像人体中吞吐血液的心脏,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起着组织和领导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如果血流不畅,人体就会生病;如果“两通”堵塞,商品生产就难以发展。因此,要发展商品生产,就要开发“两通”;要促进城乡交流,也要开发“两通”。于是“两通”开发,就成为发展商品生产、活跃城乡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如何加强“两通”开发?

1.要放宽政策。过去对商品流通统得太多,管得太死。今后应按照商品经济的要求,放宽政策,才能活跃流通。这在当前来说尤为重要。一是产销关系要放开:纳入国家计划的农产品品种,应当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供求的变化而逐渐减少,要扩大议购议销商品的范围。各种国家计划产品,都应当留一定比例给予生产者和生产地区自行处理,使他们感到自己确是商品的所有者,有相对的独立权利。对三类农副产品尤其要放开搞活。要按照赵紫阳总理讲的那样去做,真正做到“把大的方面用计划管住,小的方面放开,主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和运用经济杠杆加以制约”。[5]但在行政管理与经济杠杆之间,要尽量少用前者,多用后者。二是经济形式要放开:国营、集体、个体都应有多种层次的组织结构,在保证国营商业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这是很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经济有中央管的,省管的,市、县、镇管的,企事业管的各种商业。集体经济有小集体、中集体、大集体,有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商业,供销社就是高级的大集体商业。除城镇适当发展个体商业外,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务工经商。三是地区之间商品交换要放开:必须打破城乡封锁、地区分割、筑墙垒坝、堵塞流通的局面。各条渠道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经济区划合理布置商业网点,允许长途贩运。四是价格政策要放开;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活动范围,把三类产品和完成统派购任务的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允许国营商业、供销社灵活掌握购销价格,以便参与市场竞争和调节。要尽可能让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只要国营商业掌握大头和主动,商品供应量不断增加,价格就不会乱涨。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并不是不会经商,而是价格规定死了,它们不能相机行事。

2.改革商品流通体制。要改变流通领域中管理体制过去那种机构重叠,婆婆多、层次多、环节多、人为障碍壁垒多和批零网点少,流通渠道少以及商品流向不合理(如迂回运输、绕道运输和反向运输)等状况。要打破条条块块的束缚,在以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内,组织起不同层次的商品流通网络,建立相应的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渠道并存的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为此:

(1)要加强国营商业、供销社主渠道的经营,让农产品能进城,工业品能下乡,真正做到城乡通开,地区通开。要使国营商业和供销社搞联合,做到平等互利,调剂余缺,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2)国内商业不仅要立足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市场,让某些可以赚外汇的和国内销不掉的产品,可以运往国外销售,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来装备国内的工农业。加强国内外贸易的结合,使对外经济贸易部与商业部所属系统能够紧密合作,要改变国内一块板,对外贸易一块板这种“两块板”的贸易状况。

(3)要把供销社办成农民自己的集体经济,成为真正的合作性质的商业。把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捆在一起,使农民真正关心供销社的经营活动。要让供销社真正做到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想农民之未想。恢复和发扬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优良传统,使供销社成为城乡经济的纽带,农村集镇经济的组织者。

(4)多方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个体工商业。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个体经济的特点:他们经营分散,面广点多,需要资金少,设备可以因陋就简;他们的进货关系多,销货门路广;他们单纯经营少,半农半商多,半工半商多;他们购销兼营,流动性大。要允许农村个体经济综合经营,不要单纯强调经商,这样经营成本低,也方便群众。允许农村居民从事适合个体经营的工业、手工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运输业、房屋修缮业,以及国家允许个体经营的其他行业。要允许农村个体商业长途贩运,要改变歧视“弃农经商”、“弃农从副”、“二道贩子”等旧的看法。要改变对贩运者什么赚钱就贩卖什么是投机的看法。应该看到什么赚钱贩卖什么,这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贩卖者的动力所在。贩卖者之所以能赚钱,主要是市场上供不应求,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贩卖者异地运输,调剂余缺,对消费者还是有利的。只要不违反政策规定,应当受到保护。要承认个人贩运也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必要劳动,运输是生产的继续,“二道贩子”不是投机倒把。只有违法经营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才算投机倒把。

(5)发展小商品市场。要发展大、中、小城市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小商品市场,以个体经济为主,以经营小商品为主。为街道工厂、社队企业和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以及一部分国有企业的滞销品、二等品、副品开辟销售渠道,为农村个体商贩提供进货场所。在城市和集镇中还应多设小型的日用杂品网点。日用杂品号称“土百货”,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虽小,作用重大。这些小商品应该是价格便宜,经济实惠,适合当前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消费水平的。办好小商品市场,既要办好日用工业品,又要办好“土百货”,小商品市场的门类还应大加开辟。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小商品流通,又有利于满足人民需要。

