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个管理者,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是保证管理有效的前提之一。如在美国,大学可以划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管理的政治法律环境指的是组织所处的环境中有关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规定。如同样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美国,企业管理遵循的是财产权至上原则,企业中作为企业劳动者的工人,没有法定的参与企业重大管理决策的权力;而在德国,则以明确的法律规定了工人有权进入董事会,参加企业管理决策。

第一节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一、环境的定义与作用

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组织适应环境,与环境的变化及发展保持协调。作为一个管理者,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是保证管理有效的前提之一。这里所说的环境指的是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我们认为,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在处理组织与环境,或者说管理与环境关系,应当明确。管理者首先必须认识了解环境,把握环境;其次是带领组织适应环境,在既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再次才是影响环境,创造环境。

以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为例,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均需从企业的外部取得,这些外部主要是各种要素市场。此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也要与外部交换,要在产品和劳务市场上实现其价值。没有这些市场,企业就无法生存,自然就更谈不上发展。这些市场为企业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也产生制约企业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的约束作用。企业只能根据市场的现实,如价格、数量、质量来获取资源,只能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如果不能与市场的要求相一致,企业就会被淘汰。

更为重要的是,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变化的。环境的种种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其一是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如新市场的开发,新材料的采用,新产品的问世等都会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其二是给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要求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如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老的、劳动生产率低的产业被淘汰,新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兴起,就迫使被淘汰的产业中的企业要积极地进行产品、技术、生产等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当然,组织本身的行为既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是影响环境的因素。组织的规模越大,对环境的这种影响力也就越大。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环境仍然处于决定性的地位。

二、管理环境的分类

(一)按照对管理过程的影响关系,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

一般环境指的是对组织管理的效率有影响,但是并非特定的外部因素。有人认为:一般环境包括组织外部的一切,例如经济因素、政治条件、社会背景及技术因素,还包括那些能够影响组织但联系尚不清楚的条件。[1]一般环境对组织当前的效率的影响可能不是太明显,但是对组织的长远发展的影响可能很大。并且,一般环境与特殊环境是相对而言存在的。有时一般环境可以转变为特殊环境,特殊环境也可能转变为一般环境。如在管理中常见的试点方法中,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试点单位试点的效果会很好,可是一旦将试点的方法、措施推广到所有的单位,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原因何在?主要的原因就是试点单位在试点时的环境大多属于特殊环境,而在所有的部门推行,这种特殊环境就会转变为一般环境,效果下降就容易理解了。

特殊环境也称之为具体环境,指的是与实行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环境,它由对组织的绩效产生积极或者是消极的关键因素构成。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的有关法律等就是企业管理的特殊环境。

一个组织特定环境的变化,取决于组织为自己确定的“适当”位置,即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范围及其所服务的细分市场。如在美国,大学可以划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这两种大学所面临的环境是相当不同的。私立大学的学费大大高于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的生存靠的是不断招收支付得起学费的学生和校友的捐助,以及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和进入研究生院的纪录;公立大学的维持则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州立法机构的拨款。结果,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更卖力地招收新生、维持校友关系以及提供就业服务。而公立大学的管理者则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游说州政府以取得更多的拨款。[2]

(二)按照环境的变动程度,可以分为相对稳定的环境和相对变动的环境

相对稳定的环境指的是组织的环境变化不大的外部结构。对于组织的管理者来说,外部环境仅仅只有很低的不确定性。就企业而言,较低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的需求变化不大,容易预测。如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面对的环境就是相对稳定的。即使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企业所面对的环境也是不同的。公共事业的生产经营所面对的市场相对稳定,如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市场环境基本上就是如此。而竞争性行业的环境的变化要大得多。

相对变动或者是动态的环境指的是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较快较强烈的外部结构。这种外部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需求不容易测定。

(三)按照影响组织效率的外部因素的多少,可以将环境分为简单的环境和复杂的环境

一个组织所面对的环境的复杂程度与组织生产和提供的服务产品有关。生产的品种越少,其外部环境一般来说越是简单。环境的变动程度与环境的复杂程度是相关的。两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组合成这样四种外部环境,即简单稳定的外部环境;简单动态的外部环境;复杂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这些环境的基本特征见表4—1:

表4-1 外部环境构成的基本特征矩阵

(四)按照环境内容的性质划分

1.政治法律环境。管理的政治法律环境指的是组织所处的环境中有关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规定。环视当今世界,不难发现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同样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美国,企业管理遵循的是财产权至上原则,企业中作为企业劳动者的工人,没有法定的参与企业重大管理决策的权力;而在德国,则以明确的法律规定了工人有权进入董事会,参加企业管理决策。政治法律环境影响的不仅仅只是企业的管理,也包括任何其他组织的管理。因为管理制度、管理的方式方法都有合法性的要求,否则就会被禁止。

2.经济环境。管理产生影响的经济环境又可以分为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微观的经济环境两大类。宏观的经济环境重要指的是社会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均国民收入,市场的供求状况、产业结构状况等。微观的经济环境则指的是一个具体的组织所面临的与组织运行有关的特殊的经济环境,如对于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的状况,行业的竞争强度,技术进步的速率等;而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就涉及教师的相对收入水平,教师的生活福利水平,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投资的力度等。

3.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是对一个组织的效率有重大影响的外部因素之一。简单地讲,科学是提供知识的理论,而技术是运用知识的理论。“技术”通常指我们做某种事情的知识的总和。它包括发明创造、技能方法。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工业化大生产中的运用是重要的因素。以经验为主的生产方式需要的是经验性的管理,而以机器大工业和按照科学的原理进行的生产方式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当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许多都是为了适应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对企业来说就更是如此。对于其他的组织来说也不例外,如信息化的发展就推动了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形成,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有人认为,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变化最快的,至少在20世纪下半叶是如此,是技术环境。自上世纪50年代之后兴起的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信息产业、网络化等为主的新技术革命,给当今世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直接丰富了管理理论,新的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的运用,对管理实践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如远程办公系统的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在控制制度中广泛运用,对组织机构、管理思想、合作方式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技术革命的速率加快,这种影响将越来越突出。

