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特点

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特点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特点适时制简称JIT,也称即时制,又称需求拉动式,是一种全新的存货管理方法。适时制存货管理的核心是降低存货,具体包括降低原材料存货、降低在产品存货和降低产成品存货等。因为适时制存货管理控制存货支出的目标并不是将公司的成本转移给供应商,而是通过与供应商双方的协作来共同降低成本。适时制存货管理是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降低在产品存货成本的目的的。

二、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特点

适时制(Just-in-time System)简称JIT,也称即时制,又称需求拉动式,是一种全新的存货管理方法。在这种方式下,原材料和其他生产部件等存货仅在需要时才购买或生产,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即时进行。采用适时制存货管理的目标是使库存存货达到最小化,甚至是零,以减少质量检验、储备、物料处理等非增值活动的成本。因此,适时制存货管理也称为零存货(Zero Inventory)管理。适时制不仅仅是一个存货管理方法,它是要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消除非增值作业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本田汽车、宝丽来、西门子等实施适时制的公司都认为,存货是一种浪费,因此,必须通过仔细的规划,使存货达到最小化,甚至是零。

适时制存货管理理念所包含的要素有:加强价值链各方的合作、降低存货、缩短生产耗时、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加雇员的责任和授权等。因此,适时制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生产过程永无休止的持续改善,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消除各种浪费,减低企业成本,并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或服务,达到企业增加利润及提升核心生产力的目的。

适时制存货管理的核心是降低存货,具体包括降低原材料存货、降低在产品存货和降低产成品存货等。

(一)降低原材料存货

原材料存货管理是反映成功实施适时制的企业与其他企业明显区别的一个环节——企业几乎没有“缓冲存料”。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降低原材料存货的关键。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关键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就既能使材料存货的储存量降到最低,又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从而实现“零存货”的目标。

适时制存货管理是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降低原材料存货成本的目的的。

(1)仔细选择可靠的供应商。选择供应商不仅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等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如是否能满足频繁的、小批量送货的需要。此时,价格不再是唯一的因素。

(2)与有限数量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因为适时制存货管理控制存货支出的目标并不是将公司的成本转移给供应商,而是通过与供应商双方的协作来共同降低成本。因此,要真正实现降低存货的目标,就要求供应商和采购方必须作为一个团队,也即必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授权关键员工。为了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应该为关键的员工建立一套有效流程,使他们参与到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来,能够根据需要及时并直接地向签约的供应商订购材料。

(二)降低在产品存货

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是降低在产品存货的重要因素。在制造业中,生产周期包括生产准备时间、加工时间、转移时间、等待时间和验收时间。生产准备时间是指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准备相应的设备所花费的时间;加工时间是指对产品的具体操作时间;转移时间是指将产成品从加工点转移到检测站的时间;等待时间是指产品在接受下一步的操作、被转移或接受检验之前被暂时存储的时间;验收时间是指产品接受验收的时间。在生产周期的这五个部分中,只有加工过程是增值作业。对于连续性生产和按批次生产的情况来说,缩短生产周期的努力都是可行的。

适时制存货管理是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降低在产品存货成本的目的的。

(1)减少生产准备时间。通过设计减少生产准备时间的方式,可以直接缩短按批次生产情况下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准备的成本。通过合理安排车间的布局以减少不必要的材料移动,有助于减少移动时间,这对于按批次生产和连续生产的情况来说都是适用的。

(2)减少等待时间。在按批次生产的情况下,通过更好的工序设计能够降低生产等待时间。在连续性生产情况下,通过从生产推动式转换为需求拉动式也能够降低生产等待时间。

(3)建立质量监控小组。质量监控小组是由参与产品生产的一些员工所组成的。小组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拥有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出判断和处理的权力,而无须征得管理者的同意。质量问题要得到及时处理,授予员工更多的质量控制权力和责任,包括无论质量问题是否显著都可以及时停产的权力,能够有效地减少额外的检测时间。

