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横向互补知识

企业横向互补知识

时间:2022-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1.2 企业横向互补知识这是指产业链中同一环节的互补知识,本章将其分成四种类型:竞争发展式、联盟式、跳跃式和双向式。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跳跃式横向互补知识是海外直接投资和知识转移的产物,对东道国产业形成集聚的原理也是伴随着直接投资和知识转移形成的知识外溢,与竞争发展式横向互补知识相同。图5-4 双向式横向互补知识的“雁行结构”

5.1.2 企业横向互补知识

这是指产业链中同一环节的互补知识,本章将其分成四种类型:竞争发展式、联盟式、跳跃式和双向式。

5.1.2.1 竞争发展式横向互补知识

竞争发展式横向互补知识,是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迫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生产知识、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在熊彼特关于产业集聚与知识创新的互动关系中,阐述的主要是这类知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加剧了与东道国厂商的竞争,促使当地厂商使用新知识以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在当地产生知识外溢效应,而知识外溢效应能给东道国带来巨大利益,其中之一就是集聚效应。公司对东道国厂商的知识外溢程度越高,则跨国公司会加快向东道国子公司的知识转移,这样又进一步提高了知识外溢的程度,促进相关产业不断升级并使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此外,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过程中的知识外溢的另一种形式是,跨国公司可能将相关知识提供给东道国上游和下游企业(Kokko,1994),按照本章纵向互补知识原理,这样又形成了产业链的集聚效应。

5.1.2.2 联盟式横向互补知识

联盟式横向互补知识,是在联盟各方基于某项知识的创造,根据各自的知识优势,以及在研发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和不同职能,形成距离不等、错综复杂的联盟下的互补知识。即多个互补的知识接收者形成实体或虚拟的动态企业联盟,知识创新通过联盟关系,向联盟成员扩散。这种互补知识多产生于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盟,而且已经由过去的联盟链向多边联盟网络发展。如法国汤姆森公司、意大利复兴公司与日本三洋电器公司为了开发用于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数据压缩芯片而结成的知识联盟,以及摩托罗拉、IBM、苹果电脑公司三者为了向英特尔公司挑战而成立的联合研制电脑芯片——POWER CPU联盟等,而且在每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周围又集聚了一大批合作伙伴。一方面,互补知识的联盟需要联盟方各个层次的人员包含管理者、知识人员、销售人员甚至生产人员之间频繁的交流和接触,甚至需要建立互信合作的私人关系,这种密切关系难以在远距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另一方面,按照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互补知识主体形成的吸引力或向心力,不难推出联盟各方形成集聚体的可能(至少要向对方互相靠拢)(见图5-3)。

图5-3 联盟式横向互补知识与产业集聚

5.1.2.3 跳跃式横向互补知识

跳跃式横向互补知识是同类知识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它的出现得益于交通、通信知识的进步,主要受地区知识位势差、政治经济关系、应用开发条件,特别是为了开辟新市场等指导思想的影响。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跳跃式横向互补知识是海外直接投资和知识转移的产物,对东道国产业形成集聚的原理也是伴随着直接投资和知识转移形成的知识外溢,与竞争发展式横向互补知识相同。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与北美、欧洲间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就属于这种类型。如果这是支撑某一地区产业集聚极核的知识,那么在正常情况下(特别是知识位势高的地区转移到知识位势低的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后,也会成为支撑当地产业集聚极核的知识。

5.1.2.4 双向式横向互补知识与产业集聚

双向式横向互补知识是同类知识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经改造发展后又传回到原地的扩散知识。例如,美国软件跨国公司(如微软)的知识转移到印度,在印度发展并形成产业集聚后又传回美国,对美国原有的软件知识和产业起到了巨大的补充作用。这一现象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雁行模式”产业发展理论非常相似,也呈“雁行结构”(见图5-4)。

img18

图5-4 双向式横向互补知识的“雁行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