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聘专家如何支付薪酬

外聘专家如何支付薪酬

时间:2022-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本章考点解析1.工资的定义工资是雇主对员工贡献的当期补偿。职能工资制基于员工能力设计和执行薪酬制度。员工能力成分占整个工资65%以上的比重。它的基本特征是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当期支付的主要形式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年红利、年薪等,以及当期可以兑现的福利。

二、本章考点解析

1.工资的定义

工资是雇主对员工贡献的当期补偿。当人们离开自己的土地而进入雇主的工厂,他们就开始依赖工资生活了。工资是工业革命和劳动关系的产物,劳动关系即雇主和雇员的社会关系。

2.工资理论发展经历的阶段

(1)生存工资理论。生存工资(Subsistence Wage)即用以维持生命的工资。生存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高于这个水平,必然导致以下一个循环现象:工人家庭多生育、人口增长、劳动力供应增加、雇主还会降低工资;反之,如果工资低于这个水平,劳动力再生产受到影响,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必将上升。该理论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2)工资基金理论。工资基金即按照“先积累后消费”的原则定期支付的工资。约翰·穆勒等学者提出固定工资基金理论,即工资取决于资本,是资本家全部资本补偿生产资料消耗以后的剩余部分,是一个固定的工资总量。因此,工人的工资水平与就业人数成反比关系。英国经济学家纳索·西尼尔于1875年,对工资基金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工资基金随劳动生产率而变化的理论,这与现代工资理论已经很接近了。

(3)边际生产率理论。边际生产率即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出。1980年以后产生的边际生产率理论是现代工资理论的雏形。美国理论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基于纯竞争的假设(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提出边际生产率理论,即投入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依靠它增加的产品成等比关系,任何一个劳动单位所得到的工资均等于最后一个劳动单位创造的产品价值。

(4)分享经济理论。分享经济即工资与企业经营效益关联。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在1984年提出分享经济论,其核心思想指出了传统工资理论的弊端在于以分配为基点,而不是以生产为基点,工资分配通常与企业发展无关。他认为,应当把固定工资改为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的指数,建立工人和雇主共同分享企业利润的激励性分配制度。

(5)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除生产资料外还包括劳动力,劳动力由人力资本、个人素质、劳动质量、风险责任、创造能力、工作年限等诸多因素构成。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经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历积累起来的有用的和有价值的知识。伴随人们对生产要素的不断认知,工资的内涵和外延逐渐发生变化,到20世纪末期,工资概念首先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被薪酬(Compensation)所覆盖,这是时代变革的缩影,薪酬此时即按生产要素进行全面补偿的一揽子计划。

3.现代工资制度的主要种类

(1)职务工资制。职务工资制是首先对职务本身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估,然后根据这种评估的结果赋予担任这一职务的从业人员与其职务价值相当的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

(2)职能工资制。职能工资制基于员工能力设计和执行薪酬制度。员工能力成分占整个工资65%以上的比重。

(3)绩效工资制。绩效工资的前身是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

(4)年薪制。年薪制即年终兑现的与业绩挂钩的经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在以公司制为代表的企业,通常由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阶层负责企业经营,这可以使投资者的资本与经营者的才干融为一体,有可能使各种生产要素实现高效运行,并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公司制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也有自己的弱点:它采取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非所有权换位的产权重组。在企业运行模式中,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个人经营才干的效用最大化,两者的目标有差别。所有者承担的风险是资本亏损,而经营者承担的风险只是职位丧失和收益减少,两者的责任不对称,同时所有者无法精确衡量经营者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这种努力可能带来的最大利润。为了避免由此造成的企业效率损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一项重要方法是通过改进经营者的年薪制,使其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4.年薪制的五种模式

年薪制的设计已经接近薪酬计划,包括了当期分配和延期分配。一般有五种模式可以选择:

(1)准公务员型模式:基薪+津贴+养老金计划。

(2)一揽子型模式:单一固定数量年薪。

(3)非持股多元化型模式:基薪+津贴+风险收入(效益收入和奖金)+养老金计划。

(4)持股多元化型模式:基薪+津贴+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

(5)分配权型模式:基薪+津贴+以“分配权”、“分配权”期权形式体现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

5.薪酬的定义

薪酬即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全面补偿的分配计划。

6.薪酬的主要特征

(1)薪酬反映按生产要素补偿原则,包括对人力资本、工作绩效、社会风险等多种要素的承认和补偿。

(2)薪酬由一揽子计划构成,覆盖当期支付的工资、岗位津贴、奖金等,也覆盖延期支付的社会福利、企业福利和股权期权等内容。

7.薪酬计划的定义

薪酬计划即包括当期支付内容和延期支付内容的一揽子分配计划。

8.薪酬由一揽子计划构成的原因

伴随时代变革分配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且日趋多元化和弹性化,以满足各类岗位和多种生产要素的需要。工资逐渐演变成为包括各类当期支付和延期支付的一揽子计划,其理论或实践逐步被薪酬所覆盖,成为全面补偿的一揽子薪酬计划,用公式表示即,一揽子薪酬计划=当期支付+延期支付。

