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凯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凯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2022-06-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 凯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是古典理论熏陶出来的,而且直到现在,它仍然统治经济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像100年前一样统治着大学课堂。

第一章 凯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古典理论熏陶出来的,而且直到现在,它仍然统治经济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像100年前一样统治着大学课堂。我将证明,古典派的理论前提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可用,但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用,它所假定的情况仅仅是可能的均衡点中的一点,而且古典理论所假定的特殊状况恰好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不相符合。所以如果我们试图应用于现实,那结果会是误导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凯恩斯

第一节 谁是凯恩斯

每当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无论是哪国政府,都会选择超常规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如修公路、建桥梁、设厂馆、扩设施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在现在社会中,所有的国家,无论是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或者是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欧美各国,我们看到,每一个国家都会认识到,如果自己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政府还是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医治经济问题的。前面所说的政府超常规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就是用来医治现实中经济问题最为有效的“药方”之一了。

现代经济社会中,每一个国家的政府总会向人民征税的。他们收上税收之后,手中就有钱了,显然就得想办法把它们都花掉啊,不可能像守财奴一样把已经收上来的税收紧紧握在手中,藏在金库里,只要每天听听硬币的响声,看到大把大把的钞票就满足了。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利用他们所收上来的税收,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财政收入,通过政府投资、政府采购、政府补贴或者是税收调整等形式,把这些钱花出去。而这些花钱的结果又恰恰改变社会的总体的消费水平和总体的投资水平,这也就可以推动依赖市场机制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健康增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政府的财政政策。

我们上面所说的在现实超常规中所看到的政府对于桥梁、道路的修建,对于包括国防产品在内的各类产品的采购,用于社会救济、国民生活补贴的花费,对于税收制度特别是税率的调整,对于深陷危机之中企业的直接救助、金融贷款以及信用担保等,其实都应该被纳入到政府财政政策的范畴之内。

我们大家看到,无论是1992年的南方特大洪灾,或者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甚至是经常发生的一些台风、海啸,每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伤害的同时,我们都会看到我们的政府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对受灾地区和受灾人民给予经济援助,而这些援助手段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政府自身的财政收入,它们也构成了当年的政府财政支出项目,因此,这些都是财政政策手段的典型代表。

然而大家知道,我们在现代经济中所看到的这些财政政策最早是由哪个经济学家提出的吗?大家明白政府为什么需要在经济出问题的时期大量的采用这些财政政策吗?这些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它们真的可以挽救当前深陷危机之中的世界经济吗?

其实,上面的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归结到一个响亮的名字: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他的理论体系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像我们前面所列举的那样,倡导政府在超常规下投资于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国防等公共服务,购买一些政府自身运营所需要的社会产品,或者出于一定的政策目标而进行一些公共采购活动,通过调整税收制度,来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以此来改变这些人的社会消费能力,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前面提到的这些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司空见惯的政府财政政策选择,在凯恩斯以前是并不受世界各国政府待见的,正是由于凯恩斯的大力倡导,才成为今天的社会中每一个国家管理本国宏观经济的常规武器。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国家都会综合运用这些财政政策手段干预经济的运行,以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凯恩斯所提出的这些理论用通俗的话来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读到这里有些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想,一般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说法,凯恩斯应该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吧?你怎么敢说他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你怎么可能断言他一定比上世纪那么多成果卓著、影响巨大的其他经济学家更为伟大呢?其实,我在这里并没有过于武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无论是拥护凯恩斯理论的学者,还是反对凯恩斯观点的学者,可以说没有人会抹杀凯恩斯的历史功绩,他的经济思想改变了他以前西方经济学的思想传统,成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中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对于所有的后来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的名字成为上世纪在所有的西方经济学文章中提到次数最多的,他的思想被其后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官员所接受,也在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政策中得到过体现。他的确是公认的上世纪最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尽管上世纪涌现了无数的伟大的经济学家,但是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他的“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理论成为近百年西方经济学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经济思想。