(6)既要继续发挥城乡集市贸易的补充渠道作用,还要改革商品批发体制。目前批发体制的主要缺点是:条块束缚多,因行政需要而设置批发机构,而批发的门类少、网点少。无论在数量上和经营上都担当不了日益发展的商品流通中介业务。要打破条块束缚,广设各种行业的批发网点。不仅在大中城市中要逐步建立起农副产品的批发交易市场,还要在产品集散中心的县镇设置批发机构,尽量使产销见面,减少流转环节。国营商业的工业批发,要在国营商业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按照商品的合理流向设置批发机构,开展购销业务,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砍掉不必要的流转环节,缩短商品的流转过程。各种批发行业,还可兼营旅社和堆栈业务,以供商人旅居和堆放货物。总之,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少环节,以利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使货畅其流。

3.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在组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枢纽作用,在中心城市应该组建贸易中心,组织各业商行、货栈、行会、交易所、信托公司、商品展销会、博览会,等等,以发挥商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大力发展各种服务行业,如:旅社、饭馆、保管、包装、码头车站搬运,电信和车船票服务处、各种修理行业、理发、洗澡、娱乐场所、旅游设施等,以便利商旅活动。还可利用中心城市在生产技术、科学教育、信息传递、咨询和管理人才集中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知识行业,为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

4.要大力发展城乡之间和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交通运输事业方面是很重视的,把它看成是“先行官”,在基建投资方面,列为重点。不过,过去我国交通建设的重点放在水陆空的主干线方面,虽然主渠道有了加强,而干渠、支渠、毛渠没有同步组建,未能成龙配套,交通运输仍然运行不畅。今后,主要干线方面的工作无疑还要加强,特别是在改善“卡脖子”的重要地段的运输条件方面更要加强。还应增加火车车皮、汽车车辆、商船和飞机的数量并改善经营管理,并搞好水陆交通主要干线的配套设施,如港口、车站、码头、机场、仓库以及冷藏、装卸等的建设。除此以外,今后还要:

(1)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建成水陆交通和大小公路的网络。要修桥补路,修通“断头路”,打破条条块块,形成跨省、跨地区的交通网络。力求直线运输,避免绕道行驶。公路网点要能深入到农村、山区,做到四通八达,无远弗届。

(2)要特别重视水运,因为水运成本最廉。除整治长江、黄河航道外,还要大力发展内地江河湖泊航行的便利,建造大量小机动帆船和驳船。有条件的话,还可多造一些江轮和海轮,以利通江达海。

(3)要大力发展邮电通信事业。特别是电话,要尽量普及。邮电通信事业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沟通城乡、地区、产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要桥梁。邮电通信事业不发达,信息不灵,商业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就不能因势利导、补缺泻余、穿针引线,使货畅其流。反之,如果邮电通信事业发达,则可大大缩短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距离,减少时间上和空间上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消费,从而提高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

(4)“商”“交”紧密结合,大力发展联运服务。要开展直达运输,抓好货源、运力、装卸和仓储等环节的结合。发展水陆联运,铁路、公路、水路三路的合作联运,干支联运和江海联运。搞联运配套,一通到底,全面服务,全程负责。开展联运服务,我们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优越条件,只要不搞部门分割,是有条件组织社会化大协作的。这样做,既能加速商品流通,又能减少空驶,对货主、承运方都有利,是一种迅速方便,多方有利的事情,值得大力提倡。

5.金融工作要跟上去。商品流通的过程就是商品和货币相互交迭的过程,也就是货币流通的过程。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货币流通量将会大大增加。现金的收付,储蓄的存取,资金的融通,异地的汇划和转账结算等工作必然日趋频繁。这就要求中心城市的金融机构和农村的金融网络、特别是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的工作要能跟上这种形势的要求。金融工作可以在引导商品生产方向、调剂资金余缺、提供灵通的经济信息、为产销穿针引线、促进商品交换和物资流通、监督资金的使用、增加资金的积累、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流通,要使它活而不乱,搞好金融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6.此外,还要重视“两通”方面的智力投资,采取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办学方式来培训“两通”的干部,使它们懂得有关的理论、政策、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把“两通”工作搞上去。

总之,抓好“两通”这个联系生产和消费之间、城乡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货畅其流,将有助于实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整个国民经济是会得到迅速发展的。

(与肖国金合写,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5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9页。

[3]《商业词汇》,中国财经出版社1979年版,第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4页。

[5]赵紫阳1982年11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83年中国经济年鉴》第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