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控制的方式

社会控制的方式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以上对社会控制的分类,我们讨论如下控制手段或方式。在传统、封闭的社区中,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是明显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作为社会规范的宗教,主要表现为教规和宗教仪式。
社会控制的方式_现代实用社会学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社会控制的方式,是指社会和群体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去预防、约束和制裁其成员的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违规行为。根据以上对社会控制的分类,我们讨论如下控制手段或方式。

(一)习俗、道德和宗教

1.习俗

(1)习俗的含义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循的风俗和习惯。它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通过长期摸索、自然演化和积累而成的,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下共同活动经验的反映。习俗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它存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对人们的共同活动产生着影响。有的习俗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的则与人们之间的相互利益有关。

习俗,特别是风俗,具有地域特征,不同民族也常有自己的习俗。习俗还受到生产方式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牧区、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由于习俗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因此,在生存条件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习俗的改变也是十分缓慢的。

(2)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

习俗的社会控制功能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约束。当习俗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时,遵从习俗会使人们产生群体的认同感;当习俗涉及社区成员间的利益关系时,违背习俗的人常会受到多数社区成员的指责、攻击和孤立。在一个封闭的、不流动的社区内,这种指责、攻击和孤立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在传统、封闭的社区中,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是明显的。正是因此,人们大多数是遵从习俗的。

习俗有优劣之分。好的习俗有利于人们之间关系的维持,它形成和谐进取的氛围,这对它的社会控制作用是积极的,如广西南宁市望州南社区多年来养成的“能帮就帮”等良好习俗,对整个社区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陈规陋习则是落后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它维护旧的社会秩序,它的社会控制作用是消极的。

2.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道德也称道德规范,它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累而成的。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范围内有不同的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从人们活动领域大小的角度来看有家庭道德、社区道德、社会公德和国民道德等;从活动领域性质的角度分有经济领域中的道德(如商业道德),政治领域中的道德,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职业道德;如果从人们活动涉及的对象来分,有只涉及个人及其群体利益的私德和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德,后者有如公共场所中的公民道德以及环境道德等。道德规范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由理论家或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另一种是虽然未能在理论上表现和表述出来,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并遵循的习俗性规范。

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个人认同了某种道德规范,它就会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当他未能遵循这种道德时他就会出现内在的焦虑和不安,甚至会产生愧疚和自我谴责。这样,道德就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虽然道德不像法律那样靠强力来推行,也不像法律那样普遍适于国家的所有居民。但对遵从该种道德的人来说,其社会控制力不亚于法律。

任何社会,特别是社会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中国是礼仪之邦,有极其丰富的道德思想和系统的道德规范。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道德在指导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认为,道德教化与刑法制裁相比,能更有效地对百姓进行统治和管理。这种统治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接受,德治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和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指出,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另外社会上存在多种道德原则,典型的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奉行不同价值观的人从事共同活动常常压缩着道德发挥作用的空间。在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的控制力更受到挑战。我国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但现在社会生活中私德比较发达,公德发育有些不足。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道德体系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在一些层面上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冲突。这些都对我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3.宗教及其社会控制作用

(1)宗教及其基本状况

宗教是一种和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它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感到神秘、恐惧又不可摆脱,于是,把本来属于现实世界的力量歪曲为超现实、超自然的力量,并加以人格化,对之顶礼膜拜,于是产生了以崇拜主宰万物的神为特征的宗教。

在当今世界上,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上帝创造并管理世界,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佛教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信奉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由穆罕穆德创立,信安拉。除此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规模较小的宗教。

(2)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

作为社会规范的宗教,主要表现为教规和宗教仪式。教规是宗教对其信徒行为的规定,它不仅涉及宗教活动,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这些规定要求严格,常被称为“清规戒律”。宗教仪式是从事宗教活动的方式,其功能是增强信徒的宗教意识。通过教规和宗教仪式,宗教指导和约束着其信徒的行为,对其行为进行着控制。宗教真正能对其成员进行有效约束,要借助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宗教信仰是指教徒对教义、教规的信奉程度是否虔诚,因为只有真正信奉,才会自觉地按教规行事。否则,教规、宗教仪式只能是虚设的、形式的东西。

宗教通过教育和制裁两种手段来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活动。其教育手段不但是对教义的学习和领悟,也包括参加宗教活动进行熏陶。宗教组织还通过制裁违反教规的活动对教徒进行强制性约束,有时,这种制裁是十分严厉的。例如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就烧死许多“异教徒”——违反教规者。由此看来,宗教既靠内在控制约束教徒的活动,也靠外在力量(包括舆论压力和制裁行为)来控制教徒的行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宗教对教徒的控制程度也不同。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下,宗教发挥着极强的控制作用。而在现代社会里,随着自觉的世俗化,它的控制力量在减弱。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及其他宗教在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二)政权、法律和纪律

1.政权的社会控制作用

政权是建立在某种合法性之上的、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统治阶级通过建立行政体系,设置各级政府和委任政府官员来实现对内的管理任务,并凭借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专政工具对破坏国家利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制裁。因此,政权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国家政权除运用上述惩罚性、威慑性或暴力手段进行控制外,还运用教育等方式,通过向国民灌输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倡导政府所提倡的行为方式来教化国民,以使他们自觉地按照国家政权所认定的规则行事。这种王霸并用、德法结合一直是统治阶级采用的治国策略。实际上,政权的合法性基础不同,它所采用的社会控制的手法也不同。国家的传统不同,国内面临社会管理的任务不同,也会采用不同的社会控制方式。但是无论如何,政权都以其权威和强有力的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控制的作用。