这正是由于凯恩斯的伟大,他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仍然被无数的经济学家所研究,他的信徒仍然遍及世界各国的大学与政界。这也是时至今天我们仍然选择解读他的经济思想,让众多国内有志于了解宏观经济理论的读者们,能够理解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现代经济中的真正作用的原因之所在。

第二节 凯恩斯到底革了谁的命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今天来重新解读凯恩斯,是因为他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革命者。正是由于他的出现,现代西方经济学出现了很多天翻地覆的革命性的变化,他改革了在他之前的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思维模式,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政府财政政策手段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新思路,他像一个魔术师一样,把主导西方经济史的“看不见的手”变化为一只“看得见的手”,他也使得现代政府在当代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他的思想影响着所有在他之后的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

可能有些读者已经开始迷糊了,你一会儿说“看不见的手”,一会儿说“看得见的手”,那么这两只手到底是什么意义呢?其实,如果要理解这两只手的真正含义,大家就有必要大略了解一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了。

在1776年,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创立,亚当·斯密也就此成为公认的西方经济学之父。斯密所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也广受后世的众多经济学家的接受,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理论学界继承斯密的观点,主张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反对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的理论,一直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用简单的话来说,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市场机制。我们都知道,中国现代的经济体制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说,每一个企业生产出来东西,不再像以前一样由国家来包销了,它们都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去生产那些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的商品,或者提供消费者愿意消费的服务。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你还是只凭借自己的个人喜好去胡乱生产些卖不出去的产品的话,那么你就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了。

假设你是一个企业主,你可以自己决定生产哪种产品。在这个时候,忽然你看到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挺高,生产这种产品非常赚钱,那么你就希望能够进入这个行业也去生产这个产品,去分一杯羹。而且,如果这个行业真的赚钱的话,你就会发现那些现有的生产厂商也不会眼睁睁的让你这个新来的竞争者去从自己的口袋中抢钱,他们会安排工人加班加点,增加自己生产产品的数量。你同时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是聪明人,有很多其他人也会看到,原来这个行业不错,比干其他的活赚钱,于是会有很多人和你一样抢着杀入这个行业。于是要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一大批同样的产品,这个产品市场的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大家的东西都不好卖了。可是总不能把自己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都砸在自己手上吧,毕竟东西卖不出去还需要你花钱保存,还会挤占你很多的运营资金。因此为了防止产品卖不出去造成积压,你只能选择降价促销,希望尽量能从竞争对手那多抢一些客户过来,尽快把自己的存货全卖出去。可是当大家一起这么想、一起这么做的时候,这个行业的总体价格就会出现一个大的跳水,它的利润水平就会开始下降,就不再像以前那么赚钱了。最后你会发现,原来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也和其他行业差不多嘛。

相反,如果你已经处在某一个行业中了,假设这个行业产品的价格比较低,利润率不高,你就会发现做这个行业不太赚钱,那么不如减少在这个行业中的投资,把转移出来的人员和资本投到其他更赚钱的行业中去。甚至你也会选择完全放弃这个行业,转而跑到其他行业中重新开始。你还会发现,并不是你一个人这么做,只要这个行业不赚钱,整个行业所有的企业都会和你一样压缩生产的投资,减少产品的生产。过不了多久,这个市场中的消费者逐渐发现,商店中这种产品的数量少了,有时要跑好几个商店才能买到,产品变得紧俏起来了。于是那些卖东西的商人们又开始哄抬物价,这种产品的价格又会逐渐提高起来。消费者发现,由于企业往往会把产品卖给出价最高的顾客,要是我不抬高报价,我就买不到这种商品。于是这也逼得更多的消费者提高自己的报价水平,这就把整个行业的产品价格水平都提高起来,其实也就提升了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到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行业又开始赚钱了,不过它的利润水平也基本和其他行业差不多。因为如果利润过高,又会造成厂商扩大生产,价格又拉了下来;如果利润过低,仍然会存在厂商的供给不足,消费者还会继续抬高报价,提高你的经营利润。

