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历史背景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与此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迅速发展;心理技术学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社会测量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等相继出现。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

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

(1)古代社会阶段

早在六千多年前,人类就已开始了对组织活动的有效管理。古埃及人组织几千人的力量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我国秦朝时期,秦始皇征集几十万民工建造了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生产处于手工劳动阶段,生产活动多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场所以作坊为主,生产技术和劳动分工比较简单。各种社会组织的规模都比较小,社会化程度也较低。那时的管理是传统的经验管理,主要依据个人的观察、经验和判断等。

(2)近现代社会阶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组织规模迅速膨胀,且组织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越来越密切,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越来越单一、具体。越来越乏味的工作使工人的劳动情绪受到很大影响,阻碍了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落后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生产方面,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在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管理人员把工人看做是会说话的机器,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为改善劳资关系,缓和矛盾,维持生产,就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与此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迅速发展;心理技术学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社会测量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等相继出现。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早期实践

1769年,英国首次出现世界上第一个六百多人的纺织厂。在此之后,工厂制度普遍建立。

(1)亚当·斯密的实践

1776年,亚当·斯密(A.Smith)撰写了《国富论》一书,提出“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观点。例如,在制造针的过程中,10个工人各自为阵,分散、独立地工作,每人每天能生产10根针就很幸运了。如果10个人每人分担一项具体任务,一天就能生产4 800根针。由于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利益。

通过实践研究,亚当·斯密得出以下结论:

·劳动分工提高了工人的技能、技术熟练程度;

·劳动分工节省了交换工作的时间;

·劳动分工有利于创造节省耗费的办法和机器,提高生产率。

(2)罗伯特·欧文的实践

罗伯特·欧文(R.Owen)是威尔士企业家,18岁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他注意到:工厂雇佣童工(多数在10岁以下),工人每天工作13个小时,工作环境恶劣等现象。

罗伯特·欧文是个理想主义者。他首先承认工厂制度损害了工人的利益,提出要改善劳动条件、关注雇员。1825年,他主张制定了工作时间法、儿童保护法,提倡公共教育、工作餐、企业参与社会规划。他的观点比他所处的时代超前了一百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