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展望

上海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展望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50年,不管对中国整体来说,还是对上海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些美好预期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中国以及上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之上。

2050年,不管对中国整体来说,还是对上海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早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到21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上海,人们有着更高的期望。2050年,上海将发展成为世界级综合性的首位全球城市,成为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世界主导城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的全球治理典范城市,成为环境友好、宜居包容、文化多元、富强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肖林,2015)。这些美好预期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中国以及上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之上。

在前文当中,通过对上海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和各类环境问题的考察,可以看出,上海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或达到其极限值。但这不意味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压力将严重影响上海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仅是因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未来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将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上海资源环境承载力会不断提升。从环境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上讲,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存在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关系,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经济发展与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出现“脱钩”,即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趋于平稳,甚至下降。但是,倒U型的发展路径和“脱钩”并不必然出现,除了我们反复提及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必须将资源环境问题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在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门论述生态文明,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于上海来说,实现2050年的远景目标,除了将“美丽中国”从概念落实到行动(陈诗一等,2014:200—223),通过本书的研究,我们将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期望,以此约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压力,为实现2050年系列目标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