其实上面所介绍的整个过程,就是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在整个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市场主体,无论是生产商品的企业,还是购买商品的消费者,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商品销售出去,同时又能够获得最高的销售利润;而消费者则希望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水平购买到自己所希望消费的商品组合。在这过程中,并不需要有哪一个人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市场的无形力量会引导每一个市场中的人自然而然地去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斯密就把这个过程形象地说成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市场中的每一个人的决策。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厂商之间、消费者之间自发形成的竞争活动,就会通过改变每一种商品的市场供应水平和市场需求水平来改变这些产品在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对比,也就影响到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与供求水平。通过市场供求与价格水平的自发调整,就可以保证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为合理的分配。

在亚当·斯密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共识是:市场机制是很有用的,它可以通过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来影响市场的供求水平,就可以保证市场始终保持在最优的水平上。也就说,只凭借市场自发的运行就可以保证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最为合理的分配,也就能够最为有效地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政府的作用只体现为维护市场机制的合理运行,充当市场机制的“守夜人”。政府既然只是一个看大门的小保安,那么哪有资格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指手划脚、随便干预啊。于是,这一时期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古典经济理论就告诉大家,政府只要维护市场机制运行的秩序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对于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施加任何的影响。政府如果强求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的话,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市场价格信号的正确传导,阻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最终就可能会损害到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正因为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没有必要对市场的运行实施干预,因此,在他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偏重于对于企业、个人在市场机制中的行为的分析,探索怎样才能够实现个人与企业从市场中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的研究对象只关注于个人与企业这样的微观主体,而很少甚至完全不考虑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这些经济理论也由此构成了我们现代所说的微观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确立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直到凯恩斯的导师马歇尔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于1890年出版后,现代意义上的微观经济理论才基本成形。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习的微观经济理论,其实都可以在马歇尔的这本著作中看到。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些主要的西方经济学家基本都是斯密的信徒,他们一直在向各国政府当权者宣传不要去人为地干预经济,应该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以轻松的保证每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了。

然而,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遇到了一个他所没想到、也根本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上世纪2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按照斯密的观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可以自发的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它调节社会经济的效率是有保证的。如果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没有随意地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去干预经济运行,市场中的价格信号就会通过自发地调整,来保证一个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始终保持相等,社会经济可以一直保持在稳定的发展之中。

可是资本主义经济从诞生开始,就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经济危机。那些信奉斯密自由理论的经济学家就说:好吧,你们政府官员就忍了吧,反正这些危机只是局部地区、短期内的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也不大,只要把它看作是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造成就行了。而且,如果你们真的听我们的话了,对经济发展放任自流,等到市场机制完善起来以后,你们就看着吧,到那时万能的市场机制就可以保证经济始终处于快速、稳定的发展状态之中了。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就像上帝一样是值得充分信任的。然而,他们的信任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达,摆在他们面前的经济危机却愈发的严重了。

1929年,伴随着纽约证券市场的暴跌,全球经济遭遇着前所未见的危机。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老板都发现,社会对于他们产品的需求急剧下滑,无论怎么降价,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把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卖出去。他们只能通过关掉机器设备、裁减工人来不断压缩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只求熬过这段艰难时期。在这一时期,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生产急剧萎缩,物价暴跌,大量的企业走向破产。

