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控制的方式

控制的方式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根据控制的时点不同,控制可以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的有效条件是:过去的经验对今后的工作总是有效的。前馈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预先确定输入系统各种要素的标准和要求,这个标准和要求是根据组织自身或同行业过去的经验来确定的。前馈控制要求根据对系统未来运行情况的估计来确定系统所需要输入的要素,并根据要素输入的标准来输入各种要素。

一、控制的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将控制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种控制方式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为了有效地实现控制目的,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往往是交叉运用多种控制方式的。

(一)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根据控制的时点不同,控制可以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就是把管理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即“防患于未然”,其具体做法是对输入系统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把输入系统的各种要素与预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如果输入系统的各种要素与预先确定的标准相符,则让其输入系统;如果不相符合,则调整输入的要素。

例如,组织经常要从外部招收新的员工,采用前馈控制就是要根据组织生产的具体情况,确定组织招收员工的标准和要求,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和要求招收新的员工;企业在预计到产品需求量下跌之前就开始准备开发新产品上市,在需求高峰到来之前,就已添置好机器,安排好人员,加大生产量,以防供不应求。前馈控制的有效条件是:

(1)过去的经验对今后的工作总是有效的。前馈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预先确定输入系统各种要素的标准和要求,这个标准和要求是根据组织自身或同行业过去的经验来确定的。因此,如果这些经验对今后工作无效的话,那么按照这些经验所确定的输入系统的要素就不能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转,控制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2)对系统将来运行的情况是可以准确预测的。前馈控制要求根据对系统未来运行情况的估计来确定系统所需要输入的要素,并根据要素输入的标准来输入各种要素。因此,如果系统未来的运行情况不能预先估计,或所进行的估计是不准确的,则按这种估计向系统输入的各种要素就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3)按照要素输入的标准所输入的各种要素必须能按照预定的要求发挥作用。例如,组织按照一定标准招聘的新员工,如果在录用之后不认真工作,那么,这样的员工也是没用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以上三个条件并不一定总是存在的。这是因为,第一,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过去的经验对今后的工作并不一定总是有效;第二,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难以甚至是无法对系统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第三,即使前面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按照标准要求输入系统的各个要素也并不一定能按照预定的要求发挥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须借助于另外两种类型的控制。

2.同期控制

同期控制又称现场控制或即时控制,就是通过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整来实现控制。其特点是在行动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马上予以纠正。目的就是要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一次活动的质量。

同期控制较多地被企业运用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现场的控制,由基层管理者执行。同期控制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现场管理者的个人素质、指导方式以及下属对这些指导的理解程度等因素,因此它对管理者的要求较高。如企业根据在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对产品生产情况进行抽查,发现产品质量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要进行有效可行的同期控制,必须满足以下四个必要条件:

(1)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同期控制时,管理人员要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即时的处理,既没有充足的时间可供思考,也没有条件同别人进行充分的讨论,其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个人作风、表达方式以及对专业工作的熟悉程度。

(2)充分授权。同期控制时,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后,必须迅速发出控制指令,保证下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管理人员拥有足够的授权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主管人员对现场出现的问题没有权力进行处理而要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等候上级的处理意见答复下来,那么就可能造成某一方面控制工作的临时中断,使计划实施过程受阻。

(3)逐级控制。直接主管者对下属各方面情况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因而更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在同期控制中,控制者不太可能临时去了解背景情况后再作决策,而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积累,结合现场情况马上采取控制措施,因此,由最熟悉第一手情况的直接主管者实施同期控制是最为有效的。

(4)倾听下属人员的意见。同期控制中涉及的问题大多是细节性的,操作性较强,管理人员根据计划制定的目标实施控制时,应多听取下属直接执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吸收他们直接执行工作的特有经验,从而提高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一种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订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的控制方法。它是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一种控制方式,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作为改进下次行动的依据,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看,采用反馈控制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调整能使组织运行中的目标差不断缩小。但从一个控制周期看,采用反馈控制的方法却使组织系统对运转过程中所产生偏差的纠正滞后了一个周期,这也正是反馈控制最大的弊端,即它只能在事后发挥作用。所以,虽然在日常管理活动中采用最多的是反馈控制,但由于存在上述的缺点,在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同时甚至优先采用上面两种控制形式。反馈控制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很多,如每年年末对员工的年终考核、对各种财务报表的分析、产成品的质量检查等,都属于反馈控制的范围。反馈控制的有效条件是:

(1)避免反馈失真。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准确可靠,如果不能反映实际的偏离量,会对控制的主体发生误导,对进一步的控制措施可能起相反的作用,加大偏差,最终导致控制系统的全面崩溃。

(2)避免反馈滞后。反馈控制的速度要快于被控对象变化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反馈调节的对象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使一个反馈调节有效,反馈调节的速度必须快于被控对象变化的速度,否则就会在调节中出现振荡现象,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达不到控制的目的,反而增加了新的干扰因素。

(3)避免矫枉过正。反馈控制中的调节不能过度,反馈控制为了使受控对象回到所期望的状态,有时要向与造成偏差的相反方向施加作用,此时,调节的幅度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如果控制主体在接收到反馈信息后作出过度的调节,就会造成反馈过度,使被控对象的行为在所期望的状态左右摇摆,发生振荡现象。

(二)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分层控制

根据控制的方式不同,控制可以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分层控制。

1.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集中控制能够保证组织的整体一致性,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控制。但由于各种信息和行动方案都由控制中心统一管理,因此,如果组织的规模较大,这种控制方式的缺点就显露出来了,如官僚主义、组织反应迟钝、下层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等,甚至由于决策延误时机导致整个组织陷入瘫痪。此时风险很大,应适宜采用分散控制。企业组织中的生产指挥部、中央调度室属于典型的集中控制。

2.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是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分散控制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信息存储和处理的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实现;由于反馈环节少,因此反应快、时滞短、控制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同时由于采用分散控制方式,即使个别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也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混乱。分散控制的最大缺点就是各分散系统的相互协调困难,从而难以保证各分散系统的目标与组织总目标的一致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控。

3.分层控制

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个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它是一种把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结合起来的控制方式。分层控制的特点是:各个层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条件,能对层级内部子系统实施独立的直接控制;整个管理系统分为若干层次,层次内部实施直接的控制,而上一层次的控制机构对下一层次的控制机构只能实施间接的指导性控制。

(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根据控制时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不同,控制可以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指通过对管理者的选择和培养,使其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犯或少犯错误,从而直接地实现控制。采用直接控制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合格的管理者可以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这种控制方法就把控制的重点放在对管理者的选择与培养上,使管理者都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但是,直接控制的假设前提并不能经常成立,所以采用直接控制的方法并不能保证对组织的有效控制,因而在控制过程中还要采用间接控制的方法。

2.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是对管理者管理的结果进行检查和监督,分析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来纠正偏差的一种控制方法。与直接控制把控制的重点放在对管理者的选择与培养上不同,间接控制把控制的重点放在对管理者管理活动结果的监督与调整上。对于组织来说,不能只采用直接控制而不采用间接控制,因为合格的管理者仍然会犯错误,但也不能只采用间接控制而不采用直接控制,因为通过对管理人员的选择与培养使他们在管理过程中少出差错,可以减少组织资源的损失与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