4.人文环境。这里的人文环境主要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伦理等。这些也可以看作是管理的文化环境因素。与其他的外部环境因素不同的是,这种外部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和作用不是像政治法律因素那样以规范化的制度形式存在,也不是像科学技术那样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载体那样容易直接感受。文化因素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而人们的行为恰恰又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要分辨出哪些是文化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比较困难。对文化因素的认识常常需要长期地在具有这种环境的社会中生活才能够亲身体验到。

5.自然环境。这里的自然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条件。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就认为:一件事情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是三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这里的地利就是指有利的自然环境。对一个组织而言,自然环境具体可以分为:

(1)地理位置。指组织所坐落的地理方位。不同的地理方位,不仅自然条件会有差异,而且还包含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身就离不开一定的地理位置。如沿江沿海地区由于有较便利的运输条件,使其发展经济相对容易,所以大多数沿江沿海地区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2)资源状况。对于从事物质财富生产和经营的组织来说,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制约条件。自然资源丰富,组织生存发展的条件就好,反之就差一些。

(3)气候状况。气候状况不仅影响一些行业的生产,而且还影响人们的生活。譬如,气候环境恶劣的地区是人们不愿居住的地区。这样的地区,市场的规模就不可能很大,企业在这样地区的发展就必然受到影响。

三、管理环境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一)管理环境分析的内容

对于组织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一般要根据管理的目的来确定分析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管理的环境要进行这样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是管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组织对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的依赖程度、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二是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各表现在什么方面,程度有多大。从第一个方面来看,如果一个组织对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的依赖程度越高,组织管理者的自主性就会越小,如果外部因素中不存在要高度依赖的因素,组织的组织化程度高,自主性就会相对较大;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低,组织的决策相对而言就越容易,反之就越困难。就环境分析的第二方面的内容而言,同样的环境变动过程给不同的组织带来机遇和提出的挑战显然是不同的。从适应环境的要求出发,组织只有准确地把握住了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才能够顺利发展,也只有认清了挑战才可能避开威胁,减少决策的失误。

(二)分析对环境的依赖性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方法

管理学中,对环境依赖性和变动性的分析可以采取环境量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要测度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等打分,比较各种因素得分的高低,由此可以确定对外部环境中的哪些因素依赖程度较高,高到什么水平;其次要了解是哪些因素在变化,变化的趋势怎样。这种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一般都是通过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组织的行为反映出来的,如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就是由政府制定政策、竞争者采取的战略、供应商和用户的要求等表现出来的。所以,对环境因素的量度实际上就归结为对有关组织的性质以及行为的确定和量度。对环境依赖性的分析步骤是:

1.列出主要与之发生往来关系的外部组织;

2.对受外部组织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等打分:如企业在市场经营上的价格、成本、生产的均衡性、人员的稳定性、销售量等;

3.列出这些组织与本组织所发生的往来活动对本组织的生存及发展影响程度,并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等打分,分等打分可以组织专家评估小组来完成;

4.加权计算各个外部组织的影响得分;

5.比较各个组织得分的多少,分析是否符合实际,对于不符合实际的进行一定的调整;

6.确定组织对各种外部组织的依赖程度。

下面以企业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运用。假定与某企业往来密切的外部组织有A、B、C、D、E、F、G等单位,他们影响的方面是:产品的价格、产品的销售、产品的生产、产品的成本、产品的创新、产品的质量、采购等,这些因素对组织目标——利润的影响提高比较分别打分为:产品价格(10分)、产品的销售(10分)、产品的生产(7分)、产品的成本(7分)、产品的创新(5分)、产品的质量(8分)、采购(4分)。那么,可以列出表4—2:

表4-2 对环境依赖程度的分析

表中影响因素的等级分分别是:

无——0分;

很小——2分;

小——4分;

一般——6分;

大——8分;

很大——10分。

根据这种等级可以计算出每一个企业的影响的总得分。我们通过加权计算发现,对所分析的企业而言,影响最大的是G企业,影响最小的是F企业。

(三)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风险的分析

对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的分析方法在本质上与对环境的依赖分析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分析的内容不同。在环境的机遇与风险的分析中,常用的是“环境的风险与机遇描述法”,又简称为ETPO法。这种方法也是要组建一个环境评估小组,根据掌握的各种资料,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等定级打分,然后确定各种因素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并且将这些影响进行分类分等,对每一种类别和等级确定量化的分数,然后计算每一种因素的得分,由此确定每一种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并且将所有的因素得分总加起来。从总体上估计环境变化给组织造成的影响是机会大于风险,还是风险大于机遇。下面仍然举一个企业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企业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些环境因素分别是: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分销条件、资源供应、政府政策、法律制度、技术进步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经营影响的重要程度分别列于表4—3中,对该企业的影响程度则可以划分为很不利、不利、中性、有利、很有利5个级次,每个影响级次得分分别是-4分、-2分、0分、2分、4分。列出下表4—3:

表4-3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分析

根据评价,在相应的影响级次上打√,计算各种因素的加权得分,然后计算总得分。在该企业面临的环境中,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总得分是30分,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得分是28分。由此可知,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机遇与风险大致相当,但是最有利的机遇是政府的支持,最大的不利是技术进步。面对这样的环境变化,企业应当采取的对策显然是要利用政府支持的机遇,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