在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时期,每一个人都担心银行会支撑不下去,让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化为泡影。于是所有的储户都跑到银行,要求把自己存在银行的钱全都取出来;于是每一家银行的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取钱。可是银行的钱都化为贷款借给其他企业用于生产经营了呀,它哪有这么多闲钱给储户啊。那么这些银行就只能逼迫那些本来已经处于危机之中的企业提前把贷款还给它们,以应对储户的挤兑狂潮。可是企业本来就陷入经营的困境了,都恨不得再向银行多借些钱,好能够撑过这段最危险的时期。结果银行不但不能帮它,反而落井下石,像黄世仁一样跑上门来逼债了。这些企业哪来的钱还给银行啊。于是它们只能宣布,我还不起你的钱了,我宣布破产,大家一拍两散、一了百了吧。企业破产之后,企业是省心了,可是为它们提供贷款的那些银行的钱也就收不回来了呀。当银行无力支付所有前来要求提取存款的储户的取款需求的时候,它也只能像那些还不起贷款的企业一样宣布破产。一旦个别银行陷入破产,又会刺激更多的储户跑到他们所储蓄的银行,要求取出自己辛辛苦苦获得的积蓄。这就好像推倒了一张张多米诺骨牌,更多的银行与企业开始相继陷入破产的危机。

既然当时所流行的斯密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证明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是始终相等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呢?既然当时的经济理论证明社会经济是可以保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那么这么严重的经济危机又是由何而来呢?既然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实现均衡的运行,那么为什么市场不能够自发的消除这一严重的经济危机呢?很多经济学家第一次开始对他们奉为真理的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产生了怀疑。而真正解决这一难题的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凯恩斯,他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运用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与扩大政府公共采购的积极的政府财政政策。他第一次从理论上告诉大家,市场机制其实并不像亚当·斯密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我们还需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弥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不足,通过这两只手的通力合作,来消除社会经济的动荡,维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们也看到了,1929年经济危机之所以得以成功应对,正是由于各国政府采取了凯恩斯的“看得见的手”的思想。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其治理危机的所有政策,都可以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找到支持。在此之后的数十年间,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接受,即使在今天,我们看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仍然沿用凯恩斯在近百年前所开出的药方,那么凯恩斯经济思想的价值也就可见一斑了。

如果一定要给凯恩斯和亚当·斯密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寻找一个参照的话,那么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奠基人的亚当·斯密就好像带领全国人民通过艰苦的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亲手创建新中国的毛泽东,而改革西方经济学的自由放任的传统、提出政府干预思想的凯恩斯,就好像是提出改革开放思想、推动我国经济腾飞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如我们很难评价毛泽东还是邓小平谁更伟大一样,作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位巨人,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地位也是其他经济学家所无法比拟的。

2007年中期所爆发的次贷危机在全球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看到世界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都仍然运用了凯恩斯在近百年前所设计出来的良方治理危机。他们的政策选择与当年罗斯福总统应对大萧条的政策选择是那样的相像;他们的政策手段与凯恩斯在数十年前所提出的各种经济理论又是完全的吻合。这也充分说明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科学性,更充分的说明了在现代这个历史背景下,重新解读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必要性。

随着次贷危机逐渐离我们远去,重新回过头来反思各国政府所采用的用以治理危机的种种财政政策手段,重新审视中国政府所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重要意义,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来解读凯恩斯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对于我们成功地治理危机,提高我国政府的管理水平与政策的作用效果所能够产生的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三节 凯恩斯的传奇经历