(4)加工进度保持平衡。在需求拉动式的体系下,每个工位的工人都为保持下个工位所需的加工产品而工作。超额存货的生产得到了严格的控制。当在产品存货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本工位将暂时停止生产,直到下个工位将所需存货从待加工点取走后为止。这样,下个工位对加工产量的需求就决定了生产的进度。可见,要保持低水平的在产品存货需要各个工位的共同努力。为了避免某个工位的空闲,各个工位的加工进度必须保持平衡,设备也必须得到良好的维护。

要使需求拉动式的生产方式得以运行,管理者必须接受这样的理念:即使是让员工空闲,也不能生产超额的产品,增加存货。一个需求拉动式体系的建立还需要管理者精心设计,以及决策过程中工人的积极参与。同理,零售企业也通过需求拉动式体系的运用来提高存货的运转效率。

(三)降低产成品存货

适时制存货管理有助于产成品存货实现“零库存”。这是因为:第一,适时制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式生产方式,即根据需求进行生产,后工序向前工序传递需求信息,“拉”出自己需求的制品。在产品在最终完成后,则直接装到货架上,打包后,装到一个正在等候的卡车上,然后卡车将货运到客户处或其他销售点。第二,通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以及更好地预测顾客对完工产品的需求,都有助于完工产品存货数量的减少。生产周期的缩短可以降低储备应急存货的数量。如果完工产品能够得到迅速的补充,就没有必要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应付顾客订单的意外波动而储存大量的存货了。第三,运用价值链方法能够提高对产品需求的预测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制造商和供应商变成为合作伙伴,并能满足双方的存货需求。这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获得顾客存货水平的实时信息,并且能够随着顾客存货水平的变化同步调整生产。

适时制存货管理是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降低产成品存货成本的目的的。

(1)各生产工序在生产需要的时候方可进行生产,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提前生产会造成在制品的积压、资金的占用和管理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滞后生产则会造成生产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能力的浪费。

(2)各生产工序要根据生产需要的数量进行生产,不能多,也不能少。产品是由多种零件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生产比例不协调会造成某种零部件的积压,从而造成多种形式的浪费。

(3)各生产程序要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或零部件,不能出差错。即生产必须根据需求来进行,要以顾客为导向,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4)各生产工序要把准时定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或零部件准确无误地放在指定位置。

可以看出,适时制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如何利用战略性观念实现企业重大变革的途径。采用适时制系统对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传统的产品生产中,企业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存货的运输、检验、等待等非增值的生产准备时间上。而适时制认为生产准备时间不增加价值,是一种浪费。因此适时制要消除这种浪费。适时制使库存存货达到最小化甚至于是零的目标,要求企业寻求一条全新的、更加高效的途径来完成生产准备工作,以减少质量检验、储备、物料处理等非增值活动的成本,因而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第二,需求拉动存货的采购和生产。

传统产品生产采用推动式的生产系统。在该种系统下,计划部门根据计划生产量计算所需材料,并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而每一生产车间将生产出的零件运到下一道工序,不论下一道工序是否需要。其结果是,库存的存货可能不断地累积。

适时制产品生产采用的是需求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即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安排生产的数量。每一道生产工序所生产产品的数量,仅仅是下一道生产工序所需求的数量。所需要的材料或部件只要在生产开始时能够及时到达,就能够正好满足需要,从而使存货的库存达到最低。

第三,存货采购策略变化。

传统存货采购策略是建立在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基础之上的,并据此来确定经济订货批量。其思想认为企业需要保存一定量的存货以备不足,或者成批量购买成本会降低。而且传统的采购方式最关心的是价格问题,一般忽视质量和交货时间问题。

与传统存货管理方式不同,适时制存货管理的重点在于降低存货水平。然而,从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它所带来的好处绝不仅仅是存货数量的减少,而且还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力、改进生产流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适时制系统除了能够提高成本效率外,还可以增强公司的灵活性,以应付顾客对更高质量、更多品种的产品的需求。适时制系统所关注的产品质量、对顾客需求的反应的灵活性以及成本效率等正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必须重视的三个基本因素。因而,适时制系统无疑是企业实现其获得竞争优势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