2.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政权保证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其包括法令、法案、条例、决议和命令等具体形式。在现代社会,法律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以及最普遍的社会控制手段。

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于:第一,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以国家政权作为后盾,由完备的、强有力的司法机构保证实施。这就保证了法律的至上性、不可侵犯性。第二,它的严肃性。法律的特点是其规定严明,对违法行为的度量界限明显。人们一旦违法,必遭惩罚。第三,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国家的法律一经制定实行,就对其国民普遍适用。正因如此,所以任何国家都特别重视法律的作用,注重法制建设并极力将统治阶级的意志变为法律。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加强。这表现为现代国家越来越多地将社会生活纳入法律的制约范围。乡土社会中的无讼现象在发生改变,原来的某些靠道德、信用约束的行为改为由法律约束。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使得法律成为现代国家处理社会成员之间严重的利益冲突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

法律的真正权威和效力并不在于制裁,而在于警示。法律要真正普遍、有效地发挥社会控制作用,要依赖于法度合理、执法公正和民众懂法。法度合理是指法律规定要符合社会实际,过于宽容和过于严厉的法规都不利于法律发挥作用。执法公正是法律实施中的公正性,在现代社会执法公正一方面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执法者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行事,不能亵渎法律。民众懂法是指法律应该建立在民众的法律意识之上的。没有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知晓法律,法律只能陷于效果极低的制裁。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会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控制作用。

3.纪律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它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成员,促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纪律一般是对单位、团体成员的不可做行为的规定,它通过对这些不可做行为的制裁而维护组织利益。由于纪律制裁涉及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声誉乃至成员身份,所以它具有约束性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纪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现代社会的现象,因为它与社会组织的发达紧密相关。组织和团体纪律的严明程度与该组织的性质、任务及所面临的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组织任务越艰巨,环境越恶劣,组织对其成员的纪律约束也就越严格,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越明显。

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并不在于制裁,甚至制裁只是下策,重要的是使成员自觉遵守纪律。因此,任何组织、团体都十分重视纪律教育,纪律教育是组织成员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和学生(包括大学生)来说,纪律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对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除了法律这种显而易见的社会控制所起的巨大作用外,纪律在控制和纠正人们的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各种各样的违规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而对我国在校大学生来说,遵守纪律更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1.社会舆论

(1)社会舆论及其特点

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舆论的范围有全国性、地方性、社区性和行业群体性等多种。社会舆论可分为民间舆论和权力者制造的舆论。民间舆论是产生于民间的、由于一定范围的民众对某一事件共同发生兴趣而形成的舆论。权力者制造的舆论则是由政府或其他掌权者发动的。他们为了推动某一活动、造成某种气氛率先就某类事件或现象发表意见,并运用行政系统或大众传播工具广泛宣传,影响民众,形成舆论。

社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第一,由现实问题引起。社会舆论是人们针对现实问题而发的。当现实中的某一事情关系到许多人的利益或价值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意见,并发展成社会舆论。一般说来,社会事件与人们的利益、与他们关于社会公正的理念关系越直接,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议论。

第二,集体互动的产物。舆论是许多人发表意见并产生互动的结果。当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事件发生之后,就会发生对这一问题的议论,各种意见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和补充,最后形成几种主要意见乃至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倾向性意见,就是舆论。

第三,靠大众传播形成。社会舆论是靠大众传播形成和扩散的。由于人们对某一现象都感兴趣,所以他们就会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对于该事件进行议论、评论和宣传。这一过程是各种意见的互动过程,直接的、口头的意见交换和传递是主要形式。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工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有的借助于因特网制造舆论,但大多数社会舆论还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形成的。

(2)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社会舆论是大多数人对于某一事件的意见,它对人们的言行具有一定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它发挥控制作用的机制是:社会舆论形成之后就在一定范围内占主导地位,它会对人们的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会对少数人的、与众不同的言行产生心理压力。人们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自外于众人,就会使自己的言行与众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于是社会控制作用发生了。但是,由于社会舆论不是硬性的控制,所以这种控制作用只有在顾忌舆论的人群中才能发挥作用。另外,社会舆论的控制效果是多样的。当社会舆论代表社会正义时,它有积极的社会控制作用。如果社会舆论不能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它的控制作用就是消极的。

2.群体意识

对社会群体来说,群体意识是重要的控制手段。群体意识是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总和,它是成员为了维护群体的荣誉和利益对自己应该的行为的考虑。

群体意识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化形成的。个人加入群体成为群体的一员,群体会以提供精神寄托、良好的人际关系、安全感、成就条件及荣誉等手段吸引群体成员,从而使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同时,当群体成员通过互动而形成规范,群体成员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共同的感情和关于群体的价值,这就是群体意识。对于一个成员来说,当他认同群体的价值、愿意为群体承担责任时,其群体意识就产生了。

群体意识是群体成员团结的基础,也对成员的行为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促使群体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慎的选择,对群体负责并维护群体团结。群体意识对于成员的控制属于内在控制,它是一种十分有力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因此,任何组织都十分重视和培养成员的群体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以实现群体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