要理解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大家首先应该知道凯恩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拥有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已经知道了凯恩斯是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甚至可以说是近百年来最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大家可能不知道,凯恩斯还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英国政府中长期身居高位,不但是很多重要历史时刻的参加者,而且是我们所熟知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缔造者;他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在剑桥大学任职时期以及游学美国时期,广泛宣传自己的经济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的弟子掌控着战后数十年的西方经济学界;他是一名著名的投资家,利用自己对于宏观经济思想的理解,发展出一整套特殊的投资理念,在英国证券市场上为自己赚下了亿万家产。简而言之,凯恩斯是一名伟大的人,而他的人生更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1883年6月5日凯恩斯诞生于英国的剑桥市,他的家乡正是享誉海内外的剑桥大学的所在地。而他的家庭以及他一生的发展,也与这所世界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剑桥,凯恩斯其实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是当时英国小有名气的学者,也是剑桥大学的老师。母亲弗洛伦丝·埃达则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神学博士,她毕业后选择从政,一度担任剑桥市的市长。因此凯恩斯也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干子弟”了。正因为良好的家庭条件和非常优越的教育环境,凯恩斯从小就接受了极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接受了极为全面的教育,尤其是在数学、文学、辩论、逻辑学等方面的兴趣,对他后来的经济理论研究与政治活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897年,年仅14岁的凯恩斯就考入了号称伟人摇篮的伊顿公学,主修数学。1902年中学毕业后,凯恩斯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仍然主修数学。凯恩斯从小就一直以数学作为主选专业进行学习,他也梦想着在长大成人后在数学上取得重要成就,从而成为一名名垂青史的数学家。1905年,凯恩斯参加剑桥大学全校数学竞赛,最终获得了第12名的成绩。我们知道,当时的剑桥大学可以说集聚了整个英国甚至说整个欧洲各个国家最优秀的青年才子,在这样的学校中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也许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已经很值得去向别人吹嘘一番了。然而对于心高气傲、又一直以成为一名数学家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凯恩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他失望的成绩,这一次的打击甚至使他从此放弃了自小就怀有成为一名数学家的理想。也许就是这一念之差,使得人世间少了一个也许会很平庸的数学家,却多了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

1905年凯恩斯在剑桥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后,像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梦想考入国家机关担任公务员一样,他也梦想通过参加文官考试进入政坛。当时英国的文官考试类似于当前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只是考试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因此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尤其需要考生能够运用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对于一些国际形势与英国当时的经济政策进行综合的评价。为了增加自己考取文官的筹码,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凯恩斯选择在毕业后仍然留在剑桥大学,并开始选修经济学,而当时担任他经济学老师的正是当时英国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

由于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长期学习数学所培养出来的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凯恩斯很快就在马歇尔的课堂上脱颖而出,深得马歇尔的赏识。据记载,在一次课堂练习中,当凯恩斯交上一份非常完美的课堂练习后,马歇尔在后面加上了这样的评语:“这是非常有说明力的答案,我相信你将来的职业可能不只是做一个经济学家。”老道的马歇尔并没有看走眼,他所欣赏的得意门生凯恩斯最终超越自己而成为一位划时代的经济学家。当然,马歇尔也许万万没有想到,凯恩斯的伟大正是在于他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自己在《经济学原理》中最终建立的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的新的经济思想,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是成长为他们微观经济思想的最大的反对者。但是即使这样,马歇尔的教导与鼓励却正是引导凯恩斯在经济理论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动力。

1906年,意气风发的凯恩斯参加了文官考试,并梦想着考入英国财政部成就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也许是当时负责文官考试的财政部官员无法理解已经崭露头角的凯恩斯新颖的经济思想的缘故,他自认为最强的数学和经济学都成绩平平,尤其经济学的成绩竟然是他所有成绩中最差的一门。很多年以后,再和朋友谈起此事的时候,凯恩斯仍然愤愤不平地说,也许那些考试官员对于经济学的理解还不如当时他这个年轻人懂得多。然而得益于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科目都顺利拿到第一的名次,使得凯恩斯在这次文官考试中的总成绩仍然名列第二,只是与他梦想中的财政部职位失之交臂,最终只能进入相对不重要的印度事务部担任一名下级职员,由此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在印度事务部任职时期,凯恩斯的工作非常轻松,基本上每天就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的工作。为了不虚度时光,凯恩斯选择把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上,他把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的撰写上,并利用这段时间赢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当然,这一时期的从政经历在凯恩斯的一生中并非是完全没有意义,他增加了对于印度社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印度金融制度的改革、金汇兑本位制的价值的兴趣,为他后来的经济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素材。

看着自己心爱的弟子在一个不能发挥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上无所事事的浪费着自己的青春,一直很欣赏凯恩斯的马歇尔老师觉得很是心痛,于是他再三建议凯恩斯辞去公职,并为他保留了一个在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工作。1908年,在马歇尔的多次邀请下,也出于对印度事务部平淡工作的失望,凯恩斯暂时放弃了从政的梦想,辞去了印度事务部的工作,回到母校剑桥大学任教,走上了职业经济学家的道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凯恩斯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然而由于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在考取文官以后他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当他决定放弃自己的政治家梦想返回母校担任大学教师之后,无意之间又重新走上了政治家的人生道路,甚至一度成为当时英国政府的高官。

