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西方管理学与中国特色的科学结合

当代西方管理学与中国特色的科学结合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当代西方管理学与中国特色的科学结合现代管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学术界对这一新兴的学科一直就有其属性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层面,我们都不可否认西方管理学思想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所存在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把优秀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就成为当代中国管理学家和企业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当代西方管理学中国特色科学结合

现代管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学术界对这一新兴的学科一直就有其属性的科学与艺术之争。管理被作为科学强调,是因为它确实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工具和计量手段,需要借鉴各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来充实自己。但是,随着管理学在企业中运用的日益深入和广泛,人们也发现管理学的研究很难与其他理论学科一样,可找到一些公理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即便能找到一些大家权可当作基点的“公理”,例如典型的“X”人和“Y”人的假设、人的需求层次假设等,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人们很快就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并不成立,或者成立的条件是变化的。把管理学视为艺术,是因为任何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把人放在第一位。管理的对象是人,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能也不应该把人全部异化成物,因此就必须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艺术地来激励组织成员,以最高效的状态来完成组织的任务和实现组织的目标。把现代管理学视为科学,视为艺术,或视为科学与艺术两面的完美结合,在过去的近百年中,都有合理的层面,因为企业的实践证明了它们都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作出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贡献[13]

建立在西方大工业生产基础之上的西方管理学,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它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其加以研究和探索,并将其中适合的部分很好运用在中国企业的管理之中。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迄今为止所有西方管理学各流派所提出的理论观点,都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的社会环境和企业运作的基础上,是基于西方企业管理实践而提炼出来的,其中一些观点和理论,并不适应当今中国的企业管理,也不适合当今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管理体制,如果我们将其原封不动的拿来,运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之中,则必然产生不适应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提出过管理的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问题。虽然这一观点的提出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但是它所指出的核心问题却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中国自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宏观经济体制还是微观的企业管理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于西方管理学思想,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略知皮毛到了解甚多。而进入到21世纪,几乎所有新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只要一经提出,马上就会被介绍和引进中国。而在中国近三十年的企业改革实践中,抱着对迅速提升企业效率,增加企业实力的良好愿望,不少管理学家和企业家基于自己的理解,将西方管理学的各种观点和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有的也收到一定的成效。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层面,我们都不可否认西方管理学思想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所存在的局限性。东西方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运行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员工心理都存在巨大差别,企业运行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很大不同,把西方管理学理论照搬过来运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自然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如何把优秀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就成为当代中国管理学家和企业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东方管理学的提出为完成这项重要任务开辟了一条重要思路。相对于西方管理学而言,东方管理文化历来更加注重道德引导和伦理规范的作用,强调对个人进行教育以后,尽量让每个人自发地依靠伦理道德来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孔子曾经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4]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这一核心价值观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而从中国企业运作的实践来看,也更容易在管理中实施和被接受。东方管理学和西方管理学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我们认为东方管理学是西方管理学和东方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那么东方管理学就必须吸取西方管理学优秀思想,融合东方的管理智慧,充分考虑东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经济体制,将西方管理学思想加以必要的改良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状况。以中国为例,如今已有不少企业家在充分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同时,在管理的实践中更好的融合东方文化理念和智慧,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发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注释】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345页,人民出版社

[2]以上摘录均见罗伯特·哈珀《巴比伦汉穆拉比王法典》,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04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第783页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页

[5]同上书,第7页

[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第11页

[7]同上书,第7页

[8]让·巴蒂斯特·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纽约,奥古斯塔斯·M·凯利公司,1964年,第330~331页

[9]罗伯特·欧文《罗伯特·欧文自传》伦敦奥古斯特·凯利公司,1967年,第39页

[10]《欧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卷96页

[11]刘子馨,“叩开管理学第二个百年发展之门”《大学出版》,2007.第一期

[12]转引自彼得·格鲁克《管理的实践》推荐序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3]刘子馨,“叩开管理学第二个百年发展之门”《大学出版》,2007.第一期

[14]《论语·为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