9.当期支付的定义和主要形式

当期支付即指按照当前承诺的时间支付薪酬,通常按周、月或年进行支付。当期支付的主要形式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年红利、年薪等,以及当期可以兑现的福利。

10.当期支付的主要特征

(1)当期兑现,属于即时权益。

(2)等价交易,即基于雇主和雇员之间的雇佣交易的原则进行支付,既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

(3)直接补偿,是指对员工工作贡献的直接补偿,补偿形式主要是现金,补偿内容包括服务年限、岗位责任、工作绩效等。

(4)非全额薪酬,因为延期支付部分已经被扣除。

11.延期支付的定义

延期支付即按照预期承诺的时间支付薪酬。

12.预期承诺的依据包括的法定条件和约定条件

(1)法定条件即法律明文规定的条件,如依法规定的退休年龄可以成为领取企业养老金的时间,根据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年满55岁(以身份证为准)的男职工应当办理退休手续和申请领取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

(2)商定条件即集体协议、劳动合同或专项企业规章约定的条件。

13.延期支付的主要特征

(1)预期兑现属于既定权益,既定条件的实现将面临很多风险,员工需要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2)间接补偿基于劳动力折旧和社会风险等原则进行支付,以补偿员工未来风险和保障其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

(3)参与企业利润和股份的期权分配。

14.延期支付的主要形式

(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由社会保障计划提供的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2)员工福利。员工福利是由企业员工福利计划提供的福利,如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目前,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延期分配已经占员工薪酬总额的20%~40%。

(3)股权期权。股票期权是规定员工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具有较强的长期激励与约束作用,大多只授予高级雇员。

15.收入期望值的形成过程

在知识经济时期,由于信息传播多元化,竞争更加激烈,这为人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也增加了基本生活风险。理智劳动者对未来生活可能遇到的社会风险具有较清楚的认识,开始考虑疾病、失业、工伤、老年、养育子女和供养老人(可能是两代老人)等的负担和风险。因此,社会风险和帮助员工抵制社会风险即成为企业分配和补偿员工的考虑要素,这促使延期支付方案流行起来,并在总薪酬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加大。员工对当期收入的关注下降,对延期收入的关注开始上升,并越来越追求延期收入的种类和质量,在当期收入和延期收入之间形成自己的薪酬期望值。所以,理智劳动者的收入期望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收入期望值=当期收入最大化+未来风险最小化

即适当工资水平与各项社会福利和企业福利的结合,通常称之为具有“四险一金”的劳动合同。

16.员工持股计划的定义

员工持股即赋予员工持有企业股份的权利,这是一种新的所有权管理理念。员工持股计划是一揽子薪酬计划的组成部分。

17.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特征

(1)规定受益人,一般为高级经理人员,最近开始向普通员工延伸。

(2)规定有效期,依法律或合同规定。

(3)规定适当数量,以不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为界限。

18.股票期权计划的定义

股票期权即企业赋予经营者的一种在规定年限内以某种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企业股票的权利,这被比作支付员工薪酬的新兴货币。股票期权计划也是一揽子薪酬计划的组成部分。

19.股票期权计划的主要特征

(1)规定受益人,一般为高级经理人员,最近开始向普通员工延伸。

(2)规定有效期,依法律或合同规定,一般不得超过10年。

(3)产生施权价,高于或低于相应的市场价。

(4)规定适当数量,以不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为界限。

20.员工收入的定义

即指员工个人和员工家庭的全部合法收入。员工薪酬是员工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21.员工收入的分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对员工收入按照其不同形态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现金收入、储蓄收入、权益收入、继承收入、投资收入、经营收入等。上述内容有所交叉,如利息收入是权益收入,在行权时也是现金收入。

(1)现金收入即以货币形式获得的收入。现金收入包括薪酬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知识产权或劳务收入等。

(2)储蓄收入即以银行存款利息形式获得的收入,包括活期存款利息和定期存款利息。

(3)权益收入即基于法定权益获得的收入。权益收入基于法律与合同而发生,经过委托代理过程;其形式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收入、保险公司的保单收入、信托机构的理财收入、公司股权期权收入等。

(4)继承收入即通过遗产继承获得的收入,包括房产继承、经营资产继承等。继承收入也可以归类于权益收入。在物质继承条件下,只有该物质出租和出售时才能体现其价值,自己使用该物质只能抵减生活成本,视其为间接收入,如房屋。继承收入是隐性收入或既定财产,例如,独生子女对父母房产或经营财产的未来继承权及相应物质价值。在制作退休理财规划时可以将这类隐性收入作为既定收入或退休生活成本考虑进来。

(5)投资收入即以投资回报形式获得的收入。投资有回报也有风险,不一定都有收入,还可能亏本,成为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损失。

(6)经营收入即以经营利润形式获得的收入。经营有利润也有亏损。

22.员工收入的主要来源

员工收入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包括薪酬收入、知识产权收入、房租收入、利息股息收入、资本利得收入、遗产继承收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