由于凯恩斯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又得到当时社会上最为权威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的青睐和帮助,他逐渐在英国的经济学家的圈子中取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开始以经济学专家的身份参与很多政府部门的经济决策,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继续他的政治家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作为当时英国社会中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被邀请进入他一直梦想的舞台——英国财政部,从事战时的经济事务决策与协调工作。在一战结束后,他还被任命为英国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战争结束后,强烈的报复心使得当时几乎所有的英国政府官员,包括普通英国公众,都极力主张向战败的德国索取巨额赔偿金,以弥补英国在战争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战争损失。然而作为英国在巴黎和会谈判过程中的最高负责人,凯恩斯却看到,当时战胜的协议国所提出的250亿英镑的赔偿金额,远远超过了战败的德国政府的承受能力,必将导致德国经济的崩溃。与此同时,德国为了筹集战争赔款,就不得不竭力扩大自己的出口贸易,必将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对英国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下,英镑与黄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要向德国索取过多的战争赔款,在大量德国战争赔款涌入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英国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急剧增加,这就有可能造成英国英镑的大幅贬值,会给英国带来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可能会摧毁英国的经济。因此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公然批评要求德国巨额赔偿的社会舆论。通过与主张高额战争赔款的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多次论战,逐渐奠定了他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声誉,使得他被更多的英国民众所认识。

然而,凯恩斯的观点并没有被巴黎和会所接受,各战胜国仍然坚持向战败的德国索取巨额战争赔款。也正由于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19年6月他愤然辞去在英国财政部的职务,重新返回剑桥大学任教。

心不有甘的凯恩斯回到剑桥大学后,没有老老实实的当他的经济学老师,而是在剑桥开设一门新课“和约的经济意义”,对于当时的巴黎和约进行抨击,并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表示担忧。因为当时剑桥的学生们都迫切想了解凯恩斯这位当时最具声誉的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战后国际关系的,想听听他这个当事人对于巴黎和约的最为专业的评论,这门课一时间居然成为在剑桥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每次上课时教室总是挤得站无立锥之处。

一战结束后,伴随着德国战争赔款的大量涌入,在获胜的协议国中果然出现了凯恩斯所提到的通货膨胀及经济衰退。事实充分证明了凯恩斯独到的经济分析视角,这也为他在经济理论学界赢得了更为深远的国际影响。

在一战结束之后,随着对于当时金融制度与经济危机的深入分析,他开始探索是不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重建国际金融制度,推动经济增长。在这段时期,他开始把目标集中到了自亚当·斯密时代开始就在英国所确立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上了,开始公开攻击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机制原理,主张通过政府投资公共建设来增加就业,利用政府干预来弥补私人市场经济的不足,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的“看得见的手”的思想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起来。凯恩斯也开始从一名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家转变为一名西方经济理论的革命者。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他以后提出“看得见的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1929年至1933年,自美国开始,所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卷入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之中。这场维持时间长达4年多的经济危机,对西方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0年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在危机的这段时间内,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失业人数由1000万增加到3000万,此外还存在多达4000万至5000万的半失业人口。美国作为危机的中心,其失业人数由危机之前的150万增加到1300多万,失业率接近25%。这次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普遍倒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而凯恩斯的祖国英国也同样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也为凯恩斯进一步完善他的宏观调控思想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过于迷信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恶果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凯恩斯意识到,这些传统的古典经济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他所在的这个时代,必须有人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去取代它,去挽救当时处于危机之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也是挽救同样处于危机之中的西方经济理论。他开始致力于完善自己的经济理论,并及时出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力宣传他的“看得见的手”的经济思想。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则代表着他的经济理论的最终完成。

作为凯恩斯最为重要的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主张政府通过一些反周期的需求管理政策,消除经济衰退,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凯恩斯指出,由于市场经济的一些自身特征,社会的有效需求往往是不足的,这就需要政府站出来推行强有力的财政政策以补充市场机制的不足。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也就是所谓的超常规时期,更加需要政府通过扩大公共工程支出和扩大军备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加。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经出版,很快就在西方经济学领域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暴,无数的学者开始激烈地热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传统的古典经济理论到底是哪一个更科学、更能适应于现实的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这本书的出版,成为凯恩斯经济思想最终形成的标志,成为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对于其后的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上世纪30年代,随着欧洲各国积极扩军备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政策在欧洲的主要国家中都得到了实际上的应用,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二战中面对美国的经济崛起,以及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衰退,作为当时英国最极盛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主持了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关于战后经济秩序重建的谈判,他还亲自参与了战后经济格局的建设。1944年7月,他参加了确定战后金融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推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这两个在战后世界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的金融机构的组建,并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与世界银行的第一任总裁。

然而,由于战后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强势地位,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衰退已经势不可挡。在重建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选择中,凯恩斯精心设计的以一种非主权货币——班克为核心的国际货币计划,最终惨败于美国经济学家怀特所制定的以美元为战后国际关键货币的怀特计划。这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熟悉的、主导了战后近30年的全球金融格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凯恩斯所创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同时落入美国人的控制。

失望之极的凯恩斯在无力挽救英国经济颓势的痛苦中,度过了他的余生,并很快于1946年4月21日在英国的苏塞克斯郡第尔顿病逝,享年62岁。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建立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创立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以及在战后谈判中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历史功绩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还是一名成功的投资大师。与很多不了解经济学的人所想象的不一样,由于理论研究与经济现实的巨大差距,并不是每一个经济学家都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斩获颇丰的,很多在理论上成果卓著的经济学家甚至死于饥寒交迫之中。然而凯恩斯却是公认的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实战派经济学家,他在当时的伦敦资本市场上左右逢源,依靠自己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取得了极为丰厚的收益。在他的晚年,他甚至已经成为当时很多英国最为有名的大企业的大股东而富甲一方。

相信现在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很多投资者,无论是股民、基民或者是炒作黄金、期货的投资者,往往都会对国际经济形势与本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各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潜力极为关注。可是在凯恩斯以前,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微观经济理论,众多经济学家所关注的往往只是市场中的单个的个人或者企业,他们质疑政府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因此往往疏漏了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也就忽视了宏观经济形势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作用。如果信奉只关注企业业绩而不考虑宏观形势的传统投资理论的话,投资者的投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凯恩斯在最早提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中最早把宏观经济形势对于市场投资的影响纳入了研究的范畴。也正是得益于他对于宏观经济理论的深刻研究,他也就把握了在当时伦敦金融市场中投资的命脉,从而开创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投资理念,为自己赢得了巨额的家产,同时奠定了他在当时的投资圈子中的崇高地位。也许这正是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会吸引如此多的后人关注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了。

可能很多读者也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充满了兴趣,甚至仍然搏杀于股票市场、国债市场、期货市场,那么,如果你能够真正深入地理解凯恩斯对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理论,必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分析我国政府的宏观政策走势,从而准确把握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帮助你成长为一名像凯恩斯一样的真正的投资高手。

凯恩斯是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拥有着一段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他改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他也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新时代。他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者,他的理论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即使是在次贷危机肆虐全球经济之时,我们也看到各国政府仍然是运用凯恩斯主义思想去沉着应对。

只有重新解读凯恩斯思想,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角色,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次贷危机之中各国政府救市政策背后的经济含义,才能够深入地理解4万亿投资计划推出的历史意义。对于所有希望了解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读者来说,凯恩斯思想将是我们认识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座桥梁,它将引领我们真正深入经济学的广阔世界自由驰骋,任意遨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